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 文化 人生(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学 文化 人生(第二版)

教学方法及理论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41.58 4.2折 99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欧阳康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1202782589

上书时间2024-05-24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①这本书介绍了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10大进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7大价值取向∥ 大学管理的文化品格∥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10大关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质量导向与发展战略∥“ 文化围城” 及其超越∥入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与共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特点∥理解80后的7个观测点∥哲学视野中的大学、人生、事业、国家∥辩证思维的10个技巧∥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与人生定位∥心灵的5个规定与心理健康的6大困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与实践∥美德追寻与人格崇高等问题,内容丰富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欧阳康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12
  • 版次 2
  • ISBN 9787568084345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2页
  • 字数 370千字
【内容简介】
《大学·文化·人生》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观念变革与实践创新,分为分为六编:大学与时代,人文与社会科学文化与价值,学生事务与思政教育,事业与人事理想与境界共六编,探索当代大学使用、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和文科发展战略,解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特点,反思哲学、大学、文化、人生、事业、国家等复合关系,解读大学生和研究生成人成才过程中的学习、心理与生存困惑,激励当代青年寻求超越、提升境界、追寻美德与人格崇高。
【作者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哲学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华中学者领军岗”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入选国家*“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0余篇,10余次获*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十余项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多次出国出境从事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目录】
第一编大学与时代

