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山秋水:卢伟孙的青瓷
  • 春山秋水:卢伟孙的青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春山秋水:卢伟孙的青瓷

40 1.1折 380 全新

库存9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指月、卢湛 编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a134

上书时间2024-05-22

图文书苑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指月、卢湛 编
  •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9
  • 版次 1
  • ISBN 9787550314948
  • 定价 380.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8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1页
  • 字数 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青瓷是中国造瓷史上具有君子文化特色的载体。自古青瓷制造,玉质是追求的理想境界。青瓷之完美,与玉之无瑕、君子之品德互相映照,因此,古人青瓷之造,类似于人品之铸炼。青瓷的品评标准,也与君子的理想品质合二为一。青瓷堪称现实世界之中,君子理想物化实现的一种影物。在这样的思想观念影响之下,中国古代青瓷,不论是造型还是釉色,都以君子式的完美理想追求为高境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使西方当代艺术,特别是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理念,对中国传统青瓷一贯坚守的完美理念产生了冲击,一批有志于新青瓷语言探索的青瓷艺术家脱颖而出,卢伟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卢伟孙受业于著名青瓷艺人徐朝兴先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又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其时,正是学院当代艺术发展变革的重要阶段,卢伟孙置身其中,耳濡目染,他的思想和创作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在这样的学院背景下,经过三十余年的磨炼,卢伟孙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其作品既具有传统的器韵,又兼具学院当代艺术的实验特色。
  卢伟孙的早期作品,给人印象深的是他一系列在器物上贴塑刻画的作品,其中,芦苇和游鱼生动有趣。如果说卢伟孙这一系列作品还停留在对传统青瓷神韵的追摹上的话,那他近几年创作的方形器,则是他青瓷新语言表现上的突破性探索。在这些方形器中,传统的完美无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似正非正,似方非方,表面坑洼不平的形态。对于观赏者来说,传统的如玉似的完美虽然不在,但器物青釉之大面积的贴塑刻画,使观者油然地产生一种类似于清泉与溪涧的观感。这种溪泉之美,是当代青瓷艺术表现上的新的语境,它与传统的玉质之美一起,共同诠释了青瓷语言与表现的两种不同的美。如果说青瓷类玉,如同人世的君子,那溪泉之境,则如同出世的散人。
  在世界当代青瓷艺术创作界中,新的青瓷语言探索者众多,名品也很丰富。著名者如日本的铃木治先生的青釉马型器、深见陶治的大型青釉器、法国富尤先生的抽象表现青釉器、中国如龙泉徐朝兴先生的青釉跳刀作品、中国美术学院陈淞贤教授的青釉实验器物作品以及景德镇陶瓷学院姚永康教授的青釉福娃作品等。他们的作品,无一例外的都没有固守传统青瓷已有的成果和价值标准,而是在青瓷的时代语言活化上,作了个人化的积极诠释。卢伟孙作品的突出之处,是在新青瓷语言的寻觅中,贯穿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意的追求。正是在这一点上,卢伟孙表现出他的智慧,他如同当代青瓷再造的出世散人,虽然与世不争,但却将自己置身在青瓷艺术创作的潮流前沿。
【目录】
序言
青瓷散人/刘正
导论
卢伟孙龙泉青瓷的艺术风范及学术视眼和史学贡献/郑竹三
山水寄情与道合真/周武
访谈
清泉石上流/柏建斌
汲古怀远
因瓷结缘/徐朝兴
星开碧落
中国陶瓷艺苑中的清流/熊寥
独辟新界
明窗数编在长与物华新/毕斐
造物归真
迁变与执守/应达伟
简历
展览
收藏
获奖
后记/杨指月
作品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