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集

8.73 1.3折 68 全新

库存5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洪宇 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1库 11-12

上书时间2024-11-14

齐鲁淘宝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洪宇 著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56097219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9页
  • 字数 590千字
【内容简介】
  《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集》全面反映了知名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周洪宇先生的文化教育史观、文化与教育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原本是一个整体,但多年来被学者们画地为牢,分途研究,导致研究者视野狭窄,学术研究缺乏整体感、全局性和通贯力,学术功能难以完整发挥、作者多年来一直立足于时代高度和国际视野,借鉴社会科学新理论与新方法,致力于打通文化与教育的隔阂,倡导整体性的文化教育史观。

  《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文化史研究篇,包括文化史研究总论、文化人物个案研究、丈化思潮与运动研究;下篇为教育史研究篇,包括教育史研究总论、教育史人物个案研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教育思潮、教育运动、教育群体研究。

  《文化与教育的双重历史变奏:周洪宇文化教育史论集》力求丈化与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人物活动与思想、制度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国内与国外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内容丰富,观点新颖,是一部富有创见的学术著作。
【作者简介】
  周洪宇,195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教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牛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现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任全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会长、小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发展战略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镑导团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研究教育史和教育政策问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100余篇论文,出版《学术新域与范式转换——教育活动史研究引论》、《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表》、《怎样写入大议案》等专著。主编出版《教育活动史研究与教育史学科建设》、《陶行知研究在海外》等论著。研究成果10余次获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和中职免费、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改革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等多项人大建议,促成厂国家有关政策十台。2008年12月,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等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09年1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参考》和中国教育宣传网等评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影响力人物30人”
【目录】
上篇 文化史研究篇

第一章 文化史研究总论

第一节 关于文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文化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二、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及其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位置

三、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文化系统论纲

一、文化学研究与系统方法

二、文化系统的要素分析

三、文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四、文化系统的发展问题

第三节 法定节假日应增加传统文化节日内容

一、法定节假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为了多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应丰富国家节假日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国家应适时调整节假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文化史人物陶行知个案研究

第一节 陶行知的人生选择

一、陶行知的人生三部曲

二、陶行知的人生选择

三、陶行知的教育生涯

第二节 陶行知的宗教信仰

一、陶行知信仰基督教义的原因分析

二、陶行知对基督教义的排拒

三、陶行知对基督教义的接纳

二、文化思想的形成及特质

三、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

第四节 陶行知的文化创造

一、创立大众教育的事业与理论

二、开创一代文艺新风

三、普及现代科学

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五、推动新图书馆运动

第五节 陶行知的人格精神

一、爱满天下的博大胸襟

二、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操

三、炽烈真诚的教育激情

五、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

六、开拓求新的创造精神

第三章 文化思潮与运动史研究

第一节 五四时期思想文化的转轨

一、启蒙狂飙突进

二、提倡民主与科学

三、打倒吃人的礼教

四、倡导个性解放

五、揭橥“文学革命”主张

六、文化论战迭起

第二节 近现代东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一、东西文化的差异

二、新旧文化能否调和

第三节 中国文化向何处去

一、学说主义纷呈

二、中国人的抉择

三、思想冲突中的抉择

下篇 教育史研究篇

第四章 教育史研究总论

第一节 关于教育史学若干基本问题的看法

一、学科性质史学论

二、研究对象三分论

三、研究重心下移论

四、理论方法现代论

八、入、教育史分期三段论

九、学者素养要素论

十、未来发展多元论

第二节 教育史学发展的历史与思考

一、教育史学的发展脉络及其与历史学的内在渊源

二、《教育史学研究新视野丛书》的思考与追求

第三节 全球视野下的教育史学新走向

一、多元化:文化史观给教育史学的启示

二、整体化:西方史学对教育史学的牵引

三、群体化:教育史学研究的必由之路

四、民间化:教育本性对教育史学的呼唤

第四节 新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的发展趋势

一、转向加强自身学科理论建设

二、转向研究教育历史的日常问题

三、转向发掘本土的学术传统

第五节 教育史学改革管抒

一、更新思想观念

二、开阔学术视野

三、完善知识结构

四、拓宽研究领域

五、深化研究内容

六、改进研究方法

第六节 教育活动史研究综论

一、追求全景式总体史的研究宗旨

二、以民众的教育生活为研究重点

三、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研究取向

四、地上与地下、史学与文学、书面与口述三结合的大史料观

五、“视情而定”的理论与方法论

六、采取“善序事理”的叙事形式

第七节 教育活动史:视野下移的学术实践

一、视野下移:社会科学共同认可的研究取向

二、教育活动史:教育史学的原始构成板块

三、研究重心:着眼于各类教育的日常活动

第八节 地方教育史志研究是教育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明确定位,坚定方向

二、总结反思,提高素质

三、加强团结,精诚合作

第五章 教育史人物个案研究

第一节 论朱元璋的皇子教育

三、积极引导实习“政事”

四、以“法”治家严格要求

第二节 杨贤江笔名考

一、“李宏君”考

二、“李仁民”考

三、“姚宝贤”考

四、“郑绍康”考

五、余论

第三节 杜威政治态度新析

一、杜威是垄断资产阶级反动统治的维护者吗?

二、杜威别有用心反对中国青年学生参加五四运动,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吗?

三、杜威一贯对苏联持敌视态度吗?

第四节 教育与和平——从牧口常三郎到池田大作

一、相似的人生历程

二、共同的教育理想

三、相通的和平思想

第六章 教育制度、改革、运动思潮、机构、群体史研究

第一节 我国考选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一、我国考选追求区域公平的历史

二、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内在缺憾

三、重点高校录取名额合理投放的建议

第二节 论民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一、组建教育部,开启新教育改革的大门

二、拟定教育宗旨,确立新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三、公布新学制,调整教育体系与结构

四、颁布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改革

五、出台政策,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

六、注重立法,确保教育改革与发展得到法律保障

七、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改革中做到了有所作为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一、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历程、内容及特征

二、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规律与经验

三、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教训及启示

第四节 论生活教育思潮

一、生活教育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二、生活教育派的基本主张

三、政府派的生活教育主张

四、教育界其他人士的生活教育主张

五、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历史贡献

六、结语

第五节 留美归国教育家对中国现代本土教育理论的探索

一、陶行知对杜威教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

二、陈鹤琴对杜威教育理论的接受与改造

三、邰爽秋对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与创新

四、庄泽宣对西方教育理论的吸收与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