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的解蔽:从知识到体验
  • 哲学的解蔽:从知识到体验
  • 哲学的解蔽:从知识到体验
  • 哲学的解蔽:从知识到体验
  • 哲学的解蔽:从知识到体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哲学的解蔽:从知识到体验

7.82 2.2折 36 九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前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6df

上书时间2024-06-21

学长旧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前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0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83360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9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科学与人文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在古希膳,“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但是当前我们将哲学教学仅仅作为传授知识的手段,实际上“遮蔽”了哲学的本性和应有功能。而哲学教学由知识向体验的转变,正是哲学的“解蔽”,《哲学的解蔽:从知识到体验》的作者通过“内省篇”、“入际篇”、“外观篇”等三个专题的101篇小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当今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如环保、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路边烧烤等。使读者逐渐消除僵化的观念、成见、习惯造成的遮蔽,变得耳聪目明,增强洞察力。
【作者简介】
王前,1950年生于沈阳。1979年考取东北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
1991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破格评为教授。1997年起师承技术哲学家陈昌曙教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在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兼哲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科技思想史、科技伦理。有《中国技术思想史论》、《技术现代化的文化制约》、《悟性的智慧》、《数学哲学引论》、《理科教育中的
德育》等著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
【目录】
丛书思序
哲学的解蔽——从知识到体验(代序)
内省篇
1.“折来又折去”——鲜活的哲学
2.哲学有什么用
3.“用心”与“动脑”——两类思维
4.“逻辑在先”与“事实在先”
5.客观也是“观”
6.镜中的“自我”
7.“我思故我在”辩
8.精神、意识、实践是不是物质
9.何谓“实在”
10.主观能动作用的另一面
11.理性与激情
12.“天宫”遐想
13.如果吴承恩在飞机上
14.“当下”的现实
15.不可忽视的“无条件”
16.世界为什么会有“规律”
17.论“道”与“程序”
18.由“道”至“理”的演变
19.关于“迷信”的思考
20.何时应该“信命”
21.“天意”与“人意”
22.科学的因果性与宗教的因果性
23.戏说“形式”与“内容”
24.“象”的意蕴
25.“柔弱”何以胜“刚强”
26.论“反者道之动”
27.“中庸之道”与“能耐”
28.“水到”一定“渠成”
29.论“穷变通久”
30.历史的“测不准关系”
31.“没理讲什么理”
32.论“真”与“实”
33.逻辑的“真相”与事实的“真相”
34.论“视”与“见”
35.论“虚拟自我”
36.“太极图”的一种解读
37.逻辑思维的误用

人际篇
1.品行与环境
2.论“成熟”
3.至纯至善的追求
4.人的正面和反面
5.镜头里的世界
6.“天网”与“人网”
7.假如人们永远年轻
8.小议“阴刚”与“阳柔”
9.论“快活”
10.三种幸福境界
11.美女如何度过老年
12.“脸”与“面子”
13.“实话”与“实说”
14.韩非子的“悖论”
15.“合情”与“合理”
16.论“成功经验”
17.论“魅力”
18.欣赏国画要用“心”
19.关于人工美的思考
20.虚心与心虚
21.“不惑之年”的诱惑
22.“瘾”的解析
23.有多少烦恼是自找的
24.圣人与凡人
25.群众的选择
26.古人与今人
27.没有神的“神圣”何以可能
28.谈“灵验”
29.祭品中的“洋小姐”
30.五台山游感
31.换个角度看“过年”
32.为何“上善若水”

外观篇
1.“家”与“国”
2.“道”与“术”
3.吃肉与经商
4.论“奢侈”
5.对独生子女一代的反思
6.名人面面观
7.名、利与传播手段
8.“春晚”中的“赵本山现象”
9.生活呼唤理性
10.意义、效率与成本
11.实验与试验
12.“学”与“术”的分家
13.“多多”未必“益善”
14.意气与科学
15.反思“非典”
16.“非科学”、“反科学”与“伪科学”
17.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
18.量化标准的非科学性
19.论“匠气”
20.技术率先的结果
21.造物与拆物
22.人的空间意识
23.“座架”中的生活
24.技术的目的与手段
25.假冒伪劣为何屡禁不绝
26.“中国制造”的文化内涵
27.“神鞭”的启示
28.如何再现技术史的本来面目
29.金庸小说中的工具意识
30.关于城市文化环境的思考
31.机体与机器的较量
32.“大道”视野中的实践智慧
结语:哲学体验的乐趣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