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范评论。第1卷
  • 洪范评论。第1卷
  • 洪范评论。第1卷
  • 洪范评论。第1卷
  • 洪范评论。第1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洪范评论。第1卷

5.62 2.6折 22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敬琏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7C

上书时间2024-06-25

学长旧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敬琏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4
  • 版次 1
  • ISBN 9787562026846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6页
  • 字数 210千字
【内容简介】
肇始于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经济改革,一条是法制建设。进入1990年代,经济改革逐渐转向市场经济的方向,法制建设则开始被灌注以法治的内容。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与法治的关系,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思考和讨论。本辑“洪范评论”栏中的两篇评论直接与此有关。

   从学理的脉络上说,关于市场与法治的讨论,是所谓法律与发展主题中的一个问题。发端于1960年代的法律与发展运动,起落消长,至今已经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1990年代,有所谓新的法律与发展运动,其主要的试验场正是在东亚诸国和地区。本辑“主题研讨”中的四篇文章,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时期和地区。前后两个阶段的法律与发展运动,都假定(尽管程度和理由不尽相同)法治对于经济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这种信念和假定,东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一个既具吸引力又富挑战性的案例。伊利诺伊大学的Tom

   “主题研讨”的第三篇文章把焦点转到了乡村法律制度。作者试图通过对农村社会纠纷类型的演变、以及解决纠纷过程中规则、机构、中介和当事方诸要素的研究,透视社会与经济变迁中农村法律制度的发展。与本栏目中其他几篇文章相比较,这篇文章更多采用法律社会学的方法,它所讨论的问题,与其说是法律与经济的关系,不如说是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作者对改革以来乡村法律制度曲折发展的描述,为我们思考法律与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背景。

  本辑“评论”栏的两篇文章谈论的问题全然不同,但却分别与前面的讨论相呼应。张春霖博士讨论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不久前各类媒体热炒的话题,但是作者显然无意赶潮流。作者讨论问题的方式表明,对于复杂问题采取简单化的办法是不恰当的;严肃的问题就应以严肃的方式来处理。所谓“国有资产流失”就是这样一个复杂而且严肃的问题,而作者对这问题的分析是有说服力的。作者对于如何防止真正的“国有资产流失”提出的建议,即在继续改革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又把我们带回到对法律与发展问题的思考上。

  “认真对待私力救济”一文对流行的以国家为中心的法律观提出了质疑,并通过对有关自力救济的历史回顾和文献梳理,为重新了解和严肃对待这一早已被边缘化甚至只能以负面形象示人的社会现象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从法律与发展的主题看,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什么是法律?法律与社会规范的关系怎样?最初的法律与发展运动受到的一个批评,便是眼里只有国家的法律,而没有社会的规范。新的法律与社会运动在这一点上已经有所改观。尽管如此,在中国的法律与社会背景之下提出这样的问题仍然令人警醒。
【目录】
编者弁言

洪范评论

  吴敬琏  超越“左”与“ah”: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

江平 市场与法治

主题研讨

 裴文窖 刘卫 译 中国的法治与经济发展

 汤姆·金斯博格 许明月 夏登峻 译 刘卫 校 法律对经济发展有作用吗?东亚实践之意义

 傅华伶 从乡村法律制度的建设看法律与发展:纠纷的解决与经济发展

 於兴中 解放、发展与法律:走向后现代的现代性

论文

 郭锐 “挂靠”企业的历史和语法

评论

 张春霖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徐昕 认真对待私力救济

书评

 卢周来 姚洋:《转轨中国: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

 秦冰 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于民雄 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稿》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