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东矿区生态保护技术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神东矿区生态保护技术与实践

环境科学 沙漠变经济绿洲的方案、措施、成果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86.03 6.7折 12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义 主编;张凯 副主编;于妍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9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1203018626

上书时间2024-05-25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空前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煤矿区和矿山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一直是矿区生产的重点。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高质量地开展矿区生态保护建设是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
本书通过对神东矿区近年来使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采取的生态工程措施和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系统梳理,系统阐述了在习近平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下,针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矿区生态要素,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修复策略和修复模式。神东矿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显著的生态修复成效和优秀的修复案例,为相关生态修复保护技术和生态修复工程措施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和支撑。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义 主编;张凯 副主编;于妍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9
  • 版次 1
  • ISBN 9787122433633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1页
  • 字数 301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对神东矿区近年来使用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采取的生态工程措施以及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进行了梳理,系统阐述了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针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矿区生态要素,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修复策略和修复模式。神东矿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显著的生态修复成效和优秀的生态修复案例,为相关生态修复保护技术的发展和工程措施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示范,对其他矿区具有借鉴、参考意义。本书可作为从事煤矿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矿区生态修复顶层设计以及矿区环保工作者开展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工程管理和生态环境监测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生态工程和土地复垦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王义,教授级高工,国能神东煤炭集团生态环境管理中心。近三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神东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积极研究探索大型工矿区节能环保、水保绿化治理理论及工程技术,为创新并构建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模式与技术体系做出重大贡献。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多次获得煤炭工业协会、国家能源集团等省部级个人荣誉称号。
【目录】
绪论 1 

