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事判决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研究

18.58 5.3折 35 全新

仅1件

山东泰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兰荣杰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2库 12-2

上书时间2024-12-04

齐鲁淘宝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兰荣杰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19751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7页
  • 字数 26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刑事程序法论丛
【内容简介】
  刑事判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法官究竟是如何作出裁判的?作者对三个基层法院的实证分析表明,1979年《刑事诉讼法》初创以来的两次大修,尽管文本中的刑事审判颇有变化,本质上却是一脉相承,主要表现为“对抗/判定”、“阅卷/核实”、“初断/审批”三种模式。审判实践中,听证式的庭审、默读式的阅卷和会议式的审批都可能直接产生判决。三种模式的具体适用,则与案件类型、法官习惯、绩效考核、法院传统乃至刑庭规模等或偶然或必然的因素直接相关,并现实地影响到被告人的程序待遇以至实体利益。
【作者简介】
  兰荣杰,1980年生于四川,先后于四川大学、美国天普大学(TempleUniversity)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LL.M.)、法学博士、法律科学博士(S.J.D.)学位。现任教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目录】
导读
第一章超越理论模式之惑:回归中国实践的刑事审判模式
第一节中国刑事审判模式理论:一个简单的学术史梳理
第二节面向中国实践的审判模式:回归实证研究

第二章“对抗判定”模式:庭审中心主义
第一节“对抗判定”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实证考察:“对抗判定”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效果评价:“对抗判定”模式的功能与缺陷
第四节背景分析:“对抗判定”模式的生成机制

第三章“阅卷核实”模式:案卷中心主义
第一节“阅卷核实”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实证考察:“阅卷核实”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效果评价:“阅卷核实”模式的功能与缺陷
第四节背景分析:“阅卷核实”模式的生成机制

第四章“初断审批”模式:司法行政化
第一节“初断审批”模式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实证考察:“初断审批”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效果评价:“初断审批”模式的功能与缺陷
第四节背景分析:“初断审批”模式的生成机制

第五章基于繁简分流的选择性适用:中国刑事审判的未来模式
第一节作为理想类型的三种模式
第二节回归诉讼元模式:以“对抗判定”模式为基础构建中国刑事审判
第三节为书面审理正名:以“阅卷核实”模式改造简易程序
第四节“抓大放小”:走向节制的“初断审批”模式

余论1979-2012:刑事审判制度两次大修的脉络及其局限
第一节通过审判程序发现真相的能力逐渐提升
第二节为减轻法官负担而提升审判效率
第三节通过人性化措施提升人权保障水平
第四节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局限

附录:访谈笔录摘要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