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生态资本与反贫困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贵州省生态资本与反贫困研究

经济理论、法规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44.1 6.3折 70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虹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1917520

上书时间2024-06-26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该书立足于贵州省经济转型时期的背景,研究了生态贫困的生成机制,通过对贵州省生态资本的载体——贵州省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情况进行研究,来论证发展贵州省生态资本对贵州省经济发展与反贫困的意义。结合CAS理论与博弈论,对贵州生态资本进行了主体分析,并结合贵州省循环产业新技术应用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市场研究了不同博弈主体,总结了运用生态资本反贫困的经典案例,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为正在进行的贵州省精准式反贫困提供切入思路。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虹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24915
  • 定价 7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1页
【内容简介】
  《贵州省生态资本与反贫困研究》是在笔者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贫困与生态资本研究》与课题“贵州省生态资本与反贫困研究”的基础上再创作的。
  《贵州省生态资本与反贫困研究》结合贵州省具体实际情况,对贵州省反贫困制度的演进路径与生态资本现状进行了剖析,肯定了贵州省反贫困的已有成果,同时指出下一步反贫困工作的艰巨性。在完善原有的生态贫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生态资本主体博弈框架,以资源再生循环产业与环境污染责任险为例,分析不同博弈主体,特别是经营主体、立项主体与消费主体的博弈情况,发现对于生态资源环境这类公共属性明显的物品,在无法实现外部性内生化问题前,其资源优化配置主要依靠政府与相关机构(立项主体)的推动。结合贵州省生态反贫困的五个经典模式再次印证了立项主体的重要性,从而建议贵州省的生态资本反贫困结合当前的精准式反贫困与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生态资本中的主导地位,积极吸引民间闲散资金投资生态资本,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产业加速贵州生态反贫困,同时继续完善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代表的生态保险市场,并推进贵州省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与生态移民,建设贵州省特色生态反贫困产业体系。
  鉴于收集的贵州省相关数据缺陷,难以获得连续的贫困指标,《贵州省生态资本与反贫困研究》未对贵州省生态资本与反贫困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主题与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 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贫困与反贫困理论
第三节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
第四节 相关博弈理论
第五节 CAS视角下生态经济系统的理论构建

第三章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贫困状况及其验证
第一节 生态脆弱区的划分与界定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贫困状况
第三节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贫困的数据验证
第四节 生态资本反贫困的定量分析

第四章 贵州省反贫困制度演进
第一节 贵州省反贫困制度的变迁
第二节 贵州省贫困改进情况
第三节 贵州省生态贫困子系统主体互动分析

第五章 贵州省生态资本反贫困的博弈主体分析
第一节 政府博弈行为对生态资本的影响
第二节 经营主体间的进化博弈分析
第三节 经营主体与立项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第四节 生态资本的博弈主体多方动态博弈模型

第六章 贵州省生态资本反贫困的实践
第一节 生态资源产权
第二节 生态资本生成机制
第三节 贵州省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第四节 贵州省生态资本反贫困案例

第七章 贵州省生态资本反贫困的理念选择与制度安排
第一节 转变思想:从物质经济理性转向生态经济理性
第二节 制度框架:构建贵州省特色生态反贫困体系
第三节 政策选择:增进贵州省生态资本积累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