第1章 神东矿区生态环境概况 6  

1.1生态环境  6  

1.1.1 区域环境  6  

1.1.2 水文环境  8  

1.1.3 气候环境  9  

1.1.4区域环境特点  10  

1.1.5 生物环境 11  

1.2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  

1.2.1 典型 “三力型”时空侵蚀特征 12  

1.2.2 典型 “煤炭型”环境污染特征 14  

1.2.3 典型 “复合型”生态系统特征 22 

第2章 神东矿区生态保护理念 24  

2.1 生态系统理论  24  

2.1.1 生态学基本理论  24  

2.1.2 系统和系统论  28  

2.1.3 煤矿区生态系统  30  

2.2 恢复生态学理论 35  

2.2.1 与退化原因有关的理论 ——干扰控制理论 35  

2.2.2 与退化程度有关的理论 ——阈值理论 36  

2.2.3 与恢复途径有关的理论 ——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  38  

2.2.4 与自然有关的理论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39  

2.3生态节约及循环经济理论41  

2.3.1 生态节约理论  41  

2.3.2 循环经济理论  42  

2.4 生态协同理念 42  

2.4.1 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协同  43  

2.4.2 废弃物与资源利用协同  43  

2.4.3 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  44 

第3章 神东矿区生态保护模式  46  

3.1 “三期三圈 ”生态防治模式46  

3.1.1 “三期三圈 ”生态防治模式的形成 46  

3.1.2 “三期三圈 ”生态防治模式的组成和结构 47  

3.1.3 “三期三圈 ”生态防治模式的创新性 51  

3.1.4 “三期三圈 ”生态防治模式的适用性和成效性  53  

3.2 “五采五治 ”生态协同模式56  

3.2.1 “五采五治 ”生态协同模式的形成 56  

3.2.2 “五采五治 ”生态协同模式的组成和结构 57  

3.2.3 “五采五治 ”生态协同模式的创新性 57  

3.2.4 “五采五治 ”生态协同模式的适用性和成效性  58  

3.3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发展模式 60  

3.3.1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发展模式的形成 60  

3.3.2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发展模式的组成和结构  61  

3.3.3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发展模式的创新性 62  

3.3.4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发展模式的适用性和成效性  62 

第4章 神东矿区生态保护技术  66  

4.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技术 66  

4.1.1 神东矿区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特征  66  

4.1.2 神东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技术  67  

4.2 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技术 81  

4.2.1 神东矿区地质环境与土壤环境质量特征  81  

4.2.2 神东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技术  81  

4.2.3 神东矿区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评价  103  

4.3 矿井水和煤矸石综合处理与利用技术  106  

4.3.1 神东矿区矿井水和煤矸石特征  106  

4.3.2 神东矿区矿井水和煤矸石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107  

4.3.3 神东矿区矿井水和煤矸石治理与资源化利用评价  110  

4.4 生态保护和生态系统建设技术  114  

4.4.1 神东矿区生态系统特征  114  

4.4.2 神东矿区生态保护和生态系统建设技术  115  

4.4.3 神东矿区生态保护和生态多样性评价  120  

4.5 生态产业技术  142  

4.5.1 神东矿区生态产业特征  142  

4.5.2 神东矿区生态产业技术  143  

4.5.3 神东矿区生态产业预期效益  146  

4.6 煤炭基地园林建设技术  149  

4.6.1 厂矿小区建设特征  149  

4.6.2 厂矿小区建设技术  149  

4.7 生态灌溉技术  155  

4.7.1 生态灌溉特征  155  

4.7.2 生态灌溉技术  155  

4.7.3 生态灌溉成效  156  

4.8 重大科技创新  157  

4.8.1 科技创新体系  157  

4.8.2 国家重大科技奖项  158 

第5章 典型生态保护工程示范  162  

5.1 荒漠区防风固沙工程示范  162  

5.1.1 巴图塔地区生态特征  162  

5.1.2 巴图塔地区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措施  163  

5.1.3 巴图塔地区沙柳林防风固沙治理工程效果  163  

5.2 水土流失区常绿林工程示范  165  

5.2.1 “两山一湾 ”区域生态特点 165  

5.2.2 “两山一湾 ”区域生态保护治理工程 165  

5.2.3 “两山一湾 ”区域常绿林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效果  166  

5.3 重度侵蚀区绿色长廊工程示范  167  

5.3.1 神东矿区道路交通两侧生态特点  167  

5.3.2 神东矿区道路交通景观化工程措施  167  

5.3.3 神东矿区交通道路景观化绿色长廊治理工程效果  167  

5.4 工矿区园林工程示范  168  

5.4.1 大柳塔工业区与李家畔办公区的生态特点  168  

5.4.2 大柳塔工业区与李家畔办公区园林工程措施  168  

5.4.3 大柳塔工业区与李家畔办公区园林工程效果  169  

5.5 沉陷区生态治理工程示范  170  

5.5.1 榆家梁区域生态特点  170  

5.5.2 榆家梁梯田果园工程措施  170  

5.5.3 榆家梁梯田果园工程效果  171  

5.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布尔台创新实践基地  172  

5.6.1 布尔台创新实践基地生态特点  172  

5.6.2 布尔台创新实践基地工程措施  172  

5.6.3 布尔台创新实践基地工程效果  175  

5.7 “山水林田湖草沙 ”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  176  

5.7.1 哈拉沟沉陷区生态特点  176  

5.7.2 哈拉沟沉陷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工程措施  178  

5.7.3 哈拉沟沉陷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工程效果  183  

5.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上湾生态示范基地  183  

5.8.1 上湾实践创新基地生态特点  183  

5.8.2 上湾生态示范基地工程措施  183  

5.8.3 上湾生态示范基地工程效果  184 

第6章 神东矿区生态保护成效与评价 185  

6.1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过程  186  

6.1.1 水土保持监测  186  

6.1.2 土壤质量状况监测  188  

6.1.3 水资源循环利用监测  189  

6.1.4 塌陷区治理监测  190  

6.1.5 植被群落调查与监测  190  

6.2 水土保持监测评价与成效  191  

6.2.1 水土保持措施  191  

6.2.2 植被覆盖度效果评价  195  

6.2.3 土地利用  202  

6.2.4 土壤侵蚀  207  

6.3 土壤质量状况检测评价与成效  214  

6.3.1 相同治理年限下典型配置模式土壤质量状况  214  

6.3.2 微生物复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231  

6.3.3 神东矿区生态恢复土壤质量效益影响  234  

6.4 水资源循环利用评价与成效  238  

6.4.1矿井水处理  238  

6.4.2矿井水复用  239  

6.5 塌陷区治理成效与评价  240  

6.5.1 塌陷区基本情况  240  

6.5.2 塌陷区土地复垦质量监测结果  242  

6.5.3 塌陷区调查情况  243  

6.5.4 塌陷区治理情况监测结果  243  

6.5.5 塌陷区治理措施  245  

6.5.6 降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高效利用  250  

6.6 植被群落调查结果  250 

附录  254 

附录1 西北干旱区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254 

附录2 黄土高原区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255 

附录3 神东矿区塌陷区调查点基本情况  256  

参考文献  25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