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旅游地学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
38.57
5.6折
¥
6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梅燕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R4库 12-26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梅燕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0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95808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28页
-
字数
9999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野外考察,课题支撑与理论分析相结合,在生态文明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旅游学、地质学、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深挖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地学资源价值和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借鉴国内外保护区开发的成功经验,提出了适合研究区实情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
- 【目录】
-
章绪论1.1研究区概况1.1.1地理位置1.1.2区位分析1.1.3历史沿革1.2研究背景1.2.1自然保护区发展的新时期1.2.2旅游地学研究对自然保护区具有重大意义1.2.3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1.2.4研究区的区域背景1.3研究综述1.3.1对旅游地学的研究1.3.2对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研究1.3.3对研究区地质及其他方面的研究1.4研究特色及创新第2章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基础研究2.1自然保护区概述2.1.1IUCN保护区的界定2.1.2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界定2.2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2.2.1发展概况2.2.2存在的问题2.3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必要性2.3.1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2.3.2国际发展趋势2.3.3中国国情需要2.4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重要途径2.4.1生态旅游的内涵2.4.2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促进作用第3章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模式构建3.1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内涵3.1.1概念3.1.2特征3.1.3原则3.2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理论基础3.2.1自然保护区学理论3.2.2持续发展理论3.2.3生态伦理学理论3.2.4景观生态学理论3.3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经验借鉴3.3.1国内经验借鉴3.3.2国外经验借鉴3.4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的模式第4章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地理环境4.1区域地质背景4.1.1地质构造4.1.2地层4.1.3岩石4.2自然地理环境4.2.1地貌特征4.2.2气候特征4.2.3水文特征4.2.4土壤特征4.2.5生物多样性4.3人文地理环境4.3.1人文风情4.3.2社会经济状况4.4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评价4.4.1典型性4.4.2稀有性4.4.3脆弱性4.4.4原始性4.4.5区位性4.4.6科研价值第5章海子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地学资源成景及评价5.1旅游地学资源概述5.1.1旅游地学资源的内涵5.1.2旅游地学资源的成景机理5.2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成景分析5.2.1稻城古冰帽遗迹5.2.2格聂群峰冰川遗迹5.2.3与邻近地区冰川对比5.3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成景分析5.3.1湿地生态景观5.3.2草地生态景观5.3.3灌丛生态景观5.3.4森林生态景观5.3.5流石滩生态景观5.3.6动物生态景观5.4海子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地学资源的评价5.4.1类型5.4.2其他旅游资源5.4.3评价5.4.4区域旅游资源比较第6章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的地质遗迹景观分析6.1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景观分类6.2稻城古冰帽遗迹景观6.2.1稻城古冰帽遗迹景观的分区6.2.2稻城古冰帽遗迹景观类型6.2.3冰川侵蚀地貌6.2.4冰川堆积地貌6.2.5与同类景观的比较6.3其他地质遗迹景观6.4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景观的评价6.4.1定量评价6.4.2定性评价第7章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实例研究7.1保护系统工程7.1.1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7.1.2地质遗迹保护工程7.1.3人文生态保护工程7.1.4环境监测工程7.2开发系统工程7.2.1科学规划工程7.2.2产品开发工程7.2.3市场开拓工程7.2.4设施建设工程7.3管理系统工程7.3.1能力建设工程7.3.2社区共管工程7.3.3环境教育工程7.3.4管理创新工程7.4人为因素分析7.4.1“1+X”主体模式7.4.2在研究区的应用结论参考文献附录附录A海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景观图附录B海子山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景观图附录C2014年全国各级地质遗迹类型自然保护区统计表
作者介绍
序言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