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期网络舆论生态:动因、机制与模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转型期网络舆论生态:动因、机制与模型

28.58 5.5折 52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朝霞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2库 11-4

上书时间2024-11-05

齐鲁淘宝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朝霞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77273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2页
  • 字数 236千字
  • 丛书 中青文库
【内容简介】
  网络正越来越深地向中国的社会生活渗透,网络传播渐成整个传播生态中的主导传播逻辑。在这一大背景下,社会舆情领域的议程设置、议题聚合、影响力传导机制发生了变化,网络舆论的策源、引爆、发生、发展也与社会舆论有所不同。本书以网络舆论为研究对象,以网络舆论的生成与演进为核心议题,探讨了网络舆论在哪些因素作用下产生,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和规律,在各演变阶段的影响动因及作用机制如何等问题。  宏观而言,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经济转型、文化转型以及媒介转型,成为了网络舆论生成的“结构性因素”。中观而言,网络舆论是舆论主体对客体发表的评价活动。微观而言,网络舆论主体的公众性,是网络舆论生发的内部性因素,利益、价值、情感交互作用促生了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的客体表现出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融合,成为了网络舆论生发的外部性因素。  最后,在前述对网络舆论生成的宏观、中观、微观的全面考察,网络舆论演进各阶段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细致阐释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舆论生成与演进机制模型,以从整体角度理解网络舆论何以演变和因何演变。
【作者简介】

刘朝霞,1977年生,女,山东莱芜人,新闻学博士,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传播、青少年与媒介素养。主持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新媒体环境下运动员形象传播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发表《<纽约时报>和<人民日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的比较——框架理论的视角》等多篇学术论文。参与撰写《新媒介素养》等书籍。

【目录】


章绪论
节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及目的
第二节研究方、路径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创新与难点
第二章网络舆论研究现状综述
节我国网络舆论研究的视角
一社会学视角
二政治学视角
三传播学视角
四自然科学视角
第二节我国学术数据统计和内容分析
一历时态察
二研究主题察
三研究类型察
四研究领域察
五研究方察
六网络舆论研究括
第三节国外关于网络舆论的研究状况
一社会学视角
二政治学视角
三传播学视角
四自然科学视角
第三章网络舆论相关概念界定-
节舆论概念内涵及研究现状
第二节网络舆论概念内涵及研究现状
一网络舆论定义的历时态察
二网络舆论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网络舆论与网络舆情概念辨析
一网络舆论与网络舆情的概念比较
二网络舆情向网络舆论的转化
第四节机制的界定_
一机制的本义
二机制的引申义
第四章社会转型视域下的网络舆论生成
节网络舆论背后的政治转型
一意识形态:密闭向宽松转变
二政治制度:人治向治转变
三制度执行者: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经济建设型向
公共服务型转变
第二节网络舆论背后的经济转型
一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
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与利益表达诉求的增长
第三节网络舆论背后的转型
一传统伦理的失落
二网络的崛起
第四节网络舆论背后的媒介环境
一传统媒体公共话语台功能的弱化
二媒介“话语霸权”的消解
第五章网络舆论形成的哲学分析
节网络舆论形成的客观根源
一网络本质及特征
二网络舆论客体
三网络舆论的民众评价论本质
第二节网络舆论形成的主观依据
一网络舆论主体界定
二网络舆论的主体依据
三网络主体
四哲学视野下的网络舆论主体身份察
第三节网络舆论形成的认识论基础
第六章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研究
节网络舆论的发生要素
一网络舆论主体的公众
二网络舆论客体的双重转向——公共领域私人化、私人领域公共化
三网络舆论主体的利益、价值观、情感
第二节网络舆论的生成逻辑
一网络舆论是社会安全阀
二网络舆论是社会晴雨表
三网络舆论的生成逻辑
四网络舆论的生成路径
第三节网络舆论传播模式
一5w模式
二香农一韦弗模式
三钮科姆模式
四德弗勒模式(双向反馈模式)
五网络舆论生成的双向互构模式
第七章网络舆论的演进过程研究
节网络舆论演进模型构建
一五个热点事件网络舆论演变统计
二网络舆论演进周期图
三网络舆论演段划分
四网络舆论演进模型构建
第二节稳定一波动一衡的网络舆论形式动态结构
一网络舆论演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网络舆论演进中各动因博弈机制研究
——加值理论的视角
第三节个体一群体―个体的网络舆论主体动态结构
一群体概念界定
二网络舆论群体的形成
第四节潜在舆论一显舆论一潜在舆论的网络舆论本体动态结构
一潜在舆论生发
二舆论显在化
三舆论复归隐
第八章结论
一研究发现
二若干争议问题的思辨
三网络舆论作用的认知立场
四研究不足及研究方向
参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