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模式的工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模式使用指南
  • 基于模式的工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模式使用指南
  • 基于模式的工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模式使用指南
  • 基于模式的工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模式使用指南
  • 基于模式的工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模式使用指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于模式的工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模式使用指南

15.82 2.3折 69 九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Lee、[加拿大]Celso Gonzalez 著;徐波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2b

上书时间2024-06-28

学长旧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加]Lee、[加拿大]Celso Gonzalez 著;徐波 译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9
  • 版次 1
  • ISBN 9787111398110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8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软件工程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基于模式的工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模式使用指南》是目前唯一讲解基于模式的工程(PBE)的专著,由两位具有30余年软件行业从业经验的资深软件工程专家撰写。软件工程领域泰斗、UML之父Grady Booch亲自作序推荐。本书透彻而系统地阐述了PBE的原理和实践方法,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成功地使用各种模式提高开发效率、改进软件质量和交付成功的软件提供了绝佳指导。

 《基于模式的工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模式使用指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PBE的定义、模式实现实例,模式的构思、创建、包装和消费,以及PBE与软件开发过程的关系;第二部分详细讲解了PBE模式及其指导方针,包括发现模式、设计模式、创建模式、包装模式、消费模式,以及在模式中使用DSL;第三部分讨论了PBE的优点和在经济方面的考虑,以及软件工程师对它的误解;第四部分是附录,收录了PBE的详细定义、开发方法、相关工具选项、模式和指导方针、子系统外观模式的规范等重要资源和信息。
【作者简介】
 Lee Ackerman,资深软件工程专家,有30余年软件行业从业经验,对基于模式的工程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和认识,在模式、模型驱动开发、XML和SOA等方面也拥有丰富经验。现担任Emphasys Group 公司的产品副总裁兼CTO,曾担任IBM SWG竞技项目高级认证IT专家和SOA市场部营销经理,曾利用基于模式的工程的方法帮助IBM改进了Rational软件产品体系的架构和开发方法。

 Celso Gonzalez,资深软件工程专家,有30余年软件行业从业经验,IBM Rational开发团队高级开发人员,对基于模式的工程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和认识,在模式、模型驱动开发等方面也拥有丰富经验。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广基于模式的工程方法以及该方法本身的演进,不仅在很多大型会议上发表相关的技术演讲,在全球知名刊物上发表相关的技术文章,而且为大量企业提供相关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理解PBE

