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98 5.6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戴维、罗森鲍姆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4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R2库 12-26
上书时间2024-12-28
“丛林”一般用来形容险恶的环境,原始人类要想在险恶环境中生存,就必须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出自己的技能。只有那些充分适应环境的“狠角”才能在争斗中活下来。戴维?罗森鲍姆是认知心理学家和著名教授,他利用“丛林”这一隐喻,来形象化地描述大脑中的竞争。他认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完全可以作为认知心理学中一个最基本的理论。这一全新的有趣观点表明,在大脑这一“丛林”中,神经元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异常激烈,以至于只有能适应的才能够生存。传统的认知心理学由一系列毫无联系的现象和大量未解之谜所构成,《那是一片丛林》反其道而行之,它以一种令人神奇的方法,把认知现象置于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之下。
戴维 罗森鲍姆(David A.Rosenbaum)1977年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其研究领域和兴趣集中在与运动控制相关的问题上,主要包括运动控制、知觉运动合成、手部精细动作的计划与控制等,他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均收获颇丰。
目录
第一章欢迎来到丛林
神经元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与自然界中的一样,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可用来解释大脑内部的运作机制,正是这些内部与外部的竞争与合作一起塑造了独特的你,让我们一起开启这趟大脑丛林之旅。
第二章达尔文与“大老板”
达尔文提出,所有物种的进化都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存在三种功能机制:复制、变异和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的目标只是将达尔文理论当作一般模式,用来解释一种认知理论,借其阐述心理功能。
第三章好斗的神经元,友善的神经元
大脑局部统一,整体不同。局部来看,大脑的各个成分都很相似。通过显微镜观察,各成分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情,汲取营养、释放能量等;整体来看,大脑的各成分在做着不同的事情,它们各自独有其特征,有的负责语言,有的负责视觉,等等。各个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竞争或合作。
第四章注意了!
在达尔文的理论中寻求对注意力的解释。假设大脑中存在一种竞选机制,而你以一种“竞选”的视角去观察,这些“竞选”是怎样运作的?哪些事情值得“投票”?脑中的“选民”群体怎样将它们的注意力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这种注意力是否存在?它又是如何运作的?注意力究竟是什么?
第五章各就位,预备,出发!
想要在丛林中生存,你就需要行动敏捷,同时学会审慎而多谋的等待。本章将阐述反应时实验数据与丛林法则之间的关系。为何反应时会大致随着刺激-反应选项的每次翻倍而增加?这符合丛林法则吗?
第六章留神了!
透过马蹄蟹的图像感受器看人类的感知觉,将丛林法则用于对感知和感知学习的研究。神经回路的研究揭示了大脑运作的基础,大脑的运作遵循一套神经逻辑体系,一套造就了心理与行为现象的竞争与合作的平衡机制。
第七章动起来!
你是怎样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保持站立的?你是怎样冒着寒风在十字路口等待绿灯点亮的?动作是怎样被计划和控制的?熟练动作遵循怎样的流程?相关的动作稳定性又是怎样确保的?这些与动作控制相关的流程是否兼容丛林法则?
第八章摸清门道!
我们普通人的记忆力是不完美的,有些东西我们能记住,有些东西我们记不住。偶尔出现的“记忆失灵”现象可以用大脑内部神经元“小意识”的相互竞争和合作来解释。当神经元之间建立友好联系时,其所代表的记忆就会变得深刻起来,反之就会变弱。记忆得以留存,取决于承载它的神经元能否适应所处环境。
第九章啊哈!
人类解决问题的历史,总是充斥着灵光一现、固着效应、框定效应等看似荒诞的现象,认知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搞清楚解决方案是如何诞生的。丛林法则为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具象化概念:认知“小意识”可以共同“体现”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如果这些“小意识”要组成正确的“架构”以得出解决方案,那么它们必须被激活到一个能够得出以往达到的“悟性”层级的程度。
第十章向前,向前!
我希望自己能够详细阐释丛林法则对于人类心理发展的影响,讲清它与人类的创造性、愉悦感以及敏捷性之间的关系。“向前,向前”尝试解决几个之前未被解决的问题:概念与概念发展,情感、性和意识状态的变化,社会认知以及语言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