第一章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观念变革与实践创新/ 3

一、 1977年恢复高考: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伟大历史起点/ 4

二、 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主要变革/ 5

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11

第二章建立当代中国大学创新体系/ 15

一、 建构大学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16

二、 大学创新体系的基本层次/ 18

三、 大学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 20

四、 大学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 23

第三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26

一、 大学功能与校园文化的价值论追问/ 27

二、 校园文化价值定位的基本依据/ 29

三、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选择/ 32

四、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三种重要价值/ 36

第四章大学管理的文化品格/ 38

一、 大学的文化使命/ 39

二、 大学文化的管理基础/ 41

三、 大学管理的文化使命/ 42

第五章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若干关系/ 46

一、 科学定位,合理定向/ 47

二、 分类指导,重在长效/ 49

三、 全面评估,贵在引领/ 52

第六章建立博士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55

一、 透析当前我国博士生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56

二、 建立我国博士学位的合理准入制度/ 57

三、 建立和优化导师队伍的有效机制/ 57

四、 抓住博士生培养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59

五、 把好博士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关/ 60

第二编人文与社会科学

第七章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质量导向与发展战略/ 65

一、 肯定成就,直面问题/ 66

二、 把握形势,明确任务/ 67

三、 坚持导向,建构机制/ 69

四、 端正学风,更新方法/ 70

第八章文科建设与理工科大学的综合化转型/ 73

一、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历史回顾/ 74

二、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背景分析/ 75

三、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基本任务/ 78

四、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基本思路/ 80

五、 华中科技大学的文科发展态势/ 81

第九章当前高校的文科教育和教学改革/ 85

一、 从振兴大科学和大教育看文科教改/ 86

二、 当前深化文科教改的可能性/ 87

三、 高校文科教改的基本方向/ 88

第十章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和价值导向性/ 93

一、 正确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和价值导向性/ 94

二、 自觉坚持和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规范和导向功能/ 96

三、 促进科学认识、价值导向与行为规范的合理统一/ 97

第十一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与方法论创新/ 100

一、 重视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 101

二、 反思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失范”状态/ 102

三、 预测人文社会科学范式转换的基本方向/ 103

四、 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 105

五、 激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 107

第十二章加强理论创新 提升民族精神/ 108

一、 重视理论创新的特殊功能/ 109

二、 超越理论创新的现实障碍/ 112

三、 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 114

四、 透析理论创新的特殊困难/ 115

五、 以复杂性的思维推进理论创新/ 117

第三编文化与价值

第十三章“文化围城”及其超越/ 125

一、 “围城”与“文化围城”/ 126

二、 “文化围城”的哲学解读/ 131

三、 西方现代化的含义/ 137

四、 20世纪世界现代化走向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139

五、 中华民族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历程/ 141

六、 深化我们的思想认识/ 142

第十四章全球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反思与超越/ 146

一、 全球化、现代化及其实质/ 147

二、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及其挑战/ 149

三、 中华民族对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认识历程/ 151

四、 当代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中面临的挑战/ 153

五、 着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55

第十五章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资源选择与价值取向/ 158

一、 从关于“国学”的可能界说谈起/ 159

二、 如何看待国学在近代以来的衰微/ 162

三、 如何看待国学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 165

四、 在传承、批判、整合、创新中构建中国当代文化/ 168

第十六章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和共建/ 171

一、 正视“现代病”,透析人文与科技对立/ 172

二、 克服片面理解,重塑当代科学精神/ 173

三、 消除诸多误解,重建当代人文精神/ 175

四、 立足当代实践,探寻融通共建途径/ 177

第十七章当代青年的科学素养与人文境界/ 181

一、 从新的时代背景看科技和人文/ 182

二、 从人性高度看科学技术发明及其特点/ 184

三、 透析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对峙和冲突/ 189

四、 超越对立,走向和谐/ 193

第四编学生事务与思政教育

第十八章管理 服务 引领

——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的探索与思考/ 199

一、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 200

二、 当前中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目标、机构、内容和特点/ 201

三、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事务工作的格局和理念/ 204

四、 探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206

第十九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8

一、 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与对象/ 209

二、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的经验与优势/ 213

三、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4

四、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华中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216

第二十章提升党员先进性 带动全员自育/ 221

一、 学生党建工作中增强先进性的必要性/ 222

二、 找准现存问题,明确工作方向/ 224

三、 采取切实措施,带动全员自育/ 226

第二十一章强化责任意识 创新学生工作/ 234

一、 社会责任意味着什么/ 235

二、 华中科技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237

三、 学生工作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未来发展中的责任/ 238

四、 学生工作干部的地位和作用/ 239

五、 学生干部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技巧/ 240

第二十二章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245

一、 中国内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 246

二、 中国内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经验/ 247

三、 当前文化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49

四、 在新的平台上创新文化素质教育/ 250

第五编事业与人生

第二十三章哲学 大学 人生/ 257

一、 哲学/ 260

二、 大学/ 268

三、 人生/ 275

第二十四章人生 事业 国家/ 282

一、 人生、事业、国家的基本关系/ 283

二、 人性的塑造与人的自我提升/ 284

三、 大学在人生事业发展中的定位/ 287

第二十五章辩论的思维/ 290

一、 辩论思维与辩证思维/ 291

二、 辩证思维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 292

三、 辩论思维的特殊困难与对策/ 295

四、 辩论思维的十大技巧/ 298

第二十六章反思现实 追求卓越

——研究生期间的人生特点与干部素养/ 301

一、 研究生阶段的人生定位与特点/ 302

二、 研究生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或问题/ 304

三、 研究生的卓越意味着什么/ 306

四、 对研究生干部的几点希望/ 310

第六编理想与境界

第二十七章认识自我 挑战挫折 丰富生活健康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悟与思考/ 315

一、 认识自我,感悟心灵/ 316

二、 挑战挫折,反思困惑/ 322

三、 丰富生活,健全心灵/ 333

第二十八章加强学风建设 促进学术繁荣/ 337

一、 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38

二、 不良学风的主要危害/ 339

三、 加强优良学风建设的可能措施/ 339

第二十九章恪守底线 提升境界 践履笃行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与实践/ 342

一、 为什么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343

二、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53

三、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56

四、 领导干部的荣辱观问题/ 358

第三十章美德追寻与人格崇高/ 361

一、 人性和人的超越性/ 362

二、 人生境界多层次/ 365

三、 崇高境界与人的美德追寻/ 368

附录访谈与对话

经世笃学 其乐融融

——访欧阳康教授/ 375

一、 率其胸臆 潜心治学/ 375

二、 历经辗转 锲而不舍/ 377

三、 教书育人 率先垂范/ 379

四、 虚一而静 上下求索/ 381

传承我校优良学风 唱响“学在华中大”

