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丛书:环境伦理学教程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丛书:环境伦理学教程

15.64 5.2折 30 全新

库存2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永峰 编

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2库 9-20

上书时间2024-09-21

齐鲁淘宝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永峰 编
  • 出版社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0331713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丛书:环境伦理学教程》主要阐明了: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西方环境伦理学派的发展简况。环境道德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立法中的环境伦理,环境伦理的实践(实践部分主要包括环境伦理与管理政策、人口、科学技术等)、环境意识中的平等观等方面的内容。本着简明扼要的宗旨,《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丛书:环境伦理学教程》重点阐述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列丛书:环境伦理学教程》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学用书及研究生与博士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众的环境教育用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环境与当代人类生境系统
1.1.1环境系统
1.1.2人类生境系统及其特征
1.1.3熵
1.2环境伦理学
1.2.1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
1.2.2环境伦理学的任务和方法
1.2.3环境伦理学的研究意义
1.3环境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1.3.1环境道德的产生
1.3.2环境道德与环境伦理学
1.3.3环境伦理学产生

第2章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2.1环境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1.1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2.1.1环境伦理学的特点
2.1.3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2.2环境伦理学产生的理论和现实基础
2.2.1环境伦理学产生的生态学基础以及现实要求
2.2.2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超越的环境伦理观
2.3环境伦理学与相关科学的关系
2.3.1环境伦理学与伦理学的联系与差异
2.3.2环境伦理学与环境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2.3.3环境伦理学与生态学的联系与差异
2.3.4环境伦理学与社会学的联系和差异
2.4学习环境伦理学的意义

第3章环境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3.1环境道德的起源和发展
3.1.1环境道德的概念
3.1.2古代环境道德的萌芽与发展
3.1.3古代西方自然哲学家及宗教经典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
3.1.4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的自然环境观
3.1.5近、现代环境道德观念的发展和变化
3.1.6当代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3.2环境伦理思想的产生
3.3环境伦理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3.4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
3.4.1道家的生态智慧
3.4.2儒家的环境伦理意识
3.4.3佛学“尊重生命”的博爱意识

第4章西方环境伦理学主要流派
4.1人类中心主义
4.1.1人类中心主义及其传统形态
4.1.2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的生态危机
4.1.3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4.1.4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4.1.5超越人类中心主义
4.2动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
4.2.1动物解放论
4.2.2强势动物权利论
4.2.3弱势动物权利论
4.2.4认真对待动物保护伦理
4.3生物中心主义
4.3.1敬畏生命
4.3.2尊重大自然
4.4生态中心主义
4.4.11大地伦理学
4.4.2自然价值论
4.4.3深层生态学:生物圈平等主义与自我实现论

第5章自然的价值及权利
5.1自然价值的含义性质及其发展
5.1.1自然价值的含义
5.1.2自然价值的性质
5.1.3自然价值的进化发展
5.2自然价值的结构与评价
5.2.1自然价值的结构概述
5.2.2自然价值的评价
5.2.3自然价值评价模型
5.3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学特征
5.3.1自然内在价值的论证
5.3.2自然内在价值的伦理学论证
5.4自然权利的含义及发展
5.4.1自然的权利的含义
5.4.2自然权利的发展
5.5自然权利的类型
5.5.1人类的自然权利
5.5.2生物的三大基本权利

第6章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6.1全面公平原则
6.1.1公正与平等在法学上的意义
6.1.2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的平等
6.1.3人类内部的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
6.2综合效率原则
6.2.1经济效率
6.2.2生态效率
6.2.3伦理效率
6.3互动和谐原则
6.3.1经济和谐
6.3.2生态和谐
6.3.3社会和谐
6.4协同进化原则
6.4.1协同进化的概念
6.4.2协同进化的环境伦理方法论
6.4.3协同进化的环境伦理原则

第7章环境道德的本质及主要规范
7.1环境道德本质结构
7.2环境道德的功能
7.3环境道德的原则
7.3.1环境道德基本原则的概念
7.3.2环境道德基本原则的客观依据
7.3.3环境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
7.3.4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原则

第8章环境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
8.1现代环境教育
8.1.1现代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
8.1.2现代环境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8.2环境道德的主要规范
8.2.1环境道德规范的概念
8.2.2环境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8.3环境道德教育
8.3.1环境道德教育的含义
8.3.2环境道德教育的特点
8.3.3环境道德教育的方法
8.4环境道德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第9章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9.1环境道德与人类生存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9.2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9.3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对完善我国环境立法的影响

第10章环境政策、经济与环境伦理
10.1环境经济观中的伦理学
10.1.1环境伦理观的产生
10.1.2环境经济观
10.2市场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
10.2.1市场经济伦理
10.2.2代际资源配置中伦理问题
10.2.3代内环境问题与市场经济伦理
10.3自由市场与环境保护
10.3.1环境保护主义与自由市场
10.3.2环境保护主义与私有财产权
10.3.3走向稳态经济
10.4企业环境伦理
10.4.1企业环境伦理的原则
10.4.2企业环境伦理道德的规范

第11章管理决策中的环境伦理
11.1环境管理与环境伦理
11.1.1环境管理的伦理问题
11.1.2伦理的制度化
11.2决策中的环境伦理
11.2.1决策失误的严重后果
11.2.2政府决策与环境伦理
11.3环境管理制度中的伦理
11.3.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1.3.2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环境伦理

第12章环境伦理学与人口
12.1东西方的人口环境伦理观
12.1.1东方人口环境伦理观
12.1.2西方人口环境伦理观
12.1.3人口生产的环境伦理学意义
12.2土地利用与环境伦理
12.2.1贫困与土地利用
12.2.2人口与经济发展
12.3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
12.3.1人类生活方式的伦理标准
12.3.2人类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
12.4人口问题的控制对策
12.4.1三大控制对策
12.4.2生育伦理观的转变

第13章环境伦理与科学技术
13.1科学技术与环境变化
13.1.1科学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
13.1.2负荷价值的技术应用对环境的破坏
13.1.3科学发展与自然观的变迁
13.2科学技术与人类中心主义
13.2.1科学发展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13.2.2工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预
13.3可持续发展与科学技术
13.3.1新世纪科技观的生态转向
13.3.2当代工程伦理提出的环境道德新要求

第14章环境意识与平等观
14.1环境意识
14.1.1环境意识的概念
14.1.2环境意识的培养
14.1.3提高全球环境意识
14.2平等观
14.2.1天赋价值与环境公正
14.2.2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的平等
14.3人类内部的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
14.3.1代际和代内平等
14.3.2总体评价

第15章环境伦理与环境法制
15.1决策中的环境伦理与环境道德建设
15.1.1决策中的环境伦理
15.1.2目前我国环境道德危机的表现形式
15.1.3如何加强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
15.2环境立法
15.2.1环境立法的目的
15.2.2关于环境权的论述
15.2.3中国的环境法体系
15.2.4我国环境法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2.5国际环境法
15.3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15.3.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15.3.2一般环境法体现的环境伦理原则
15.3.3专门法体现的环境伦理原则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