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 国际经济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际经济学

7.3 1.0折 75 九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克鲁格曼、[美]奥伯斯法尔德 著;海闻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7

版次4

装帧平装

货号67A

上书时间2024-12-02

学长旧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克鲁格曼、[美]奥伯斯法尔德 著;海闻 译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3-07
  • 版次 4
  • ISBN 9787300029047
  • 定价 7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48页
【内容简介】
  《国际经济学》(第四版,保罗.克鲁格曼等著)的两位作者都是著名的国际经济学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保罗·克鲁格曼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现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和经济学系主任。该书既重视传统的理论,同时又包含了许多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各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实践。
【作者简介】
  保罗·克鲁格曼,1953年出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世界著名经济学家。197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82—1983年间,曾在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这一经历对其以后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91年荣获美国经济协会为40岁以下杰出经济学家设立的两年一度的克拉克奖。

  克鲁格曼被《幸福》杂志称为继凯恩斯之后文笔最好的经济学家。他目前编著的书已超过16本,并撰写了数百篇论文,其专业著作的内容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领域。在国际贸易领域,他发明了“新贸易理论”这一名词,揭示了国际贸易中收益递减和不完全竞争及其后果。90年代以来,克鲁格曼越来越多地尝试通过抽象描述和通俗文章与非经济学家进行交流。这方面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幸福》杂志的“没有免费的午餐”和《评论》杂志的“沉闷的科学”专栏中。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1 贸易所得
1.2 贸易模式
1.3 贸易保护主义
1.4 国际收支平衡
1.5 汇率决定
1.6 国际间政策协调
1.7 国际资本市场
§2 国际经济学:贸易和金融
第1篇 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比较优势的概念
§2 单一要素经济
2.1 生产可能性
2.2 相对价格与供给
§3 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3.1 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的确定
3.2 贸易所得
3.3 具体数例
3.4 相对工资
§4 关于比较优势的谬误
4.1 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4.2 贫民劳动论
4.3 剥削
§5 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
5.1 建立模型
5.2 相对工资和专业分工
5.3 多种产品模型中相对工资的确定
§6 运输费用和非贸易品
§7 对李嘉图模型的实证分析
第3章 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
§1 特定要素馍型
1.1 模型的假设
1.2 生产可能性
1.3 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
1.4 相对价格和收入分配
§2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2.1 资源和相对供给
2.2 贸易和相对价格
2.3 贸易模式
§3 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
§4 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介绍
4.1 最优的贸易政策
4.2 收入分配和贸易政治
第4章 资源和贸易: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1 两要素经济模型
1.1 模型的假设
1.2 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
1.3 资源与产出
§2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2.1 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
2.2 贸易和收入分配
2.3 要素价格相等化
§3 赫天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
3.1 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
3.2 实证研究的含义
第5章 标准贸易模型
§1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1.1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
1.2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
1.3 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
1.4 确定相对价格
