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物史观与哲学史: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唯物史观与哲学史: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研究

外国哲学 2000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55.44 6.3折 8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清崑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1355947

上书时间2024-06-26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李清崑著的《唯物史观与哲学史--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旨在加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传承与发展。收入本论丛的书目,都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退休老教授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有关于“史”的研究。又有关于“论”的研究;既有关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关于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很好广泛,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这些成果是这些老教授长期研究的真实记录,是他们探索轨迹的生动描绘,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绚丽画卷,为弘扬和发展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清崑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77891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1页
  • 字数 406千字
【内容简介】

  《唯物史观与哲学史--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旨在加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传承与发展。收入本论丛的书目,都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退休老教授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既有关于“史”的研究。又有关于“论”的研究;既有关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又有关于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和内容非常广泛,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这些成果是这些老教授长期研究的真实记录,是他们探索轨迹的生动描绘,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绚丽画卷,为弘扬和发展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br/>

【作者简介】
  李清崑,笔名李澄,男,1931年1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离休。生于1931年,原籍山东省潍坊市。1948年7月加入解放区华东大学学习,1949年参加华东局南下干部纵队,参加镇江市的解放与接管工作,曾任镇江地区总工会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56年考入北大哲学系,毕业后留系任教。历任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侧重于唯物史观与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研究。已出版个人专著、合著、教材、辞书等十余种,多次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发表论文近百篇。
【目录】
总 论
第一章 普列汉诺夫一一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一 普列汉诺夫政治上复杂多变的一生
二 普列汉诺夫政治、理论活动阶段划分的四种意见
及其比较
三 关于普列汉诺夫一生中的两个重大转变
第二章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一 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二 普列汉诺夫对哲学史的贡献
三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贡献
上篇 普列汉诺夫与唯物史观
第三章 普列汉诺夫论唯物史观的理论来源
一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与唯物史观
二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
三 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的历史哲学与唯物史观
四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与唯物史观
五 唯物史观的创立
第四章 普列汉诺夫的地理环境学说
一 普列汉诺夫地理环境学说的出发点
二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 地理环境通过生产力对社会发展起作用
四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一个“可变的量”
五 社会运动有自己独立于地理环境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六 “瑕不掩瑜”
第五章 普列汉诺夫的社会结构学说一一“五项因素公式”
一 “五项因素公式”一一普列汉诺夫研究
唯物史观的总纲
二 “五项因素公式”的由来
三 “五项因素公式”的基本思想
四 “五项因素公式”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经典公式
五 对折衷主义“因素论”的批判
六 关于“五项因素公式”的评价问题
第六章 普列汉诺夫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一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马克思社会发展
理论中的中心地位
三 劳动工具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 关于生产关系概念的狭义性与广义性
第七章 普列汉诺夫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一 关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二 对“经济唯物主义”的批判
三 对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基本思想的捍卫
第八章 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意识两种形式的学说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社会心理的特征与来源
三 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关系
四 关于对社会意识两种形式学说的评价
第九章 普列汉诺夫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一 人类思想发展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
二 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不总是成正比的
三 每个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都和前一时代的
意识形态有密切的联系
四 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五 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意识形态相互影响
六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第十章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自由和必然
二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偶然性和必然性
三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与社会条件
四 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及“伟大”概念的相对性
五 对英雄史观和机械论的批判
下篇 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史
第十一章 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史方法论(上)
一 方法问题是一切哲学体系的灵魂
二 不是以思想史去说明经济史而是以经济史
去说明思想史
三 不是以人性去说明历史而是以历史去说明人性
四 系统方法的先驱
五 历史主义方法的运用
第十二章 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史方法论(下)
六 哲学与社会心理
七 哲学与阶级斗争
八 关于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
九 “唯心史观包含着部分的真理”
第十三章 普列汉诺夫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一 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
二 关于“意见支配世界”
三 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与“意见支配世界”的
二律背反
四 爱尔维修的“一个极有兴味的尝试”
五 法国唯物主义的人性论历史观
六 法国唯物主义的宗教观和伦理观
第十四章 普列汉诺夫论黑格尔哲学
一 辩证的方法是现代唯物主义从黑格尔哲学遗产中
获得的最主要的科学工具
二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他无意中和不自觉地
送给唯物主义的贡物
三 黑格尔的地理环境学说
四 黑格尔关于自由与必然的学说
第十五章 普列汉诺夫论费尔巴哈哲学
一 费尔巴哈哲学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二 费尔巴哈哲学与唯物史观
三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的认识论
第十六章 普列汉诺夫论别林斯基的哲学思想
一 别林斯基与黑格尔哲学
二 别林斯基是怎样转向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
三 别林斯基与空想社会主义
四 别林斯基历史观的局限性
第十七章 普列汉诺夫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哲学思想
一 车尔尼雪夫斯基与费尔巴哈哲学
二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三 车尔尼雪夫斯基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萌芽”
四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认识论
五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历史观
附录 作者主要论著目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