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一流三联三个零
  •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一流三联三个零
  •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一流三联三个零
  •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一流三联三个零
  •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一流三联三个零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1 / 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一流三联三个零

8.01 2.2折 36 九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5.00

活动满35元包邮(快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郜振廷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4Df

上书时间2024-01-06

评价33815好评率 99.92%

  • 发货速度快 1140
  • 物流很快 1044
  • 包装仔细 1040
  • 品相不错 952
  • 价格实惠 888
  • 值得信赖 872
  • 非常满意 792
  • 服务态度好 781
  • 物超所值 663
  • 品相超预期 591
  • 描述严重不符 10
  • 包装简陋 8
  • 书质量太差 7
  • 服务态度差 6
  • 品相未达预期 4
  • 有小瑕疵 4
  • 书质量还好 3
  • 包装损坏 3
  • 发货有点慢 2
  • 描述一致 2
  • 影响阅读 2
  • 物流太差 2
  • 价格有点贵 1
  • 服务不太好 1
  • 物流有点慢 1
  • 发货太慢 1
  • 没有物流信息 1
  • 联系不到卖家 1
查看全部评价

学长旧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郜振廷 著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1790371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4页
  • 字数 30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在深入分析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单指向性方面的5个局限性的基础上,以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河北经贸大学为例,研究了以ERP模拟实验教学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开发管理流程,归纳出实验项目开发的三种模式,揭示出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以ERP模拟实验教学为主体的现代化实验教学的8大优势。首创性地将企业管理中的供应链管理思维引入教学育人研究,探讨分析了教务流程再造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提出“一流、三联、三个零”的供应链培养模式,建立了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出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全新框架。解决校、企人才对接扭曲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作者简介】
郜振廷,男,1951年生,河北平山人。河北省高教名师,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港口物流教育创新高地负责人,河北省《管理学》省级精品课负责人,河北省现代物流规划秘书长。担任省内外多家大中型企业高级顾问、咨询师。研究成果获省级二等奖1次、三等奖5次。
【目录】
序言一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序言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绪论
第一章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校、企人才对接
第一节国家创新体系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起源及发展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涵盖范围
三、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
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呼唤“知识创新工程”

第二节高校人才培养
一、高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二、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独特作用
三、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

第三节企业人才需求
一、企业创新
二、企业创新的关键:人才
三、企业创新对于人才的外部需求

第四节校、企人才对接
一、校、企对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校、企对接的基石:人才对接
三、校、企人才对接扭曲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第二章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模式
第一节传统模拟教学的基本做法
一、各种基本做法
二、各种基本做法的共同特点:单指向性

第二节认知能力培养:顶岗实习
一、顶岗实习
二、顶岗实习的作用

第三节操作能力培养:专业实习
一、专业实习
二、专业实习的作用

第四节传统研习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一、管理的无形性:可视性的困惑
二、空间的间隔性:接触性的困惑
三、时间的自主性:对接性的困惑
四、费用的限制性:成本性的困惑
五、适应的被动性:追随者的困惑

第五节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高等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应该由政府转向“客户”
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本位应该从学科转向市场
三、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依据应该从“资源约束”转向“需求约束”
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心应该从宏观体制的层面转向高等学校的层面
五、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第三章创新能力构成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创新之道
一、创新人格的锻造和养成
二、创新智慧的历练和感悟
三、责任心
四、挑战权威,唯实不唯上

第二节创新之术
一、掌握创新思维单项工具
二、培养分析综合思维能力
三、掌握创新思维规律

第三节创新之法
一、创新制度
二、创新规范

第四节创新之和
一、创新团队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二、优秀创新团队的特质

第五节创新之径
一、创新路径选择
二、注意契约保证和诚信保证的双向保障

第六节创新之信
一、创新的信息技术
二、诚信运作

第七节创新之境
一、环境对创新活动的影响
二、创造良好的群体气氛
三、要有良好的“领导气候”
四、完善激励手段

第四章现代信息技术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平台
第一节现代企业引入ERP的理由
一、ERP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二、我国企业引入ERP的过程
三、引入ERP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企业ERP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现代信息技术与商务的结合:电子商务
一、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
二、电子商务与ERP的结合

第三节现代信息技术与政务的结合:电子政务
一、电子政务的起源及发展
二、电子政务与ERP的结合

第四节现代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企业资源计划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于高校教育的促进作用
三、ERP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技术平台

第五章ERP模拟实验教学: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第一节ERP模拟实验的历史沿革
一、ERP模拟实验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高校ERP模拟实验教学现状

