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式转换与体系建构:跨学科视域下的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研究 美术理论 张晓刚 等 新华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范式转换与体系建构:跨学科视域下的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研究 美术理论 张晓刚 等 新华正版

美术理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107.81 6.5折 166 全新

库存1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晓刚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时间202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3311098

上书时间2024-08-06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本书在宏阔的跨学科视野下,对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与体系建构进行深入剖析。从西方艺术学理论话语的历史演进入手,过渡到对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历史溯源与脉络梳理,将艺术学理论置于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系统中加以考察,在辩证中探讨艺术学理论的知识图谱,又逐层对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整体轮廓、重要成果及核心议题作系统性阐释。同时,本书积极进行艺术学理论新领域、新方法和新工具的开拓,以CiteSpace软件可视化运用、SPSS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强化分析的准确性,又以艺术乡建等艺术学理论的跨界实践为实证材料,赋予艺术学理论解决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鲜活生命力,从跨学科视角对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三大体系”建构提出原创性的见解。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晓刚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
  • 出版时间 2024-06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88556
  • 定价 1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592页
  • 字数 614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在宏阔的跨学科视野下,对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与体系建构进行深入剖析。从西方艺术学理论话语的历史演进入手,过渡到对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历史溯源与脉络梳理,将艺术学理论置于广阔的人文社会科学系统中加以察,在辩证中探讨艺术学理论的知识图谱,又逐层对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整体轮廓、重要成果及核心议题作系统阐释。同时,本书积极进行艺术学理论新领域、新方法和新工具的开拓,以citepace软件可视化运用、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强化分析的准确,又以艺术乡建等艺术学理论的跨界实践为实证材料,赋予艺术学理论解决现实世界复杂问题的鲜活生命力,从跨学科视角对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三大体系”建构提出原创的见解。
【目录】


