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翻译的内涵一、翻译的定义周领顺在其专著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中提出了译与非译两个概念,所谓“依赖原文、再现原文意义的语码转换是翻译”“改造原文、部分再现原文意义的语码转换并加人译者自己私念的翻译是‘半翻译’”“摆脱原文意义的‘翻译’是‘非译’”。这里周领顺把译和非译视为连续体的关系,把是否“再现原文意义”作为衡量标准。这两个概念在其专著中虽毫不起眼,却在读者的脑海中翻腾了好几年。到底什么是翻译?我们又该如何界定翻译?“摆脱原文意义”的语码转换真的不是翻译吗?意义是界定翻译不可或缺的因素吗?中文电影片名金陵十三钗和其对应英语篇名the flower of war到底是“译”还是“非译”的关系?语篇在界定翻译中有什么作用?换言之,在界定某个语篇要素(如标题、句子)时,翻译时需要在语篇的观照下进行吗?这些问题都涉及对翻译的界定,值得深入思。其实对翻译定义或翻译本质的思一直没有停止过,历多以比喻的方式出现,如翻译如绘画、翻译是竞赛、译者是桥梁等。谭载喜对中西翻译比喻曾做过系统的研究,认为其有助于领悟翻译活动的多面,增进对翻译本质的认识①翻译比喻虽能生动形象地揭示翻译的某一个或某些属,但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定义。从20世纪至今,翻译的生态发生了重大变革(如出现了职业化翻译、机器翻译等),翻译研究的范式发生了多次转变(如语言转向、转向等),翻译的定义“遍地开花”,给人一种难以适从的感觉。有人强调翻译的规定,也有人强调翻译的描写;有人强调翻译的忠实,也有人强调翻译的叛逆;有人强调翻译的经验,也有人强调翻译的超验;有人认为翻译的本质是的,也有人认为翻译的本质是多元的。鉴于此,谢天振在发起了三次有关“翻译的重新定位与定义”高层论坛”,其中的代表成果在中国翻译东方翻译设有专栏发表,在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引发学界进一步思新时代翻译的定义问题。正如蓝红军所言,“论坛的召开并非要寻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历经万世而不破的翻译定义,更不是试图将新的阶段的认识装点成毫无破绽的的‘真理’去规定所有人对翻译的理解和阚释,而是希望通过从各种不同角度切人对翻译本质、功能和在新形势下翻译形态的变化的讨论,来触发译学界对翻译基本问题的深人思,引导人们深化对翻译的发展、复杂和历史的认识,进而调整当今社会的翻译理念和翻译理念,回应翻译现实发展对翻译研究所提出的描写和解释新的翻译现象的需要,拓展翻译认识的维度,延伸译学理论的发展空间。②”这种观点体现了翻译定义的历史,也昭示了对之进行深人探讨的必要。那么,翻译有没有一个历时而不变的本质属呢?如果有的话,其与翻译的其他属是什么关系?在新时代语境下,我们又该如何定义翻译?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