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中原经济区为样本
¥
4.2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李新安、王占波 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3bf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新安、王占波 编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41245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6页
-
字数
46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系列
- 【内容简介】
-
中原经济区作为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内在地要求内部各区域必须跳出在传统行政区划内谋发展的理念,从经济区发展的全局出发,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内的各个利益主体未来如何通过竞争与互补及统筹分工合作,为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提供内生动力,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中原经济区为样本》针对目前中原经济区空间分化主导、空间融合尚未形成、区域竞争加剧、市场分割严重、边界效应增强等问题,从市场调节动力、自主创新动力、产业链接动力、空间组织动力等视角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剖析,并在借鉴国内外经济区一体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弱化中原经济区内部竞争效应、加速区域分工体系形成、破解区域发展“囚徒困境”,在实现“两不”牺牲和“三化”协调发展中推进-体化良性循环的保障机制及政策。
- 【作者简介】
-
李新安,男,经济学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王占波,男,经济学硕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 【目录】
-
绪论
第一节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第四节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五节主要结论与核心观点
基础篇——机制溯源
第一章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经济区域及其本质——空间经济组织
第二节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方法论基础——系统论
第二章经济区域协调发展动力机制产生的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条件假设(基于两区域的分析)
第二节区域利益联系与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节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与两区域的“额外”收益
第四节经济区域“非协调”发展与两区域的利益损失
第五节经济区域发展对“协调”的内生需要与协调的动力机制
理论篇——机制机理
第三章市场调节动力:市场对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第一节市场对经济区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趋同理论
第二节成熟市场条件下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
第三节空间二元市场结构与市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抑制机理
第四节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演变
第四章自主创新动力:创新溢出、技术传递与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
第一节自主创新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科技支撑
第二节技术创新与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构建
第三节体制创新的先行先试
第五章产业链接动力:产业集聚、产业链网与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
第一节产业集聚与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关联性
第二节中小企业集群式成长的区域产业链接效应
第三节中原经济区企业集群式成长的制约因素及借鉴
第六章空间组织动力:区域开发与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
第一节影响中原经济区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中原经济区空间开发的总体要求及布局选择
第三节“双核”“双环”并立互动,推进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
第四节“一极两圈三层”空间布局的辐射带动
第五节“点轴”呼应与“三区”互动的协同效应
第六节发挥战略腹地优势,增强辐射实力
实践篇——机制作用
第七章中原经济区内部区域协调发展态势探究
第一节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困境
第二节中原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运行分析
第八章郑州新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及前景展望
第一节郑州新区三次产业融合的背景
第二节“十一五”时期郑州新区三次产业的业态分布及发展状况
第三节“十二五”时期郑州新区三次产业融合的重点关联产业及目标
第四节“十二五”时期郑州新区产业融合的可行性及可能障碍
第五节“十二五”时期郑州新区三次产业融合的主要模式路径
第九章国内外经济区建设实践及协调发展经验借鉴
第一节欧盟经济区
第二节长三角经济区
第三节珠三角经济区
第四节北部湾经济区
第五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
第六节各经济区协调发展的经验借鉴
政策篇——机制优化
第十章区域壁垒破除与中原经济区协调联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推进中原经济区协调联动发展的原则
第二节推进中原经济区协调联动发展的着力点
第三节推进中原经济区协调联动发展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