§2 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
2.1 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2.2 相对供给和贸易条件
2.3 经济增长的国际影响
§3 国际收入转移:RD曲线的移动
3.1 收入转移问题
3.2 收入转移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3.3 有关收入转移的贸易条件效应的推断
§4 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同时移动
4.1 关税对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的影响
4.2 出口补贴的影响
4.3 贸易条件效应的应用:谁得谁失
第6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1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概述
§2 现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3 不完全竞争理论
3.1 垄断:简要复习
3.2 垄断竞争
3.3 垄断竞争模型的局限性
§4 垄断竞争和贸易
4.1 市场规模扩大的影响
4.2 从一体化市场中获利:一个具体数据的例子
4.3 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
4.4 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
4.5 行业内贸易为何重要
§5 顺销
5.1 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5.2 相互倾销
§6 外部经济理论
6.1 专业化供应商
6.2 劳动市场共享
6.3 知识外溢
6.4 外部经济与收益递增
§7 外部经济和国际贸易
7.1 外部经济和贸易模式
7.2 外部经济下的贸易及社会福利
7.3 动态收益递增
第7章 国际要素流动
§1 国际劳劝力流动
1.1 没有要素流动的单一产品模型
1.2 国际劳动力流动
1.3 扩展分析
§2 国际借贷
2.1 跨时生产可能性和贸易
2.2 实际利率
2.3 跨时比较优势
§3 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
3.1 跨国企业理论
3.2 现实中的跨国公司
第2篇 国际贸易政策
第8章 贸易政策工具
§1 关税的基本分析
1.1 供给、需求以及单一行业内的贸易
1.2 关税的影响
1.3 衡量保护的程度
§2 关税的成本和收益
2.1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2.2 衡量成本和收益
§3 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
3.1 出口补贴:理论
3.2 进口配额:理论
3.3 自愿出口限制
3.4 国产化程度要求
3.5 其他贸易政策工具
§4 对贸易政策影响的总结
第9章 贸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
§1 支持自由贸易的观点
1.1 自由贸易和效率
1.2 自由贸易的额外收益
1.3 支持自由贸易的政治依据
§2 反对自由贸易的社会福利依括
2.1 赞成关税的贸易条件改善论
2.2 反对自由贸易的国内市场失灵论
2.3 市场失灵论有多大说服力
§3 收入分配与贸易政策
3.1 选举竞争
3.2 集体行动
3.3 政治决策过程模型3.4 谁得到了保护
§4 国际谈判与贸易政策
4.1 谈判的优点
4.2 国际贸易协定的简短历史
4.3 乌拉圭回合谈判
4.4 贸易自由化
4.5 行政改革
4.6 成本与收益
4.7 特惠贸易协定
第10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
§1 进口替代的工业化
1.1 幼稚工业理论
1.2 通过保护发展制造业
1.3 偏爱制造业的后果:进口替代工业化的问题
§2 二元经济问题
2.1 二元化的症状
2.2 二元化劳动市场和贸易政策
2.3 贸易政策是产生经济二元化的原因之一
§3 出口导向的工业化:东亚奇迹
3.1 亚洲经济增长的事实
3.2 HPAEs中的贸易政策
3.3 HPAEs的产业政策
3.4 增长的其他原因
第11章 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1 国家之间竞争吗
1.1 高增加值产业是理想的产业吗
1.2 争夺好的工作
1.3 争夺高技术部门
§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复杂观点
2.1 技术和外部性
2.2 不完全竞全和战略性贸易政策
§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践
3.1 日本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3.2 其他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4 战略性贸易政策案例研究
第3篇 汇率和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
§1 国民收入账户
1.1 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
1.2 资本折旧、国际转移支付和间接商业税
1.3 国内生产总值
§2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账户
2.1 消费
2.2 投资
2.3 政府购买
2.4 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2.5 一个虚拟的开放经济
2.6 经常项目与外债
2.7 储蓄和经常账户
2.8 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
§3 国际收支账户
3.1 成双交易的例子
3.2 国际收支恒等式的基本平衡
3.3 对经常项目的进一步讨论
3.4 资本项目
3.5 统计误差
3.6 官方储备交易
第13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资产方法
§1 汇率租国际交易
1.1 国内价格和国外价格
1.2 汇率和相对价格
§2 外汇币场
2.1 参与者
2.2 外汇市场的特征
2.3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2.4 外汇掉期交易
2.5 期货与期权
§3 外汇资产需求
3.1 资产与资产收益
