•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1 八五品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宗皓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4

唯宁书店铺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封面封底有些灰痕,如图
商品描述
货号:J-3-4-6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丁宗皓
  •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ISBN 9787531338512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8页
  • 字数 250千字
【内容简介】
2009年末至2010年6月,辽宁日报社成功地推出“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大型系列策划。包括莫言、王安忆、阎连科、范小青、陆天明、沈昌文、丁帆、陈思和、洪子诚、王彬彬、陈晓明、肖鹰、葛红兵、程光炜等人在内的国内外数十位重要作家、学者、出版家、编辑家,围绕着当代文学创作、批评、当代文学生长环境以及更深远的文化背景等话题,以接受专访或独立撰文等方式,参与了这次规模浩大的重估活动。活动引起了全社会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反思,不仅成为一个重要文化事件,而且引领了中国学术界在更为专业层面上,重新评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丁宗皓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批评家,现为辽宁日报社编委,辽宁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书稿作者肖鹰、陈晓明、丁帆、王彬彬、谷川毅、王安忆、洪子诚、程光炜、陈众议、谢天振、许钧、史国强、陈思和、王光东、葛红兵、范小青、林建法、赵慧平、张学昕、阎连科、陆天明
【目录】
序言:文学人文精神的再度追问(附:铁凝《致张江部长的信》)

缘起(2009年12月16日至24日)

  1、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

    本报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引起普遍关注

  2、谁能代表当代文学的高度?

    就加入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一事肖鹰再次对陈晓明提出质疑

    (附:《就推荐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一事肖鹰再次对陈晓明提出质疑》背景资料)

    一次文化价值标准的深度关注

    “中国作家太封闭”一说引发热议

    (附:谷川毅答辽宁日报——《我为什么说中国作家太封闭》)

讨论(2010年1月14日至2月1日)

  3、顾彬先生,你忽略了八十年代

    已不仅仅是文学界的思想交锋

  4、三大通病制约当下文学创作

  5、网络文学能不能进入文学史?

    肖鹰建议茅盾文学奖暂停十年

    肖鹰对茅盾文学奖的建议成为热议焦点

    本报编辑部与沈阳师范大学互动研讨

小结(2010年2月4日)

  致敬!以文学和文化的名义

  文学还能不能慰藉我们的心灵?

  “重仨中国当代文学价值”系列策划调查问卷

回应与讨论(2010年3月4日至25日)

  6、王安忆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回应重估若干问题

    不要把所有问题都推给时代

  7、西方为何不了解文学的中国?

  8、中国作家创作太猥琐?

    中国社科院与中国作协官方网站首次转载

    茅盾文学奖暂停十年建议引发持续热议

  9、西方文学也在走下坡路

    文学标准本无中西之别(附:张光芒《中国经验和中国立场不是一个问题》)

小结(2010年4月1日)

  是的,我们仍然在路上

  文学仍然是一根精神手杖

  本报重估印发广泛激辩的几个重要问题

持续回应与讨论(2010年4月9日至30日)

  10、传统文学,已经走到了临界点?

    “重估”成为当下传媒关注和文学研究的关键词

  11、我们是否丧失了认识当代文学的能力?

    作家范小青接受独家专访回应本报“重估”行动

  12、当下有没有真正的文学批评?

  13、如何发出文学批评的当代声音?

    国内部分学院批评家简介

全面回应(2010年5月31日至6月11日)

  14、回到现实和民族史是文学的新起点

  15、陆天明接受独家专访,回应本报重估若干问题

    本报重估凸现一个节点问题——究竟如何评估八十年代文学

  16、只要能写出“新”人来

  17、谁来做文学价值守门人?

  18、回应本报“重估”若干问题——谁来做文化价值守门人?

    谁是30年来中国最好的长篇小说?

总结(2010年6月11日)

  与当代文学一道重返精神现场

  本报“重估”提出30节点问题

  本报重估“我发言”系列讨论目录

后记

备忘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封面封底有些灰痕,如图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