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沛、贺雯 编者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楼6号货架旁
上书时间2024-08-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沛、贺雯 编者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3180431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67页
- 【内容简介】
-
社会认知心理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以信息加工理论和新颖巧妙的研究方法,把心理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当代心理学的主流和方向。本书全面介绍了社会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其发展简史、研究方法衍变,并具体从人际认知、 道德认知、群际认知、社会事件认知等几大方面展开,内容涉及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攻击行为中的认知过程、亲社会行为中的认知过程、亲密关系、道德认知发展、道德判断与决策、刻板印象、元刻板印象、归因、推理、社会判断与决策等。
- 【作者简介】
-
王沛,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第四届学位评议小组成员(教育学科)。上海师范大学首批申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心理学学科带头人、校级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编委。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中国教育学会心理教育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各类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0余项。
- 【目录】
-
第一篇社会认知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认知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国外社会认知研究发展溯源与发展脉络
一、“社会认知”概念的提出及早期研究沿革概略
二、国外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范畴与走向
三、国外社会认知研究简评
第二节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发展
溯源与发展脉络
一、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二、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发展脉络
第三节中国人社会认知理论体系建构
一、中国人社会认知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人社会认知理论建构
第二章社会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衍变
第一节外显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一、量表法
二、社会测量法
三、实验法
第二节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
一、基于反应时的间接测验法
二、加工分离范式及其发展
三、基于归因的间接测验法
第三节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一、事件相关电位
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三、其他方法
第二篇对人际互动过程与行为的认知
第三章社会知觉与印象形成
第一节社会知觉及其研究内容
一、社会知觉的界定
二、社会知觉的种类
三、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特征
四、影响社会知觉的关键因素
第二节社会知觉的理论模型
一、社会知觉的信息加工视角
二、社会知觉的生态理论视角
三、社会知觉的建构性视角
四、社会知觉的认知神经视角
第三节自我知觉
一、自我知觉的概念及分类
二、自我知觉的相关理论研究
三、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框架下的自我知觉研究
四、自我知觉的研究趋向
第四节人际知觉:信息识别
一、面部知觉
二、言语知觉
三、气味知觉
四、形体知觉
五、人际知觉信息识别的脑机制
六、人际知觉信息识别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人际知觉:印象形成
一、印象形成的信息来源
二、第一印象形成及其认知神经研究
三、印象形成的主要理论模型
四、印象偏差
五、印象形成的测量方式
第六节群体知觉与群体印象形成
一、群体知觉
二、群体印象形成
第七节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概念
二、印象管理过程分析
三、减少刻板印象负效应的策略
第四章攻击行为的认知过程
第一节攻击行为及其分类研究
一、攻击行为的定义
二、攻击行为的分类
三、攻击行为分类的意义
第二节攻击行为的理论模型
一、社会信息加工的视角
二、社会学习的视角
三、整合的视角
四、认知神经的视角
第三节内隐攻击性及理论模型
一、内隐攻击性的提出
二、内隐攻击性的理论基础及特征
三、内隐攻击性的研究展望
第四节攻击性的研究范式
一、传统攻击性的研究范式
二、基于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范式
第五节影响攻击行为的认知因素
一、攻击性注意偏向的加工模式
二、攻击性归因偏向的加工模式
三、攻击性记忆偏向的加工模式
第六节攻击行为的调节与干预
一、攻击性的影响因素
二、攻击行为调节与干预的策略
……
第五章亲社会行为的认知过程
第三篇群际认知
第六章刻板印象
第七章元刻板印象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