作有质量的中国艺术学研究(代序)1

章艺术学理论:学科显隐转换中的知识表达1

一、艺术学理论作为学科术语的简要回顾1

二、艺术学理论作为知识体系的范式表达5

三、拓展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创新维度10

第二章西方艺术学理论话语的历史演进与跨学科方(上)14

节1纪中叶艺术心理学的诞生与15

一、推动艺术心理学产生的三大学科来源15

二、艺术心理学:在心理学派鼎替与转换中的显现22

三、科学与人文之争中艺术心理学对象与理论方法的相互征服29

第二节1纪末期艺术社会学与艺术人类学的双轮驱动33

一、实证主义思潮下艺术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33

二、艺术人类学: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45

第三章西方艺术学理论话语的历史演进与跨学科方(下)52

节20世纪中叶艺术符号学的异军突起及超学科发展趋势52

一、卡西尔-朗格的艺术符号论思想53

二、结构主义艺术符号学57

三、符号学与多学科交融的超学科研究66

第二节国外艺术学理论范式转换中的方突破78

一、跨学科研究作为艺术学独立的“催化剂”80

二、在哲学思辨和经验实证的中寻找支撑81

三、艺术学理论的系统化努力和跨学科方法变革84

四、苏联学者在艺术综合研究中的理论探索与收获87

五、后现代主义思潮下艺术学理论的两难处境91

第四章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的发生学溯源与脉络梳理96

节艺术学理论学科在中国的发生学溯源96

一、“西学东渐”与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98

二、现代的追求与艺术学理论研究的产生101

三、我国艺术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104

第二节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发展的脉络梳理107

一、“现代”盾的语境晕染109

二、外力驱动型的追随发展111

三、思潮和艺术实践的交相摩荡113

四、跨学科进路中的层累结构117

第五章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历史演进121

节孕育和准备122

一、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前期准备122

二、王国维论艺术自律与艺术创造124

三、梁启超对艺术社会学研究的破题127

第二节从译述、“缝合”到吸受131

一、我国学者对西方现代艺术学理论的译述132

二、我国学者对西学话语的“缝合”137

三、我国学者对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吸受142

第三节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提出——马采和陈中凡的观点150

一、马采的艺术学散论6篇151

二、陈中凡的辩证综合论153

第六章聚焦与贯通——宗白华的艺术学研究及其贡献155

节宗白华的艺术学研究历程156

一、夯基础:一般艺术学的知识谱系形成期156

二、定方法:比较艺术学的积极求索期162

三、出成果:中国艺术学的学科自觉期165

第二节以空间意识为核心的比较艺术学研究168

一、空间意识:理解宗白华比较艺术学思想的锁钥168

二、由艺术范型超入范型:聚焦空间意识的形态学分析172

三、由空间意识实现对中西艺术形上与形下的贯通179

四、以空间意识为中心融贯一体的优游之境186

第三节圆融艺境——中国艺术学的特质与结构系统189

一、艺术意境之诞生189

二、艺术的价值结构及跨关联192

三、从宗白华的艺术学研究“接着讲”195

第七章艺术学研究的政治学转向及其反拨——艺术本质的审美意识形态论197

节庸俗社会学对我国艺术学理论话语的袭扰197

一、庸俗社会学艺术学理论话语的苏联模式及其理论谬误197

二、我国对庸俗社会学的接受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202

三、在文艺理论教材中奠定艺术理论话语的范本204

第二节审美的意识形态论——艺术本质探寻的重大收获207

一、艺术理论以文学理论为师的必要207

二、从艺术的审美本质到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苏联学者的思209

三、我国学者对艺术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积极回应与拓展213

第八章中国现代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跨学科自觉219

节艺术心理学:在多元拓展中寻求理论的突破221

一、“向内转”中的创作心理学研究热潮221

二、我国艺术心理学的多向度拓展223

三、我国艺术心理学研究的综合化趋势224

第二节艺术社会学的学科重建和重要进展226

一、艺术社会学的学科重建226

二、艺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进展232

第三节艺术符号学的理论建构237

一、艺术符号的历时生成和结构特征238

二、艺术符号语义学及其他分支研究243

三、中国传统艺术符号论245

第四节“热”中的艺术学繁荣251

一、、审美和艺术251

二、艺术学的学科定位254

三、艺术学新视野258

第五节艺术人类学的复兴和科际整合262

一、艺术发生学:艺术人类学复兴的先声262

二、从文本到田野:人类学方法的践行与应用264

三、科际整合中的观念碰撞和学科建构267

四、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新趋势271

第九章建构艺术学理论的“中国学派”——1990年代以来东南大学的艺术学研究活动275

节一个致力于中国艺术学研究的学术群体276

一、艺术学发源于东南大学的历史脉络梳理276

二、亲历者在场——笔者所见东南大学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出场280

三、几代学人的薪火相传282

第二节学科“预流”:中国艺术学人敢于“亮剑”的自信285

第三节学科建构:脉络清晰的学术理路290

一、艺术学从何而来?291

二、艺术学研究什么?293

三、怎样进行艺术学研究?298

第四节学科秉持:艺术学必须“论理”301

第五节学科启示:走富有中国特的艺术学研究之路305

一、中国立场,世界眼光305

二、“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307

三、既广纳博收,又以艺为本309

第十章作为学科的艺术学理论——“光晕”定位系统312

节艺术学理论的三重学科界域313

一、主体学科域、跨学科研究域和超学科研究域313

二、对艺术学理论学科界域的初步勾勒316

第二节艺术学理论的主体学科域318

一、艺术理论318

二、艺术史321

三、艺术批评323

第三节艺术学理论的超学科研究域326

一、从知识类型转化看艺术学的超学科研究域326

二、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329

三、神经科学与智能技术驱动艺术的“趋科学化”331

第四节艺术形态学:连通艺术世界的桥梁与纽带336

一、艺术形态学研究的历史回顾337

二、我国艺术形态学的研究进展341

三、艺术形态学研究之于艺术学理论学科建构的独特意义346

第十一章从学科交到交学科:艺术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与辩证关系352

节艺术学理论交学科域的厘定352

一、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相邻学科层352

二、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亲缘学科群355

三、艺术学交学科与艺术学相关学科的关系358

第二节艺术学理论交学科的知识生产过程361

一、系统对象的客体——艺术学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362

二、研究方法的适应和互补365

三、学科演中问题域的形成367

四、学科制度结构对学科范式的巩固和强化370

第三节艺术学理论交学科研究中的辩证关系372

一、单一与多元的角逐372

二、自律与他律的纷争374

三、实证与思辨的博弈377

四、“向心”与“离心”的困惑379

五、“西化”与“中化”的碰撞382

六、消解与建构的兼容385

第十二章艺术升“门”后艺术学理论的知识网络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389

节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390

一、研究方法390

二、数据来源390

第二节研究现状390

一、文献发表趋势390

二、核心作者分布391

三、院校/机构分布392

第三节研究热点393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393

二、关键词聚类分析395

第四节发展趋势398

一、从隶属到门类:艺术升“门”推动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与发展399

二、从个体到网络:艺术学理论学术共同体的形成400

三、从学科建设到学科范式:以知识网络推动中国特艺术学理论体系建构403

第五节结论与展望405

第十三章跨学科视域下艺术学理论研究的跨界实践407

节基于扎根理论的艺术乡建中国实践范式研究407

一、对我国艺术乡建案例的主体编码分析408

二、对我国艺术乡建案例的类型学分析413

三、艺术乡建中国实践范式的整体叙事逻辑416

第二节新文创语境下“城市礼物”生态建构的中国经验及中国范式423

一、“城市礼物”发展的中国经验:以北京、上海、深圳、成都为中心424

二、回归本体,探寻我国“城市礼物”发展的新思路431

三、“城市礼物”生态体系的建构:从“中国经验”到“中国范式”的新跨越435

第三节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东莞市工厂旅游服务设计研究440

一、价值共创概念与工厂旅游案例研究440

二、工厂旅游服务的价值共创模型构建442

三、工厂旅游案例的服务与用户研究分析448

四、工厂旅游案例的共创服务设计分析及策略产出456

五、工厂旅游案例的共创服务设计461

第十四章基于ss分析的艺术学理论专业学科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468

节问卷设计与信度、效度分析469

一、问卷设计与发放469

二、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分析470

第二节调查结果的描述统计分析473

一、被调者专业背景对学艺术学理论专业的影响473

二、被调者对艺术学理论的基础认知474

三、被调者对艺术学理论的专业认知477

第三节调查结果的设检验分析482

一、设检验分析482

二、相关与回归分析486

第四节数据分析重要结论与建议489

一、数据分析重要结论489

二、艺术学理论专业发展建议490

第十五章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反思及对策493

节新文科建设:学理渊源、中国语境及推进逻辑493

一、孕育“新文科”思想的学理渊源494

二、我国新文科建设的现实语境498

三、新文科建设的推进逻辑500

第二节跨学科:关于艺术学理论学科逻辑原点的反思503

一、艺术学理论跨学科的历史逻辑504

二、艺术学理论跨学科的理论逻辑508

三、艺术学理论跨学科的实践逻辑512

第三节新版学科调整后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危”与“机”516

一、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扩容冲动与彼此制衡516

二、新版学科调整给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带来巨大挑战520

三、新版学科调整为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带来的历史机遇527

第四节艺术学理论作为新文科建设探路者角之对策探讨531

一、在先行先试中聚焦问题的突破531

二、打破现有学科体制藩篱的新尝试537

三、建构新文科范式: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应对之策540

参文献546

后记57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