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全文集(第三卷)
¥
43.88
5.6折
¥
7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李锦全 著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R2库 11-25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锦全 著
-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0
-
版次
1
-
ISBN
9787306063625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92页
-
字数
393千字
- 【内容简介】
-
《李锦全文集》第二、第三卷主要收入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的个案研讨的文章。即是说,对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有一定地位的人物,研究他们的个案思想。我写的多是“门票”文章,因为参加学术会议,总得带篇论文入场参加讨论,这就等于入场的“门票”。学术会议总有研讨的主题,参加会议的论文总是根据这个主题发表意见。另外,有的虽不是参会文章,但多是当时学术界研讨中有分歧的问题,我发表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欢迎读者批评。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但孔子思想有包容的一面。这对儒家思想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有重大的影响。《论孔子思想的包容性与中国儒学的发展》一文即对这方面内容展开讨论。
对孟子“仁政”思想的评价和独立人格精神,学术界的研讨可能分歧意见不大,但对他思想的历史命运和社会效应,似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有与荀子思想的比较,我认为孟重内圣,荀重外王,而各擅胜场。这是在“孔、孟、荀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中提出的观点,似可提供讨论。
从孔孟到程朱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我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有双重价值效应。还有封建社会的“三纲”,有人认为是法家韩非的主张,与孔孟之道无关,我提出质疑以供讨论。
贾谊、司马迁虽遇到所谓“明主”,但最终仍成为悲剧人物。特别是太史公的不幸遭遇,有人认为是咎由自取,我则认为是武帝不公。在传统文化中怎样看这个问题,可供讨论。
董仲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个标志性人物。我认为董氏的“天人感应观”仍是正宗神学思想,但也有说他的自然观是唯物论,政治思想和哲学体系都是进步的,我对此表示质疑,收录的这几篇论董学的文章可供讨论。
陶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公认为大诗人,但我这里谈的是他的自然观和人生哲学,这可能是一个引起研讨兴趣的新课题。
慧能是佛教徒,我参加过几次慧能思想研讨会。因慧能在禅行生活中将禅宗进一步中国化,故本书相关文章主要探讨慧能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韩愈、柳宗元、苏轼属古文运动中的“唐宋八大家”,但这里不是谈他们的文学成就,而是谈他们的仁民爱物思想和人生旨趣,这在传统思想文化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宋代哲学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时代,主要是吸纳佛道思想将先秦儒学进行哲理化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我在《试论宋代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做综合表述。
宋代哲学有濂(周敦颐)、洛(程颢、程颐)、关(张载)、闽(朱熹)等学派,这里收入《论周敦颐
对儒学哲理化的历史贡献》和《从洛学与关学的比较看二程思想的地位》两篇参会论文,对濂、洛、关三家思想进行对比评述。
游酢是程颐的及门弟子,因晚年好佛,有人批评他为程门的罪人,这是一场学术公案的争论。
《游酢对佛学的研究会成为程门的罪人吗?——从二程与游酢对佛学研究比较说开去》一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书院教育与理学学风——论张栻的教育思想》,这是参加“纪念岳麓书院创建1010周年学术讨论会”的论文。文中探讨了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思想,可供今日参考。
对朱熹思想的研究,因为参加这方面的研讨会比较多,故参会文章涉及面比较广,主要有两篇——《朱熹对儒家思想哲理化的贡献》和《还朱熹思想以本来面目——兼论朱熹理学的历史命运》,可以研讨。
《朱熹理学的历史命运与陈献章的思想关系》,文中认为陈献章的白沙之学是明代朱学到阳明学之间的转折点。国内已出版的中国哲学思想史及相关教材中很少谈到这个问题,似应补上。
陈白沙哲学的性质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在广东学术界有过几次争论。这里有两篇是20世纪50年代参与讨论的文章,陈白沙创立江门学派,与传人湛若水(甘泉)合称陈湛学派。但两人在“静坐”问题上的看法亦有分歧,也可以提供讨论。
朱熹理学在明代中后期虽受到白沙、阳明“乱道”的影响,但在国内仍成为官方哲学,并对朝鲜、日本产生影响。李退溪(1501—1570)是16世纪朝鲜李朝的重要思想家,他的思想源于中国儒家特别是宋朝的程朱理学,至今仍受韩国学术界的重视,至今仍设有“退溪学研究院”和“国际退溪学会”,还举行过多次关于退溪学的国际学术会议,这里收入的就是参加研讨会的论文。