第1章 基于模式的工程的定义

1.1 基于资产的开发

1.2 模式

1.3 工程

1.4 基于模式的工程

1.5 使PBE获得成功的模型

1.5.1 PBE核心价值

1.5.2 PBE模式和指导方针

1.5.3 PBE实践

1.6 PBE结果实例

1.6.1 服务团队:portlet概念验证

1.6.2 软件开发商:产品更新

1.6.3 娱乐行业:增强MDD

1.6.4 政府:部门之间的集成

1.7 为什么需要PBE

1.8 重要定义

1.8.1 模型

1.8.2 元模型

1.8.3 范例

1.8.4 领域特定语言

1.9 小结

第2章 模式实现的实例

2.1 模式实现的类型

2.2 UML模式实现

2.2.1 抽象工厂模式

2.2.2 非循环依赖模式

2.2.3 服务提供者模式

2.2.4 主-明细模式

2.3 模型到模型的模式实现

2.4 模型到文本的模式实现

2.4.1 Bean Factory模式实现

2.4.2 Hibernate模式实现

2.5 不同实现的组合使用

2.6 小结

第3章 案例研究简介

3.1 概述

3.2 与团队的会面

3.3 Oslec的开发过程

3.4 计划概述

3.5 案例研究路线图

3.6 小结

第4章 迭代0:构思

4.1 开始

4.2 PBE焦点

4.3 LogoAuction应用程序的需求

4.3.1 功能性需求

4.3.2 LogoAuction的域模型

4.3.3 非功能性需求

4.4 架构详述

4.4.1 LogoAuction的逻辑架构

4.4.2 LogoAuction的部署架构

4.4.3 LogoAuction数据架构

4.5 记录所使用的模式

4.6 机会确认

4.7 评估候选模式

4.8 小结

第5章 迭代1:创建模式

5.1 启动迭代

5.2 设计子系统外观模式

5.2.1 理解子系统外观模式的本质

5.2.2 子系统外观范例

5.3 创建子系统外观模式规范

5.4 创建子系统外观模式的实现

5.4.1 创建JET组件

5.4.2 实现模式的UML前端

5.4.3 测试完整的模式实现

5.5 小结

第6章 迭代2:模式的包装

6.1 启动迭代

6.2 把子系统外观模式应用于新的子系统

6.3 包装模式

6.3.1 创建模式的文档

6.3.2 创建模式包装

6.4 使模式可以被复用

6.4.1 模式元数据

6.4.2 模式评审过程

6.5 小结

第7章 迭代3:模式的消费

7.1 启动迭代

7.2 在一个新子系统中使用这个模式

7.2.1 安装模式实现

7.2.2 把模式应用于用户管理子系统

7.2.3 提供模式的反馈

7.3 对拍卖项管理子系统进行重构以应用模式

7.4 小结

第8章 PBE和软件开发过程

8.1 PBE实践简介

8.2 场景中的PBE角色和任务

8.3 PBE实践起步

8.4 在自己的过程中利用PBE实践

8.4.1 Scrum

8.4.2 OpenUP

8.4.3 极限编程

8.5 小结

第二部分 PBE模式和指导方针

第9章 PBE模式和指导方针简述

9.1 模式和指导方针与PBE的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

9.2 PBE模式和指导方针导航

9.2.1 第10章:基础

9.2.2 第11章:发现模式

9.2.3 第12章:设计模式

9.2.4 第13章:创建模式

9.2.5 第14章:包装模式

9.2.6 第15章:在模式中使用领域特定语言

9.2.7 第16章:消费模式

9.3 小结

第10章 基础模式和指导方针

10.1 模式

10.1.1 贯穿始终的模式使用

10.1.2 分块式模式创建

10.1.3 简单解决方案空间

10.1.4 单模式-变化的用例

10.2 指导方针

10.2.1 域驱动的模式

10.2.2 模式搜索

10.3 小结

第11章 发现模式

11.1 模式

11.1.1 反面模式

11.1.2 模式机会

11.1.3 重复解决方案

11.2 指导方针

11.2.1 确定业务影响

11.2.2 模式描述

11.2.3 模式收获

11.2.4 更新现有的模式

11.3 小结

第12章 设计模式

12.1 模式

12.1.1 复合模式

12.1.2 范例分析

12.1.3 中间相遇模式的设计

12.1.4 模式实现

12.2 指导方针

12.2.1 受限的可变点

12.2.2 模式创建生命周期

12.2.3 模式实现的可扩展性

12.2.4 团队模式实现的使用

12.3 小结

第13章 创建模式

13.1 模式

13.1.1 模型到模型的模式实现

13.1.2 模型到文本的模式实现

13.1.3 UML模式实现

13.2 指导方针

13.2.1 模式实现的自动创建

13.2.2 模式规范

13.2.3 模式测试

13.3 小结

第14章 包装模式

14.1 模式

14.1.1 嵌入式模式实现指南

14.1.2 可供应的模式实现

14.2 指导方针

14.2.1 创建模式文档

14.2.2 创建模式关系文档

14.2.3 使模式文档容易访问

14.2.4 把相关的模式包装在一起

14.2.5 模式的包装

14.2.6 模式的版本

14.2.7 在模式文档中使用模型

14.3 小结

第15章 在模式中使用领域特定语言

15.1 模式

15.1.1 DSL模型模板

15.1.2 集成模式和DSL

15.2 指导方针

15.2.1 创建DSL

15.2.2 设计DSL

15.2.3 DSL中有意义的图标

15.3 小结

第16章 消费模式

16.1 指导方针

16.1.1 用模式交流设计

16.1.2 用模式设计解决方案

16.1.3 模式的密度

16.1.4 需求驱动的模式选择

16.1.5 用模式进行重构

16.1.6 大范围模式优先

16.1.7 使用资产库

16.1.8 使用模式定义理解现有的解决方案

16.1.9 使用模式寻找模式

16.2 小结

第三部分 其 他 话 题

第17章 PBE的优点

17.1 提高生产率

17.1.1 复用

17.1.2 模式的组合

17.1.3 模式实现

17.2 改进质量

17.3 促进交流

17.4 更好地利用技能和专家知识

17.5 加强管理

17.6 小结

第18章 PBE的经济考虑

18.1 PBE的关键经济因素

18.2 模式的来源

18.2.1 模式的选择标准

18.2.2 模式来源的建议

18.3 PBE的采用

18.3.1 工具

18.3.2 方法改进

18.3.3 培训

18.3.4 文化改变

18.3.5 模式的获取成本

18.3.6 模式的支持成本

18.3.7 模式的开发成本

18.4 模式实现

18.5 PBE项目

18.5.1 系统集成商

18.5.2 IT公司

18.5.3 独立软件开发商

18.6 小结

第19章 PBE的误解

19.1 PBE抹杀了创造力

19.2 PBE引入了项目风险

19.3 模式确认并不适合所有人

19.4 模式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使用

19.5 PBE过分形式化

19.6 PBE只用于设计

19.7 PBE只用于前向工程

19.8 关联之罪

19.9 PBE需要特定开发商的工具

19.10 小结

第四部分 附  录

附录A PBE定义

附录B PBE和其他开发方法

附录C PBE的工具选项

附录D PBE模式和指导方针

附录E 子系统外观模式的规范

附录F PBE实践介绍

参考书目和资源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