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广西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1.1 4.2折 50 全新

库存5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薇薇 著;陈玲玲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R3库 12-26

上书时间2024-12-27

齐鲁淘宝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薇薇 著;陈玲玲
  • 出版社 四川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1
  • 版次 1
  • ISBN 9787574003965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页数 99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传统侗族民居建筑形成和演化特征;保护理论的梳理;广西侗族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现状;保护研究框架的建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根据这五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建构适合广西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研究框架,为形成系统的、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理论提供参依据。本书较为突出的特和主要建树,是目前有关于广西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发展的研究方向相关资料比较缺失,目前大部分的研究著作是从侗族整体聚落出发,到鼓楼,到风雨桥等,而研究传统民居建筑保护方面的资料非常的少,因此本书的出版,也是对研究侗族建筑保护的完整的重要补充。

【作者简介】


陈玲玲1980年生,柳州工学院建筑学副教授。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访问学者,柳州市历史名城及传统村落保护专家。主要从事古建筑保护、城市更新等研究工作。主持广西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代表著作有:广西侗族建筑,柳州历史名城保护研究。黄薇薇 1982年生,柳州工学院美术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美学、建筑水彩画等方向的研究。

精彩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一)侗族建筑保护重点——被“遗忘”的传统民居建筑我们的祖国有着广袤的国土、世界的人,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独具特的中华文明。中国的少数民族各具特,各民族都有着各自的信仰、观念和风俗惯,传承着本民族的。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的交界处。侗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极具民族特的服饰、语言、建筑等,侗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侗族建筑中的传统民居建筑别具一格,有着非常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点,凡是到过侗族村寨的人,无不对侗族的传统民居建筑留下深刻的印象。广西侗族主要集中在桂北山区,桂北是广西少数民族聚集的重要区域,这里有世代生存的侗族、苗族、瑶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他们懂得自然,创造地适应和改善自然,营建自己理想的家园;他们相互交流,探索与自然和共处的生活方式,构筑了稳固的社会聚居空间,这终都凝结在传统聚落与建筑形态中延续下来。适者生存,历经时代发展演变,不断改进的生存方式和人们的聚居与建筑空间形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地处桂北山区的侗族传统聚落与建筑空间形态,已经凸显其独特的地域人居环境的特殊价值,其传统聚落中所隐含的对自然、人文智慧的思方式更是理解特殊地域条件下的人居环境的宝贵资源,不能被忽视和遗忘。广西是多民族共融共生、民族传承的典范,广西侗族建筑是广西少数民族的代表之一,是体现广西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的重要承载体。广西侗族建筑主要集中于桂北,其中三江林溪乡的马鞍屯为自治区级历史名村,三江县独峒乡高定村、林溪乡高友村、岩村为级传统村落。这些村落均为侗族生活聚居区,村落的美丽形态主要由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组成。由于广西相对于其他省份对少数民族建筑尤其是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较为滞后,导致在侗族村落的发展过程中,新建民居与原有民居在风貌上不协调,以及原有民居居住环境与现代化生活需求产生盾,导致整个传统民居建筑以及村落形态遭到破坏。然而,构成侗族传统村落风貌的,分布广、数量大的是侗族传统民居建筑。正因为是数量庞大的侗族传统民居建筑构成了大家眼睛里所看到的侗族村寨,没有它们,也形成不了这样别具特的村寨。在研究侗族建筑时,不能只看到“典型”,而不重视“普遍”,并且这样的“普遍”其实并不普通。目前在侗族建筑保护重点的选取中,很多专家和学者更注重对具有代表和象征突出的鼓楼、风雨桥等进行研究,而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却一直被忽视,因此出现了时代发展中居民对居住环境提高的要求和对传统侗族民居保护之间的盾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现状,因此,如何对广西侗族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及研究可持续发展策略,对传承广西少数民族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二)研究的缺失——较少涉及侗族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对于侗族传统建筑的学术研究真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在侗族传统建筑研究中,由于侗族各类建筑地位的不同,鼓楼、风雨桥等作为侗族的公共活动中心,其地位和造型均较为突出,因此研究学者更多关注的是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公共建筑方面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书籍部分如贵州省安顺市局主编的图像人类学视野中的侗族鼓楼、黄才贵的侗族鼓楼研究、余未人的走进鼓楼——侗族南部社区述史、徐杰舜的程阳桥风俗等;研究侗族鼓楼和风雨桥的则数量较多。此外,在综合研究侗族建筑领域(包括鼓楼、风雨桥、侗族村寨、民居建筑等)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比如张柏如的侗族建筑艺术、蔡凌的侗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与建筑、侗族建筑遗产保护与研究等;综合研究侗族建筑的也较多。而单纯研究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了,如余达忠的侗族民居,也主要是较为细致地分析了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特,涉及侗族传统民居建筑保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从侗族聚居区在范围内的分布比例来看,侗族有55%左右居住在贵州省,30%左右居住在湖南省,10%左右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则散居在其他省份。由于侗族的分布情况和所占比例不同,大部分的学者在研究侗族建筑时更多对贵州省和湖南省的侗族聚居区的民居进行研究,究其原因,是侗族聚居区规模较大,整体侗族建筑较为完整;第二是贵州省和湖南省高校多,并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当地侗族的机构,对侗族和侗族建筑等方面的研究较为重视,研究成果也较多。相关领域学者因调研和获取数据较为方便,一般更趋向于研究本地侗族,广西侗族占比相对较小,因此在广西侗族传统民居建筑方向一直未有系统的研究,在广西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则更是欠缺。
【目录】


导言·

章侗族传统民居建筑形成和演化特征·

第二章保护理论的梳理·

第三章 广西侗族传统民居保护现状·

第四章保护研究框架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参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