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3.2 八五品

库存2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安妮 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次3

装帧平装

货号56e

上书时间2025-01-04

学长旧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有笔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蔡安妮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1
  • 版次 3
  • ISBN 9787121189036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7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多媒体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作者紧密跟踪国际上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动向和研究成果,在分析本领域内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献及书籍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经验,综合提炼出本书的大纲和内容。全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这一新领域内的主要理论与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的特征、视觉特性与彩色电视信号、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视频数据的压缩编码、音频数据的压缩编码、多媒体同步、多媒体传输网络、多媒体通信终端与系统、视频在分组网上的传输、视频在异构环境下的传输等10章。全书在理论上力求严谨、叙述上尽量深入浅出。
【目录】
第1章概论——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1.1概述
1.2多媒体的概念与含义
1.3多媒体产生的技术背景
1.3.1图像压缩编码技术的成熟
1.3.2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
1.3.3大容量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
1.4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类型及相关业务
1.4.1独立商亭式系统
1.4.2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询
1.4.3多媒体会议与协同工作
1.4.4多媒体即时通信
1.4.5点播电视(VOD)
1.5三网融合及相应的业务
1.5.1网络的融合
1.5.2多重服务与业务融合
习题一
参考文献

第2章视觉特性和彩色电视信号
2.1人的视觉特性
2.1.1图像对比度与视觉的对比度灵敏度特性
2.1.2空间频率与视觉的空间频率响应
2.1.3视觉的时间域响应
2.1.4彩色的计量和彩色视觉
2.2彩色电视信号
2.2.1扫描——空间频率到时间频率的转换
2.2.2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2.2.3电视信号的带宽
2.2.4彩色空间的处理
2.2.5全彩色电视信号
2.3分量彩色电视信号的数字化
习题二
参考文献

第3章数据压缩的基本技术
3.1概述
3.2数据压缩的理论依据
3.2.1离散信源的信息熵
3.2.2信源的概率分布与熵的关系
3.2.3信源的相关性与序列熵的关系
3.3信息率-失真理论
3.3.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3.3.2信息率-失真函数
3.3.3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3.4取样频率的转换
3.4.1下取样
3.4.2上取样
3.4.3分数比率转换
3.5预测编码
3.5.1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3.5.2序列图像中运动矢量的估值
3.5.3具有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
3.6正交变换编码
3.6.1最佳线性正交变换
3.6.2离散余弦变换
3.7子带编码
3.7.1子带编码的工作原理
3.7.2正交镜像滤波器组
3.7.3时域混叠消除
3.8小波变换编码
3.8.1多尺度分析
3.8.2二进小波变换
3.8.3变换系数的排序和编码
3.9量化
3.9.1均匀量化器
3.9.2最小均方误差量化器
3.9.3最小熵量化器
3.9.4自适应量化
3.9.5预测误差和DCT系数的量化
3.10熵编码
3.10.1熵编码的基本概念
3.10.2霍夫曼编码
3.10.3算术编码
习题三
参考文献

第4章视频数据的压缩编码
4.1基于帧的视频编码
4.1.1典型的编码器与解码器
4.1.2视频序列的编码
4.1.3帧内预测编码
4.1.4帧间预测编码的优化
4.1.5基于率-失真优化的编码模式选择
4.1.6低计算复杂度的变换编码与量化
4.1.7码流结构
4.2基于对象的视频编码
4.2.1编码器与解码器
4.2.2任意形状VOP的预测编码
4.2.3任意形状VOP的纹理编码
4.2.4形状编码
4.2.5码流结构
4.3恒定速率编码器的速率控制
4.3.1高码率应用的速率控制(TM5)
4.3.2速率控制中的率-失真模型
4.3.3低延时应用的速率控制(TMN8)
4.3.4基于率-失真优化的速率控制(JVT-G012)
4.3.5视频缓存证实器
4.4变速率视频编码
4.5压缩编码算法性能的评价
4.6图像和视频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4.6.1静止图像压缩编码标准JPEG/JPEG2000
4.6.2视听会议压缩编码标准H.261
4.6.3数字声像存储压缩编码标准MPEG-1
4.6.4通用视频及伴音压缩编码标准MPEG-2(H.262)
4.6.5低比特率视听会议压缩编码标准H.263
4.6.6通用音视频对象压缩编码标准MPEG-4
4.6.7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AVC
4.6.8视频压缩编码的国家标准——AVS
4.6.9正在制定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EVC
习题四
参考文献

第5章音频数据的压缩编码
5.1概述
5.2人的听觉特性
5.2.1响度级和响度
5.2.2听觉灵敏度
5.2.3听觉掩蔽
5.2.4临界带宽
5.3音频信号的数字化
5.4音频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5.5音频子带编码
5.6线性预测编码
5.7码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
5.7.1感知加权滤波器
5.7.2合成分析法
5.7.3CELP编解码原理
5.7.4G.729编解码器
5.8感知编码
5.9MPEG1音频编码
5.9.1概述
5.9.2MPEG1心理声学模型
5.9.3编码层次
5.10MPEG2音频编码
5.10.1MPEG2BC
5.10.2MPEG2AAC
5.11杜比(AC3)编码
5.12音频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习题五
参考文献

第6章多媒体同步
6.1多媒体数据
6.1.1连续媒体数据与静态媒体数据
6.1.2多媒体数据内部的约束关系
6.1.3多媒体数据的构成
6.2多媒体数据时域特征的表示
6.2.1时域场景和时域定义方案
6.2.2时域参考框架
6.2.3描述时域特征的时间模型
6.2.4同步容限
6.3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中的同步
6.3.1分布式多媒体系统的结构
6.3.2同步规范的传送
6.3.3影响多媒体同步的因素
6.3.4多级同步机制
6.4连续媒体内部的同步
6.4.1基于播放时限的同步方法
6.4.2基于缓存数据量的同步方法
6.5媒体流之间的同步
6.5.1基于全局时钟的时间戳方法
6.5.2基于反馈的流间同步方法
6.6接收与发送时钟的同步
6.6.1基于接收缓存器的方法
6.6.2基于时间戳的锁相方法
6.6.3基于网络时间协议的方法
6.7同步算法小结
习题六
参考文献

第7章多媒体传输网络
7.1概述
7.2多媒体信息传输对网络的要求
7.2.1性能指标
7.2.2网络功能
7.2.3服务质量(QoS)和用户体验质量(QoE)的保障
7.3网络类别
7.3.1电路交换网络和分组交换网络
7.3.2面向连接方式和无连接方式
7.3.3资源预留、资源分配和资源独享
7.4电路交换广域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
7.4.1电路交换广域网
7.4.2多点控制单元
7.5分组交换广域网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支持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笔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