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当代传承与价值探索 中国历史 宋姗姗
¥
28.26
3.9折
¥
72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宋姗姗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R9库 11-25
上书时间2024-11-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宋姗姗
-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9307738
-
定价
72.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3页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中国传统的理论界定入手,深入阐述了中国传统的内涵和传承的思路,并且切入教育视角,研究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现状以及传统融入德育、思政教育的价值等内容。
- 【作者简介】
-
宋姗姗,女,汉族,辽东学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道德教育、教育基本理论问题、教育等,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外公开发表教育类、类22篇。此著作系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满族民俗精品的现代德育功能研究”(19yjc880073)的阶段研究成果。
精彩内容:
章绪论节传统概述一、传统的一般阐释(一)的概念与分类1.的概念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形成的文明成果灿若星河。据证,是典型的中国词汇,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已有的相关记载。起初,“文”与“化”单独使用,各表其义。“文”的本义指各交错的纹理。周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称:“五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均指此义。“化”本义为化生、改易、生成、造化,如礼记乐记曰:“和,故百物皆化。”庄子中载“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周易系辞下载“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载“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礼记中庸载“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结归纳以上各种表述可以看到,“化”的本义是指事物形态或质的改变。后来,“化”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将“文”与“化”合为一词使用,据已有文献记载,早出现于战国末年的周易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关于“”的初提法。在周易正义中孔颖达进一步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在这里,“文”是从初本义“纹理”演化而来的,进而衍生出“天文”“人文”,用来表述自然规律和人伦、社会规律等。这段话里,“人文”和“化成天下”连在一起使用,可以看出“以文教化”的思想表述已十分清晰。西汉后,“文”与“化”两个字才合成一个词表意,如西汉刘向说:“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晋代束皙说:“内辑,武功外悠。”(昭明文选19卷)梁昭明太子萧统注曰:“言以辑和于内,用武功加于外边也。”(昭明文选19卷)这里的“”是与“武功”相辅相成的统治方法。综上所述,从古代文献中证可以看出,“”的“文”与“化”各表其义;当“文”与“化”组词之后,其含义非常明确,所指内容无非是精神活动即诗书礼乐、道德风俗以及政治制度等。之,古代典籍中的“”跳不出社会上层建筑的范畴。这与我们常说的“”在含义上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差异之处。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学东渐,关于含义的解释益宽泛,中国有识之士阐发了对于的理解。蔡元培认为“是人生发展的状况”,他更多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状况出发来定义。梁漱溟也认为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此后,梁漱溟对的含义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涵盖了人类各民族如何进行生产,其所有器具、技术及相关的社会制度、信仰、道德惯、教育设施,乃至语言、衣食、家庭生活等,梁漱溟指出:“中国是一个整体,它为所享用,亦出于之所创造,复转而了。”他对内容的丰富、系统,以及创造、反过来塑造思想等予以深刻阐述。近代学者强调内涵的包容、丰富,对涵盖的领域、具体内容、形成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阐释。随着时空转换,“一何不断演安,内不干,外延益拓展,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成为学科探讨的热点,也成为人类研究的永恒课题。
- 【目录】
-
章绪 论
节 传统概述
第二节传统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传统的内涵阐释
节传统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传统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传统的思想成
第三章传统的当代传承思路
节传统传承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第二节传统传承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传统的当代传承策略
第四章传统的社会价值实现
节传统的社会价值阐述
第二节传统的社会价值实现路径
第五章传统的教育价值实现
节传统的教育价值阐述
第二节传统中的德育教育价值
第三节传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第四节传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参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