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
  •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
  •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
  •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
  •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
  •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
  •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
  •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
  •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
  •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

6 九品

库存2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希辉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06df

上书时间2024-09-18

学长旧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希辉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64839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2页
  • 字数 313千字
  • 丛书 武陵文库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迁徙并定居重庆后,为适应新的自然与文化生态 ,重庆蒙古族及其先民不得不逐步推动从游牧到农耕 、从迁徙流动到定居农耕的生计转型,促使从宗族治 理到村民自治的根本性转变,引导婚姻与家庭制度的 发展变革,延续民族文化的教育传承,带来了民族风 习的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伴随持久而恒定的社会文 化变迁,重庆蒙古族又通过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 等层面的文化固守来不断强化民族边界与文化认同。

  《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 文化变迁(以重庆彭水向家坝村为考察中心)》认为, 社会的恒定变迁与文化的固守相生并存、对立统一, 共同推动了重庆蒙古族社会的螺旋式发展与进步,体 现了散杂居民族社会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极富典型 性。

【作者简介】

王希辉,男,1980年生,土家族,湖北恩施人。2006年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专门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市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重庆市巴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散杂居民族问题研究。先后出版著作4部(含合著),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合作科研成果曾获重庆市政府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导言

一 选题缘由与背景

二 研究目标、研究路径与基本方法

三 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四 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五 散杂居民族研究述评

六 重庆蒙古族研究综述

第一章 重庆蒙古族的散杂居特征及田野点概况

第一节 重庆蒙古族的族属认定及来源

一 民族识别与族属认定

二 民族来源与人口分布

第二节 重庆蒙古族的散杂居特征

第三节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简况

一 民族来源

二 民族分布

三 民族人口

四 民族关系

第四节 彭水自治县鹿鸣乡向家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 鹿鸣乡基本情况

二 向家坝村基本概况

第二章 土地制度与经济生活变迁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重庆蒙古族的经济生活

第二节 重庆蒙古族经济生活的现代变迁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向家坝村的土地制度变革

二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三 职业多样化与家庭收入方式转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血缘、宗族与乡村社会建设

第一节 血缘与宗族制度的演变

第二节 村民自治与乡村社会治理

一 村民自治的历史进程

二 村民自治与乡村社会建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婚姻与家庭制度

第一节 婚姻制度的演变

一 蒙古族传统婚姻形式

二 重庆蒙古族的婚姻形式

三 重庆蒙古族婚姻习俗的演变

第二节 家庭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一 家庭结构的变动

二 家庭规模的缩小

三 家庭功能的变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族教育与文化传承

第一节 家庭教育

一 道德教育

二 劳动技能教育

三 审美教育

四 民族文化知识教育

五 其他方面的教育

第二节 社会教育

第三节 学校教育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学校教育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蒙古族教育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民间宗教与丧葬文化

第一节 民间宗教与信仰文化

第二节 丧葬文化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地域、文化与认同

第一节 地域认同

一 族源地:对北方草原的追溯与认同

二 居住地:对重庆向家坝的认同和热爱

第二节 民族文化认同

一 对民族历史的关注与强调

二 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和追溯

三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强调和重视

第三节 国家认同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文化遗存与民族记忆

第一节 象鼻塞洞与象鼻塞碑

一 碑刻基本情况及内容

二 立碑的原因与历史背景

三 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第二节 八角庙文化遗址

第三节 押刀洞遗址

一 《揷刀洞记》的基本内容

二 《揷刀洞记》考释

第四节 清代墓碑

一 张人龙墓碑

二 张人龙妻许氏墓碑

三 张学鲁墓碑

四 张桂墓碑

五 张柄妻黄氏墓碑

六 谭世武墓碑

七 张经墓碑

八 张志立墓碑

九 谭珏墓碑

第五节 军事活动遗址及其他

一 箭池和马道子遗址

二 清代寿匾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风俗习惯

第一节 服饰习俗

一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

二 重庆蒙古族服饰的演变

第二节 饮食习俗

一 蒙古族的传统饮食

二 重庆蒙古族的饮食变迁

第三节 居住习俗

一 蒙古族的传统居住文化

二 重庆蒙古族居住文化的变革

第四节 出行与交通习俗

第五节 节日习俗

一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二 重庆蒙古族的节日文化

第六节 其他习俗

本章小结

结论:文化固守的理性思考

一 “固”、“守”与“文化固守”的词源学解释

二 文化固守的分类及主要实现形式

三 文化固守的基本特征

四 文化固守理论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重庆向家坝蒙古族调查问卷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