陈献章稍后,出现两个颇具特色的思想家。在过去出版的中国哲学思想史书中是名不见经传,但我认为可以比较陈献章与这两人的思想的异同。海瑞是个有名的清官,我认为他的哲学思想对朱、陆有承传与扬弃,这是别人未曾谈过的看法。至于李贽这个被封建统治者迫害致死的“异端之尤”,我认为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绝假纯真”,而并非“离经叛道”,应该替他推翻这个历史“罪案”。
晚明社会由于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与此相应也逐渐出现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王夫之与黄宗羲提出带有反对封建专制君权的“公天下”主张,特别是《明夷待访录》一书对晚清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宋明理学是重内圣轻外王,明末国变时空谈心性的学风受到谴责。李颙主张以下学、上达、坐言起行来纠正空虚的学风,导致顾炎武、颜元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有称之为反理学思潮的兴起。到戴震批判宋儒“以理杀人”,成为后来五四运动中批判礼教吃人的先导。
清代前期有所谓的“康乾盛世”,封建统治一度加强,理学仍居于官学的地位,但嘉、道后国势渐衰,鸦片战争失败后更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转型,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有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个时期思想界的变化,由于清王朝被迫打破闭关锁国的政策,所以一些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开眼看世界,龚自珍也看到当时社会危机严重,提出“自改革”的主张。这里收入讨论龚自珍、林则徐、魏源思想的文章可以参考。
不过,作为近代哲学思潮主流的资产阶级哲学的出现还要晚一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约于19世纪70年代诞生,1898年戊戌变法前作为政治革命的先导,这个阶级已在形成自己的哲学。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就是这方面的思想代表,他们用哲学为维新运动服务。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无法取得成功,就转而采取暴力革命的办法,以求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章太炎和孙中山的哲学理论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
不过,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在处理自然科学、政治与哲学的关系时,都具有矛盾两重性的特点。本文集收入的《试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哲学矛盾的两重性》一文就对此做出全面的论述。
中国近代的思想变化因处在今古杂陈、中西交汇的情况下而显出多样性。如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康有为利用托古改制的形式来推行变法维新;梁启超则提出“以复古为解放说”,借欧洲的文艺复兴来论证中国近代的解放潮流。进入五四运动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进入现代思想史阶段,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仍会产生各种不同派别和不同观点,如有马克思主义革命派,也有自由主义西化派,还有坚守传统旧文化的保守派。本文集中收入的《陈寅恪先生治学的精神风貌》是一篇参加研讨会的论文。关于陶渊明归隐的问题,陈寅恪与梁启超的争议成为一场学术公案。本文集收入的《青史凭谁定是非——小议陈寅恪与梁启超的一场学术争论》一文阐述我的评论意见。
刘节是清华研究院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几位大师的学生,基本上被归入保守派。杜国庠、郭沫若、侯外庐、杨荣国等人都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虽然对先秦各家,如孔、墨、老、庄等思想的评价不尽相同,但都可以归入革命派。本文集收入的几篇文章可供参考。
- 【作者简介】
-
李锦全,1926年生,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广东儒学研究会会长、广东岭南理学研究会会长、广东朱熹学会思想研究会会长等职。多年来,从事中国哲学思想史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个人专著、合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与萧萐父主编的全国高校统编教材《中国哲学史》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别学术成就奖、中山大学第二届卓越服务奖,发行10多万册。与方克立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七五”“八五”重点规划课题“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领域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 【目录】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