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变迁的心理维度--心理现代性作为探究主题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变迁的心理维度--心理现代性作为探究主题

43.9 5.6折 78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沈杰 著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2库 12-18

上书时间2024-12-20

齐鲁淘宝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沈杰 著
  •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3
  • 版次 1
  • ISBN 9787556308026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8页
  • 字数 428.0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以阐述社会现代性与心理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为起点,概括性地梳理了关于社会心理变迁主题的早先思想源流、直接智识资源、相关研究领域和主要理论流派,然后以四个大部分的版块来展开全部的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心理变迁的探究进程”,具体有三个章节的内容:社会理论对社会心理变迁的关注;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变迁维度的缺场;现代化研究对社会心理变迁的探究。
    第二部分“探寻心理现代性的理论源流”,由两章组成――韦伯命题:新教价值观与成就动机;帕森斯:模式变量中的现代价值取向。
    第三部分“心理现代性的经典研究”,包括的内容有三章――麦克莱兰: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哈根:创新人格与社会变迁,包括附论勒纳关于“过渡人”的构念;英格尔斯:个人现代性与国家现代化。
    第四部分“心理现代性与后现代境况遭遇”,有三章内容――里斯曼:三种导向社会性格的更替;英格哈特:价值观的后物质主义转向;吉登斯:高度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目录】

绪论
第一部分  社会心理变迁的探索进程
  第一章  社会理论对社会心理变迁的关注
    第一节  现代性的兴起与社会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  社会理论对社会心理变迁的关注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变迁维度的缺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中心理变迁维度的缺失
    第二节  两种取向社会心理学的局限及其改进
    第三节  心理社会学对社会心理变迁维度的重视
  第三章  现代化研究对社会心理变迁的探究
    第一节  现代化研究的兴起与主要历程
    第二节  现代化研究与社会心理学的交织
    第三节  社会心理变迁的主要理论视野
第二部分  探寻心理现代性的理论源流
  第四章  韦伯命题:新教价值观与成就动机
    第一节  韦伯对心理现代性主题的最初预设
    第二节  韦伯视野中心里现代性的具体面相
    第三节  韦伯对心理现代性的文化根源考察
    第四节  韦伯关于心理现代性的理论遗产
  第五章  帕森斯:模式变量中的现代价值取向
    第一节  帕森斯对社会行动主观取向的关注
    第二节  模式变量: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指标
    第三节  衡量传统取向与现代取向的工具
    第四节  帕森斯对于现代性的特殊理论热情
第三部分  心理现代性的经典研究
  第六章  麦克莱兰: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成就动机的个体心理机制
    第二节  成就动机的社会文化动因
    第三节  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四节  关于麦克莱兰研究的争论
  第七章  哈根:创新人格与社会变迁
    第一节  权威人格与传统主义
    第二节  创新人格与技术进步
    第三节  与其他相关理论的比较
    附论  勒纳关于“过渡人”的构念
  第八章  英格尔斯:个人现代性与国家现代化
    第一节  个人现代性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节  个人现代性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  个人现代性发生学的理论视角
    第四节  个人现代性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五节  关于个人现代性研究的论争
第四部分  心理现代性与后现代境况遭遇
  第九章  里斯曼:三种导向社会性格的更替
    第一节  社会形构类型与社会性格类型
    第二节  三种发展阶段与相应社会性格
    第三节  与社会性格对应的社会情绪
    第四节  对里斯曼社会性格理论的评说
  第十章  英格哈特:价值观的后物质主义转向
    第一节  从现代化到后现代化的变迁
    第二节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主要面相
    第三节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呈现机制
    第四节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
  第十一章  吉登斯:高度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第一节  自我认同与本体性安全
    第二节  高度现代性中自我境遇的变化
    第三节  自我认同面临的抉择困境
    第四节  超越自我认同困境的政治策略
结语  心理现代性探究:一项未竞之业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