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
  • 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
  • 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
  • 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
  • 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

25 6.4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菊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4-A1-3

上书时间2024-06-26

学长旧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菊 著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9
  • 版次 1
  • ISBN 9787532139644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8页
  • 字数 26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经典的嬗变: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以接受美学和比较文学为理论基石,深入考察了《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和嬗变史,梳理了《简·爱》在中国的译介、阅读、阐释和跨文化经典重构历程,剖析了其历史、政治、社会等深层动因。《经典的嬗变: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还探讨了《简·爱》与中国作家作品的影响和互文关系、《简·爱》与《呼啸山庄》及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百年流变之问的内在关联等课题,揭示了其背后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读、碰撞和融合,探究了不同时期中国文化语境的变迁。
【作者简介】
徐菊,女,安徽桐城人,副教授,硕士,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现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翻译有《艾凡赫》、《嘉莉妹妹》、《古堡惊魂》等文学作品多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上编总体研究
第一章初次相遇:
《简·爱》在中国的接受(1917-1949)
一、建国前《简·爱》在中国的接受概貌
二、建国前《简·爱》在中国的译介概貌
三、建国前的文化语境与读者的期待视野

第二章特殊政治语境下的图解:
《简·爱》在中国的接受(1949-1976)
一、《简·爱》与“西欧古典作品热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遏制
三、接受个案研究

第三章人性的复归:
《简·爱》在中国的接受(1976-1993)
一、时代语境与《简·爱》的接受概貌
二、译制片的“圣经
三、阅读的时代
四、新时期之初的《简·爱》批评
五、多元化批评的热潮
、六、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

第四章消费主义的图景:
《简·爱》在中国的接受(1993-至今)
一、消费主义文化生态与《简·爱》的接受特征
二、图像化阅读与传播媒介的多元化
三、甚嚣尘上的名著董译
四、学院化的传统精英批评
五、《简·爱》的网络传播与网络批评
下编专题研究

第五章《简·爱》中人物群像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一、简·爱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二、疯女人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三、罗切斯特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四、圣约翰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第六章女性主义思潮与《筒·爱》在中国的接受与嬗变
一、历史的回溯
二、“五四”话语下的接受
三、民族国家话语下的嬗变
四、新启蒙主义话语与激进女性话语的争锋
五、学院派话语与大众话语的二元空间

第七章《筒·爱》与《呼啸山庄》
从西方到中国
一、文学史上的《简·爱》和《呼啸山庄》
二、接受的关联与错位
三、特殊历史时期的严重误读
四、交相辉映的当代接受
五、期待视野的分歧

第八章互文性视角:
《简·爱》与中国作家作品
一、故事模式的借用和变异
二、精神层面的互文与影响
三、艺术风格的借鉴
四、用典和互文

第九章作为翻译文学的《筒·爱》
一、翻译文学的地位变迁与影响
二、文化语境与《简·爱》翻译策略
三、归化抑或异化
四、译本的形象变异与跨文化重构

第十章通往经典之路
一、何谓经典
二、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艺术魅力
四、跨文化经典重构
五、读者大众的无限接受
附录一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简·爱》在我国的接受研究资料辑录(1917-加10)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