——欧阳康教授就学风建设答记者问/ 383

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体验成就与快乐

——访研究生导师欧阳康教授/ 387

与哲人一道思索

——访欧阳康教授/ 390

一、 适应是改变的前提/ 390

二、 丰富的生活造就丰富的思维/ 391

三、 全员自育 自我认同/ 392

四、 追求内在的美/ 393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观照和发展自我

——访欧阳康教授/ 395

第一编大学与时代

第一章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观念变革与实践创新/ 3

一、 1977年恢复高考: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伟大历史起点/ 4

二、 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和实践的主要变革/ 5

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11

第二章建立当代中国大学创新体系/ 15

一、 建构大学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16

二、 大学创新体系的基本层次/ 18

三、 大学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 20

四、 大学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 23

第三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26

一、 大学功能与校园文化的价值论追问/ 27

二、 校园文化价值定位的基本依据/ 29

三、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选择/ 32

四、 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三种重要价值/ 36

第四章大学管理的文化品格/ 38

一、 大学的文化使命/ 39

二、 大学文化的管理基础/ 41

三、 大学管理的文化使命/ 42

第五章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若干关系/ 46

一、 科学定位,合理定向/ 47

二、 分类指导,重在长效/ 49

三、 全面评估,贵在引领/ 52

第六章建立博士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 55

一、 透析当前我国博士生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56

二、 建立我国博士学位的合理准入制度/ 57

三、 建立和优化导师队伍的有效机制/ 57

四、 抓住博士生培养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59

五、 把好博士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关/ 60

第二编哲学思维的发生与演进研究

第七章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质量导向与发展战略/ 65

一、 肯定成就,直面问题/ 66

二、 把握形势,明确任务/ 67

三、 坚持导向,建构机制/ 69

四、 端正学风,更新方法/ 70

第八章文科建设与理工科大学的综合化转型/ 73

一、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历史回顾/ 74

二、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背景分析/ 75

三、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基本任务/ 78

四、 理工科大学发展文科的基本思路/ 80

五、 华中科技大学的文科发展态势/ 81

第九章当前高校的文科教育和教学改革/ 85

一、 从振兴大科学和大教育看文科教改/ 86

二、 当前深化文科教改的可能性/ 87

三、 高校文科教改的基本方向/ 88

第十章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和价值导向性/ 93

一、 正确认识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和价值导向性/ 94

二、 自觉坚持和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规范和导向功能/ 96

三、 促进科学认识、价值导向与行为规范的合理统一/ 97

第十一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与方法论创新/ 100

一、 重视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 101

二、 反思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失范”状态/ 102

三、 预测人文社会科学范式转换的基本方向/ 103

四、 探索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 105

五、 激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 107

第十二章加强理论创新提升民族精神/ 108

一、 重视理论创新的特殊功能/ 109

二、 超越理论创新的现实障碍/ 112

三、 发挥理论创新的先导作用/ 114

四、 透析理论创新的特殊困难/ 115

五、 以复杂性的思维推进理论创新/ 117

第三编文化与价值

第十三章“文化围城”及其超越/ 125

一、 “围城”与“文化围城”/ 126

二、 “文化围城”的哲学解读/ 131

三、 现代化的本来含义/ 137

四、 20世纪世界现代化走向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139

五、 中华民族对于现代化的认识历程/ 141

六、 深化我们的思想认识/ 142

第十四章全球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的反思与超越/ 146

一、 全球化、现代化及其实质/ 147

二、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及其挑战/ 149

三、 中华民族对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认识历程/ 151

四、 当代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中面临的挑战/ 153

五、 着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55

第十五章当前中国文化建设的资源选择与价值取向/ 158

一、 从关于“国学”的可能界说谈起/ 159

二、 如何看待国学在近代以来的衰微/ 162

