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明翰学派前期媒介研究(1964-1979)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伯明翰学派前期媒介研究(1964-1979)

38.57 5.6折 69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勇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R2库 12-26

上书时间2024-12-27

齐鲁淘宝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勇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99794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8页
  • 字数 263千字
【内容简介】
  《伯明翰学派前期媒介研究(1964-1979)》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伯明翰学派前期媒介研究(1964-1979)。一是对中心早期即1971年中心媒介小组成立之前媒介研究的回顾。这段时期中心对媒介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主要包括对BBc、ITv、广播的商业化、报纸、《图片邮报》等进行了研究。第二是政治与意识形态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以及对中心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化理论家大都来自工人阶级家庭,他们对于工业关系、大选以及国家政策有着天然的敏感和深切的关注。其中包括新闻图片的决定性、媒介对罢工的报道以及对时事新闻节目的分析等。第三是受众研究。自霍尔发表《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以来,中心陆续发表戴维·莫利的《重新概念化“受众”》等理论性文章以及对“编码/解码”理论的实践研究。第四是监控危机。从1972年开始,中心对“行凶抢劫”“道德恐慌”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发表了一些论文,并*终于1976年出版了《监控危机》一书。《伯明翰学派前期媒介研究(1964-1979)》对资本主义媒介的生产机制做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第五是女性媒介研究。中心的女性研究者们针对大众媒介中的妇女形象、女性气质意识形态、家庭妇女与大众媒介等课题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这些方面即形成了中心极具特色的“女性媒介研究”。

  正如中心第三任主任理查德·约翰逊在《到底什么是文化研究?》一文中所说:“文化研究现在已经是一场运动或是一个网络……其在学术领域中施加了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英语研究、社会学、媒介和传播研究、语言学和历史研究方面。”媒介研究在中心发展的历程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既包括一些重要文本的发表,也包括一些重要媒介理论的发现和传播。霍尔1979年离开当代文化研究中心,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心的媒介研究就此停滞,与之相反,随着霍尔的离开以及中心大量学生毕业,中心的媒介研究就像一粒粒种子,逐渐走出中心,走出伯明翰,在英国、美国、欧陆乃至全世界播散开来。
【作者简介】
  孙勇,1972年生,安徽庐江人。200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文艺学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09年进入北京语言大学文艺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访学,2014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文化研究中的媒介研究概述

第二节 中心媒介研究发展简介(1964-1979)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章 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早期媒介研究(1964-1971)

第一节 中心媒介研究的先声

第二节 纸上的声音

第三节 电视暴力研究

第二章 政治与意识形态研究

第一节 新闻图片的决定性意义

第二节 工业冲突与大众媒介

第三节 时事电视节目的"团结"

第三章 受众研究

第一节 "编码/解码"理论及其发展

第二节 "全国新闻"受众研究

第三节 《十字路口》:肥皂剧受众研究

第四章 监控危机

第一节 "行凶抢劫":一种新型犯罪形式?

第二节 "行凶抢劫"新闻简史

第三节 标签的旅行

第四节 从"行凶抢劫"到道德恐慌:新闻的社会生产

第五节 案例研究:汉兹沃思案件

第六节 读者来信

第五章 女性媒介研究

第一节 女性影像:女性杂志中的广告

第二节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

第三节 杰姬:青春期女性气质意识形态

第四节 家庭妇女与大众媒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