第二节ERP模拟实验的类型
一、分专业ERP模拟实验
二、综合化ERP模拟实验
三、ERP沙盘模拟实验

第三节ERP模拟实验流程
一、组织准备工作
二、实验准备工作
三、具体实验过程
四、实验结果总结与经验交流

第四节ERP模拟实验的前提条件
一、高校领导的推动力条件
二、合适的软件供应商条件
三、实验的人、财、物条件
四、适用的ERP演习项目条件

第五节ERP实验中的沟通管理
一、实验沟通的目的
二、沟通的方式
三、实验沟通的原则

第六节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一、小角色和大责任的关系
二、“沉下去研究系统理论”跟“跳出来激活社会需求”的关系
三、深和广的关系
四、师徒关系和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
五、“岸上教游泳”和“水中教游泳”的关系
六、“苦学三四年”和“终身能受益”的关系
七、“生存”、“敬业”、“爱岗”和“乐岗”的关系
八、从“讲得少”到“讲得多”、“讲得对”,到“讲得准”的递进关系

第六章ERP演习项目的开发管理
第一节ERP演习项目概述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管理的内涵
三、实验项目开发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项目流程管理
一、生命周期与方法论
二、项目定义
三、合同与采购管理
四、项目规划、执行、跟踪
五、变化管理

第三节教授深入企业培训、咨询
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ERP演习项目的“走出去”来源

第四节聘请有理论水平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授
一、实践促进理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ERP演习项目的“引进来”来源

第五节成立共建组织,定期交流培养及相关信息
一、校、企对接的组织保证:共建组织
二、校、企对接的机制保证:双向交流
三、在双向交流中促进ERP演习项目的发展

第七章ERP模拟实验教学的优势
第一节综合性优势
一、各学科的自身优势
二、多学科的互动优势

第二节仿真性优势
一、场景逼真性
二、操作实战性
三、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

第三节衔接性优势
一、纵向环节的无缝对接
二、横向环节的统筹兼顾

第四节廉价性优势
一、时空便利性
二、费用节约性

第五节竞争性优势
一、在模拟竞争中加强教学效果
二、在模拟竞争中锻炼学生能力

第六节主动性优势
一、企业家出题,要求师生共同求解
二、师生共同参与实际运作,让市场鉴定

第七节现实性优势
一、将企业现实的经营管理难题移入实验项目
二、服务现实,超越现实

第八节创新策划性优势
一、检验创新策划基础
二、认知创新策划过程
三、评价创新策划效果
四、提高创新策划能力

第八章教务流程再造与持续改进
第一节标准化与教务流程再造的关系
一、高等学校标准化的内涵
二、标准化、信息化与教务流程再造的关系

第二节教务流程再造的原因和内涵
一、教务流程再造的原因
二、教务流程再造的内涵

第三节教务流程再造的内容及实施过程
一、教务流程再造的内容
二、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三、流程再造后高等学校具有的新特点

第四节教务流程再造中的流程重构
一、对现有流程的分析与诊断
二、设计新流程
三、实施新流程
四、评估改进

第五节观念重构与组织重构
一、观念重构
二、组织重构

第六节教务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教务流程再造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二、信息技术在教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
三、信息技术在教务流程再造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七节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研究
一、我国公办高等学校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二、从西方教务流程再造中吸取营养
三、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教务流程再造的特殊性

第九章以供应链思维推进教务流程再造
第一节高校教务传统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销售费用过高、销售时间过长
二、供需结构在专业、数量方面的失衡

第二节传统教育供应链产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路
一、就业市场需求的预测难度大
二、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三、毕业生操作能力较差
四、独生子女教育上有较大偏差
五、吃苦精神、拼搏意识亟待加强
六、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的桎梏

第三节供应链教育模式创新
一、供应链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三、供应链教育创新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四、供应链教育创新模式的逻辑框架
五、订单培养模式
六、联合培养模式
七、供应链教学指导委员会模式
八、虚拟培养模式
九、专项素质(技能)培养模式
十、继续教育培养模式

第四节“一流三联三个零”的供应链培养模式
一、一流三联三个零
二、供应链培养模式

第十章关于ERP模拟实验教学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设计
三、调查实施情况

第二节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情况
二、指标权重
三、教学评价

第三节学生能力培养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建立模型
二、实例分析

第十一章案例:河北经贸大学ERP模拟实验教学实践
第一节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
一、资源整合历程
二、ERP模拟实验教学中心

第二节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组织领导
二、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三、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四、实验教学课程与能力培养体系
五、实验技术与手段

第三节仿真模拟实践教学制度构架
一、模拟实验室制度建设与创新的核心
二、组织制度
三、经费制度
四、管理制度
五、教研制度

第四节沙盘对抗赛的组织与实效
一、沙盘对抗赛的组织
二、沙盘对抗赛的实效

第五节ERP模拟实验教学的成果和完善措施
一、人才培养的成绩
二、部、省领导的肯定
三、兄弟院校的激励
四、下一步的设想

第十二章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实验教学模式从单层面向多层面发展
第二节按供应链培养模式整合和优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第三节从资金流、业务流、组织流角度实施高校教务流程再造
附录1关手ERP模拟实验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2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名称汇总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

满包邮

活动内容

满35元包邮(快递)

包邮地区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广东省、广西、福建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青海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活动时间
从2023-10-02 09:06:17开始,到2025-10-01 23:59:59结束
活动说明
满包邮,天天发一次货,每天下午3点左右发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