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美学教程(修订版)(精华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编美学教程(修订版)(精华版)

7.62 2.7折 28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一川 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

版次20

装帧平装

货号126GF

上书时间2024-06-28

学长旧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一川 编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7
  • 版次 20
  • ISBN 9787309081121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3页
  • 字数 267千字
  • 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
【内容简介】
《新编美学教程(修订版)(精华版)》是遵循美学当代性与美学传统性相互交融的理念、以新体例编撰的高校美学原理课程教材。
编者从审美沟通新视角考察美学问题,对审美体验、审美媒介、审美文本、审美符码、审美语境、审美文化、审美鉴赏、美学批评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在美学对象、美的古典性与现代性价值形态、当代审美文化前沿景观等方面表达了一系列新见解,还就功利与无功利间性、反审美、无意识的商品化、惊羡体验、回瞥体验、异趣沟通等新概念、新现象作了敏锐而独特的剖析,提出冷眼温心和臻美心灵的养成等新主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复旦博学文学系列:新编美学教程(修订版)(精华版)》观点新颖,论述细致,个案分析具体,表述流畅,适合于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可以用作高校相关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用作其他专业通识课程或文化素质课程教材,还可供其他美学与艺术理论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学院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先后在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取得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赴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和哈佛大学研修。2005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中国现代文艺与文化现代性问题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美学
一、美学传统与当代
二、美学的两义
三、美学的界说
四、美学的学科特征
五、审美沟通及其要素
六、本书的美学构架
本章小结
研究建议
深度阅读

第二章审美体验
一、审美体验
二、审美体验的特征与作用
三、现代审美体验形态
四、现代审美精神流变:从诗意启蒙到异趣沟通
五、审美体验与艺术创作
本章小结
研究建议
深度阅读

第三章审美媒介
一、从媒介到审美媒介
二、审美媒介及其演变
三、审美媒介的作用
四、媒介共生与多态竞争
五、媒介文化
本章小结
研究建议
深度阅读

第四章审美符码
一、审美符码
二、审美符码的特征与作用
三、审美符码的形态
四、当前审美符码新景观
本章小结
研究建议
深度阅读

第五章审美文本
一、审美文本及其特征
二、审美文本的层面
三、审美文本的价值形态
本章小结
研究建议
深度阅读

第六章审美语境
一、语境与审美语境
二、审美语境的特点和作用
三、审美语境的类型
四、语境交融
本章小结
研究建议
深度阅读

第七章审美鉴赏
一、审美鉴赏及其作用
二、审美鉴赏的心理特征与存在形态
三、审美鉴赏与艺术体制、消费文化
四、审美鉴赏与审美传统
本章小结
研究建议
深度阅读

第八章审美文化
一、审美文化界说
二、审美文化的层面
三、审美文化历史因子
四、审美文化的前沿风景
本章小结
研究建议
深度阅读

第九章美学批评
一、美学批评的含义、属性与作用
二、美学批评的诸种模式
三、兴辞批评
四、兴辞批评实践
本章小结
研究建议
深度阅读
结束语
美学术语小辞典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