三、 如何看待国学所具有的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 165

四、 在传承、批判、整合、创新中构建中国当代文化/ 168

第十六章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和共建/ 171

一、 正视“现代病”,透析人文与科技对立/ 172

二、 克服片面理解,重塑当代科学精神/ 173

三、 消除诸多误解,重建当代人文精神/ 175

四、 立足当代实践,探寻融通共建途径/ 177

第十七章当代青年的科学素养与人文境界/ 181

一、 从新的时代背景看科技和人文/ 182

二、 从人性高度看科学技术发明及其特点/ 184

三、 透析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对峙和冲突/ 189

四、 超越对立,走向和谐/ 193

第四编学生事务与思政教育

第十八章管理服务引领

——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的探索与思考/ 199

一、 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 200

二、 当前中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目标、机构、内容和特点/ 201

三、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事务工作的格局和理念/ 204

四、 探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206

第十九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8

一、 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与对象/ 209

二、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的经验与优势/ 213

三、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4

四、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华中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216

第二十章提升党员先进性带动全员自育/ 221

一、 学生党建工作中增强先进性的必要性/ 222

二、 找准现存问题,明确工作方向/ 224

三、 采取切实措施,带动全员自育/ 226

第二十一章强化责任意识创新学生工作/ 234

一、 社会责任意味着什么/ 235

二、 华中科技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237

三、 学生工作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未来发展中的责任/ 238

四、 学生工作干部的地位和作用/ 239

六、 学生干部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技巧/ 240

第二十二章文化素质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245

一、 中国内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 246

二、 中国内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经验/ 247

三、 当前文化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49

四、 在新的平台上创新文化素质教育/ 250

第五编事业与人生

第二十三章哲学大学人生/ 257

一、 哲学/ 261

二、 大学/ 268

三、 人生/ 276

第二十四章人生事业国家/ 282

一、 人生、事业、国家的基本关系/ 283

二、 人性的塑造与人的自我提升/ 284

三、 大学在人生事业发展中的定位/ 287

第二十五章辩论的思维/ 290

一、 辩论思维与辩证思维/ 291

二、 辩证思维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 292

三、 辩论思维的特殊困难与对策/ 295

四、 辩论思维的十大技巧/ 298

第二十六章反思现实追求卓越

——研究生期间的人生特点与干部素养/ 301

一、 研究生阶段的人生定位与特点/ 302

二、 研究生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或问题/ 304

三、 研究生的卓越意味着什么/ 306

四、 对研究生干部的几点希望/ 310

第六编理想与境界

第二十七章认识自我挑战挫折丰富生活健康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悟与思考/ 315

一、 认识自我,感悟心灵/ 316

二、 挑战挫折,反思困惑/ 322

三、 丰富生活,健全心灵/ 333

第二十八章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术繁荣/ 337

一、 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38

二、 不良学风的主要危害/ 339

三、 加强优良学风建设的可能措施/ 339

第二十九章恪守底线提升境界践履笃行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与实践/ 342

一、 为什么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343

二、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354

三、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57

四、 领导干部的荣辱观问题/ 359

第三十章美德追寻与人格崇高/ 361

一、 人性和人的超越性/ 362

二、 人生境界多层次/ 365

三、 崇高境界与人的美德追寻/ 368

附录访谈与对话

经世笃学其乐融融

——访欧阳康教授/ 375

一、 率其胸臆潜心治学/ 375

二、 历经辗转锲而不舍/ 377

三、 教书育人率先垂范/ 379

四、 虚一而静上下求索/ 381

传承我校优良学风唱响“学在华中大”

——欧阳康教授就学风建设答记者问/ 383

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体验成就与快乐

——访研究生导师欧阳康教授/ 387

与哲人一道思索

——访欧阳康教授/ 390

一、 适应是改变的前提/ 390

二、 丰富的生活造就丰富的思维/ 391

三、 全员自育自我认同/ 392

四、 追求内在的美/ 393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观照和发展自我

——访欧阳康教授/ 39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