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寓言民族到类型共和:(中国通俗剧电影的缘起与转变1897-1937
  • 从寓言民族到类型共和:(中国通俗剧电影的缘起与转变1897-1937
  • 从寓言民族到类型共和:(中国通俗剧电影的缘起与转变1897-1937
  • 从寓言民族到类型共和:(中国通俗剧电影的缘起与转变1897-1937
  • 从寓言民族到类型共和:(中国通俗剧电影的缘起与转变1897-1937
  • 从寓言民族到类型共和:(中国通俗剧电影的缘起与转变1897-1937
  • 从寓言民族到类型共和:(中国通俗剧电影的缘起与转变1897-1937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寓言民族到类型共和:(中国通俗剧电影的缘起与转变1897-1937

88 九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澳]马宁

出版社Shanghai Sanlian Culture Publishing House

出版时间2011-01

装帧其他

货号13-B1-6

上书时间2024-06-21

学长旧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澳]马宁
  • 出版社 Shanghai Sanlian Culture Publishing House
  • 出版时间 2011-01
  • ISBN 9787542637482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从寓言民族到类型共和(中国通俗剧电影的缘起与转变1897-1937)》(作者马宁)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21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大语境中运用各种有关现代性和主体性的理论以及西方学术界有关通俗剧是一种体现民主政治的跨文化形式和具有另类公共领域功能的社会想象模式的新观点来分析和阐释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戏剧和电影在清末民初的缘起和发展以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国家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全球化语境中的通俗剧电影研究
一  跨文化通俗剧研究的空间转向
二  早期电影史研究中的范式转变
三  都
【目录】
第一章  全球化语境中的通俗剧电影研究
一  跨文化通俗剧研究的空间转向
二  早期电影史研究中的范式转变
三  都市通俗文化与多重现代性
四  社会空间分析与现代民主政治
五  微观权力政治与弱势通俗剧理论
第二章  本土弱势通俗剧的缘起和发展
一  惯习,场域,音乐与弱势文化生产
二  神秘道德感知的弱势表达
三  影戏、游戏与通俗剧电影
四  早期电影中的国族想象
五  乐音艺术,风气说与民主政治
第三章  多重现代性的性别表征:从粉面女郎、盛装美眷到新女性
一  弱势文化生产的多重性别表征
二  鸳鸯蝴蝶派文学和电影中的性别政治
三  阴阳通变思想与新旧民主革命
四  白话现代主义的跨界女性形象
五  左翼电影中的现代女性形象
第四章  五四新文学中的弱势话语实践
一  视觉现代性与阅读政治
二  异质空间与域外思想
三  皱褶作用与主体化过程
四  中间物意识与连接式表达
五  弱势话语实践与另类公共领域建构
第五章  新旧市民电影与都市反空间建构
一  异质空间中的市民社会与教育电影
二  体制空间内外的左翼电影
三  新市民电影中的微观权力政治
四  左翼艺术剧社与弱势电影实践
五  弱势声音配置与左翼民主政治
第六章  金本位,银本位与左翼电影的流通性
一  全球文化经济中的金本位与银本位
二  族裔人口与思想和意识形态景观
三  文化翻译与秩序重建
四  认知范式转变与新社会契约
五  社会危机表征与另类公共领域建构
第七章  感知反应场与情感结构
一  通俗剧与传统美学感知体系
二  情感结构的历史纬度
三  视听情境解读与情感表达
四  从诗意代言到互动对话
五  集体救赎与共同文化建构
第八章  反思现代性与开放诗学
一  反思媒介与反思现代性
二  社会危机与开放诗学
三  动态结构与辩证意象
四  移动表演与主体间性
五  批判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
第九章  从寓言民族到类型共和
一  白话,俗话与国语电影
二  异质性叙事与想象共同体建构
三  从银幕艳史到左翼集锦
四  隐性集锦片与意义生产网络
五  新星丛与新想象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