3.2 风险与流动性
3.3 利率
3.4 汇率和资产收益
3.5 一个简单法则
3.6 外汇市场的收益、风险和流动性
§4 外汇市场均衡
4.1 利率平价:基本均衡条件
4.2 当前汇率变动如何影响预期收益
4.3 均衡汇率
§5利率、预期与均衡
5.1 利率变动对当前汇率的影响
5.2 预期变动对当前汇率的影响
第14章 货币、利率与汇率
§1 货币定义:简短的回顾
1.1 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
1.2 作为计价单位的货币
1.3 作为价值贮藏的货币
1.4 什么是货币
1.5 货币供给是如何决定的
§2个人货币需求
2.1 预期收益
2.2 风险
2.3 流动性
§3 货币总需求
§4 均衡利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朴素作用
4.1 货币市场均衡
4.2 利率和货币供给
4.3 产出与利率
§5 短期货币供给与汇率
5.1 把货币、利率和汇率联系起来
5.2 美国货币供给与美元/马克汇率
5.3 德国货币供给与美元/马克汇率
§6 长期货币、价格水平和汇率
6.1 货币与货币价格
6.2 货币供给变动的长期影响
6.3 关于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的实证研究
6.4 长期中的货币与汇率
§7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动态变化
7.1 短期价格刚性与长期价格灵活性
7.2 永久性货币供给变动与汇率
7.3 汇率超调
第15章 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
§1 一价定律
§2 购买力平价
2.1 购买力平价和一价定律之间的关系
2.2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3 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
3.1 货币分析法的基本表达式
3.2 持续通货膨胀、利率平价和购买力平价
3.3 费雪效应
§4 购买力平价与一价定律的经验证明
§5 如何解释购买力平价出现的问题
5.1 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品
5.2 非自由竞争
5.3 不同国家价格水平计量方面的区别
5.4 短期和长期购买力平价
§6 超越购买力平价:长期汇率的一般模型
6.1 实际汇率
6.2 需求、供给和长期实际汇率
6.3 长期均衡中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7 国际利差和实际汇率
§8 实际利率平价
第16章 短期产出和汇挛
§1 开放经济总需求的庆定因素
1.1 消费需求的决定因素
1.2 经常项目的决定因素
1.3 实际汇率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
1.4 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如何影响经常项目
§2 总需求函数
2.1 实际汇率和总需求
2.2 实际收入和总需求
§3 短期内的产出决定
§4 短期产品市场均衡:DD曲线
4.1 产出、汇率和产品市场均衡
4.2 推导DD曲线
4.3 使DD曲线移动的因素
§5 短期资产市场均衡:AA曲线
5.1 产出、汇率和资产市场均衡
5.2 推导AA曲线
5.3 使AA曲线移动的因素
§6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DD曲线和AA曲线的结合
§7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暂时变动
7.1 货币政策
7.2 财政政策
7.3 保持充分就业的政府政策
§8 通货膨胀偏向和政策制定中的其他问题
§9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永久性变动
9.1 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
9.2 对永久性货币供给增加的调整
9.3 永久性财政扩张
§10 宏观经济政策与经常顶目
§11 贸易流量的逐步调整和经常项目的动态分析
11.1 J曲线
11.2 汇率转嫁和通货膨胀
第17章 固定汇率和外汇干预
§1 为什么研究固定汇率
§2 中央银行干预与货币供给
2.1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供给
2.2 外汇干预与货币供给
2.3 冲销操作
2.4 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
§3 中央银行怎样固定汇率
3.1 固定汇率下的外汇市场均衡
3.2 固定汇率下的货币市场均衡
3.3 图解分析
§4 固定汇率下的稳定政策
4.1 货币政策
4.2 财政政策
4.3 汇率变动
4.4 财政政策的调整与汇率变动
§5 国际收支危机和资本抽逃
§6 有管理的浮动与冲销干预
6.1 资产完全替代和冲销干预的无效性
6.2 资产不完全替代情况下的外汇市场均衡
6.3 资产不完全替代情况下的冲销干预的影响
6.4 冲销干预发挥作用的证据
6.5 干预的信号效应
§7 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储备货币
7.1 储备货币本位制的运行机制
7.2 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非对称地位
§8 金本位制
8.1 金本位制的内在机制
8.2 金本位制下对称的货币调整
8.3 金本位制的优缺点
8.4 金汇兑本位制
第4篇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
第18章 国际货币体系:1870―1973年
§1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1 内部平衡: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1.2 外部平衡:经常项目的最优水平
§2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1870―1914年)
2.1 金本位制的起源
2.2 金本位制下的外部平衡
2.3 物价―硬币―流动机制
2.4 金本位制下的“游戏规则”:神话与现实
2.5 金本位制下的内部平衡
§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1918―1939年)
3.1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3.2 金本位制的短暂“恢复”
