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民族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民族学

22 3.4折 64 九五品

仅1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圣敏 编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2-09-26

书墨缘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圣敏 编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
  • 版次 1
  • ISBN 9787563378623
  • 定价 64.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4页
  • 字数 37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民族学》通过对三十年中国民族学的发展状况予以整体审视,全景式地展现了三十年中国民族学发展的成就和历程,以其信息含量丰富、引领学科前沿以及显著的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成为中国民族学三十年建设历程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
  人类对自身的探索和了解远远落后于对客观世界的了解。19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了一个专门研究人类自身的学科——人类学。人类学从生物和社会文化两个角度研究人类,分别叫“生物人类学”(或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又称为“民族学”。民族学研究的单位并不是单个的人,而是群体,即它主要研究不同人群的文化特点以及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这个“人群”可以是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以职业、地域、年龄、宗教信仰、性别等划分的不同人群。民族学于20世纪初传人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这一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
  在旧中国时代,中国的民族学界主要依托于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民族学人类学课程。到了新中国成立前期,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学界成为苏维埃民族学派的一支,曾为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作出卓越贡献,并为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新时期以来,在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来往三十年之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人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它已全面开放,不再自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民族学又称“文化人类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中国民族学曾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往来30年,改革放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入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它已全面放,不再拘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功能学派已初现端倪。《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民族学》就是对中国民族学这30年发展状况的全面介绍和总结。
【作者简介】
  杨圣敏,教授,博士生导师,回族。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在加拿大西蒙佛雷泽大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系进修;1995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作访问学者;2006年在德国马普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讲学。研究领域为中国西北及中亚民族。代表作有《回纥史》、《资治通鉴突厥回纥史料校注》、《黄河流域的服饰文化》(主编)、“干旱地区的文化”等。主要讲授民族学调查方法、西北民族历史与文化、新疆与中亚民族问题研究等课程。1998年被教育部评为跨世纪优秀人才;2006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7年被评为“国家民委系统突出贡献专家”。兼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中国西北与中亚民族的文化与历史。
【目录】
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
第一节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
第二节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
第三节新时期以来的民族学

第二章恢复与重建
第一节民族学学科的重构与定位
第二节教学与研究机构的建设
第三节课程设置与教材分析
第四节翻译介绍国际民族学界的成果
第五节本土化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反思

第三章实地调查
第一节全国性的实地调查
第二节区域性的调查
第三节专题性的实地调查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主要研究成果与焦点问题(一)
第一节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第二节应用性与对策性研究

第五章主要研究成果与焦点问题(二)
第一节汉人社会研究和海外研究
第二节台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概述

第六章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历史经验与存在问题
第二节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大事记
附录2:民族学主要学术团体
附录3:民族学(含人类学)教学与研究机构
附录4:教育部重点研究中心和“985工程”创新基地(民族研究类)
附录5:主要民族研究机构与团体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