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寅恪:一个教育学问题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陈寅恪:一个教育学问题

(绝版图书-正版真品-现货) 带封膜 (页内干净,品相好)

135 九五品

仅1件

广东中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晓东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16

广东省墨里香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晓东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0479697
  • 定价 4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6页
  • 字数 3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这个世界不应该让真正的思想的光辉遮蔽于各种空洞的称誉,杰出的学者不应该被平面化和符号化。虽然幸运的是,陈寅恪作为史学大师正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但他作为优秀教育家的一面被忽视了。自1925年任教于清华,至1969年含冤去世,长达45年的时间里,他的教育教学活动一直没有间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他留下了大量关于教育问题的精辟阐述,这些观点不是零散的、无序的,而是实际上存在一条连贯的和系统的思想主线。但遗憾的是,这些思想迄未得到较为专门的系统研究,有的只是零星的回忆,因而也就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陈寅恪:一个教育学问题》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所作的努力。
  《陈寅恪:一个教育学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近代以来迄于“文革”初期教育思想变迁的研究,从纷纭杂乱和急剧变迁中廓清混沌,探究规律,力求把握这一时期教育思想的大势,也是对陈寅恪教育思想问题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的梳理。第二部分从陈寅恪的教育地位观、教育功能论、教学观、学风观,师生观等各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释陈寅恪教育思想,也可视作是对陈寅恪的思想史价值中一个独特层面的发掘。
【作者简介】
  刘晓东,男。山东淄博人,生于1968年,副研究员。198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现就职于山东工商学院。主要从事传统文化及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在《国外社会科学》、《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一部。
【目录】
第一部分作为背景:一段教育思想史
第一章传统教育体系的破产
第一节教育思想的破产
第二节教育组织的破产
第三节教育内容的破产
第四节教育信用的破产
第五节由教育破产出发的理论反思

第二章近代教育思想的探索
第一节从洋务学堂到戊戌维新中的教育变革
第二节近代教育思想概观

第三章曲折发展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教育
第一节辛亥革命之后教育发展的大势
第二节徘徊在文化专制边缘的教育指导思想
第三节战时状态和阶级斗争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二部分陈寅恪,作为教育家及其思想
第一章陈寅恪教育事略
第一节兴亡满眼人间世——游走在古今、中外之间
第二节续命河汾——作为教育家的陈寅恪

第二章平生所学宁堪赠——对陈寅恪教育思想基础的考察
第一节“一寸残山一寸金”——陈寅恪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节“本根未死,终必复振”——陈寅恪的文化观
第三节“不自由,毋宁死”——陈寅恪的自由、独立观
第四节“述事言情,悯生悲死”——陈寅恪的感情世界

第三章种花留与后来人——陈寅恪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吾国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陈寅恪的教育地位观
第二节“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陈寅恪的教育功能观
第三节“春风桃李红争放”——陈寅恪的成才观
第四节“治学之士”,必先“预流”——陈寅恪的教学观
第五节“旧派失之滞,新派失之诬”——陈寅恪的学风观
第六节“灌园甘任郭驼峰”——陈寅恪的师生观
第七节碧海青天自纪元——余论:关于陈寅恪的教育学价值

附录陈寅恪教育年谱简编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