3.3 世界经济的崩溃
§4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的与结构
4.2 可兑换性
§5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部平衡
5.1 外部平衡含义的变化
5.2 投机性资本流动与危机
§6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
6.1 保持内部平衡
6.2 保持外部平衡
6.3 支出―变动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
§7 美国的外部平衡问题
§8 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和间浮动汇率制转轨
第19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协调
§1 支持浮动汇率制的观点
1.1 货币政策自主性
1.2 对称性
1.3 汇率自动稳定器功能
§2 反对浮动汇率制的观点
2.1 纪律性
2.2 导致不稳定的投机行为和货币市场的动乱
2.3 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2.4 互不协调的经济政策
2.5 更大自主权的错觉
§3 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相互依存的两国模型
§4 1973年以来的经验
4.1 货币政策自主性
4.2 对称性
4.3 汇率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4.4 纪律性
4.5 导致不稳定的投机
4.6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4.7 政策的协调
§5 改革的方问
第20章 最优货币区和欧洲的经验
§1 为什么欧洲会采用相互固定汇率制
1.1 1969―1978年欧洲货币改革的原因
1.2 从1979年到现在的欧洲货币体系
1.3 德国在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欧洲货币体系的信誉理论
1.4 德国在货币体系中占统治地位所带来的问题
1.5 欧盟“1992计划”
§2 最优货币区理论
2.1 经济一体化和固定汇率区的利益:GG曲线
2.2 经济一体化和固定汇率区的成本:LL曲线
2.3 加入货币区决策:把GG曲线和LL曲线结合起来
2.4 什么是最优货币区
§3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
第21章 全球资本市场:运行和政策问题
§1 国际资本市场和贸易收益
1.1 三种贸易收益
1.2 风险规避
1.3 作为国际资产贸易动机的资产组合多样化
1.4 国际资产的种类:债务与权益的比较
§2 国际银行业和国际资本市场
2.1 世界资本市场的结构
2.2 离岸银行业和离岸货币贸易
§3 欧洲美元和真他欧洲货币
3.1 欧洲货币市场有多大
3.2 欧洲货币是如何被创造的
3.3 欧洲货币贸易的增长
3.4 管制不对称的重要性
3.5 欧洲货币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4 对国际银行业的管制
4.1 银行倒闭问题
4.2 管制国际银行业的困难
4.3 国际管制的协调
§5 国际资本市场的表现如何
5.1 国际资产组合多样化的程度
5.2 跨时贸易的规模
5.3 国内利率与离岸利率的差别
5.4 外汇市场的效率
第22章 发展中国家:债务、稳定和改革
§1 世界经济中的收入与财富
§2 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特征
2.1 欠发达的金融市场
2.2 政府无所不在的作用
2.3 通货膨胀和政府预算
2.4 钉住汇率、汇兑管制和不可兑换货币
2.5 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结构
§3 发展中国家的借款和债务
3.1 发展中国家借债的经济学解释
3.2 其他形式的资本流入
3.3 政府和公共担保的借款
§4 对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历史透视
4.1 1914年以前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
4.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及战后的情况:1918―1972年
4.3 1973年后的借款:石油危机和浮动利率
§5 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5.1 危机的产生
5.2 全球衰退中的发展中国家
5.3 危机的开始
5.4 对债务危机的处理
5.5 重新开始的资本流入
§6 发展中国家降低通货膨胀的努力
6.1 20世纪70年代末拉丁美洲的汇率规划
6.2 拉丁美洲传统和非传统的经济稳定措施
6.3 带有非传统因素的稳定政策
6.4 为什么实行通货膨胀稳定政策时会出现货币实际升值
6.5 经验和教训
§7 前景
第23章 前井产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问题
§1 1989年以前的东欧贸易
1.1 共产主义下的经互会(CMEA)贸易
1.2 苏联内部贸易的管理
1.3 经互会国家间的贸易管理
§2 东欧国家的调整问题
2.1 经互会内部出口的减少
2.2 国内需求的下降
2.3 失业问题
§3 财政和国际收支问题
3.1 经济转型国家的债务、外国投资和经常项目
3.2 资本抽逃和美元化
§4 前景
数学附录
第3章 附录特定要素模型
§1 要素价格、成本和要素需求
§2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要素价格的确定
§3 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
第4章 附录要素比例模型
§1 要素比例模型的基本等式
§2 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3 要素供给和产出
第5章 附录贸易下的世界经济
§1 供给、需求和均衡
1.1 世界均衡
1.2 生产和收入
1.3 收入、价格和效用
§2 供给、需求和均衡的稳定性
§3 供给变化和需求变化的影响
3.1 比较静态方法
§4 经济增长
§5 转移问题
§6 关税
第6章 附录垄断竞争模型
第21章 附录风险规避和国际资产组合的多样化
§1 最优资产组合的分析推导
§2 最优资产组合的图形推导
§3 改变收益率的影响
索引
主要人名对照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