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政府与民间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德国政府与民间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社科其他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55.4 6.4折 86 全新

库存7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以所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203067141

上书时间2024-05-23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德国的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因为这种合作可以产生一种协同效应,从而大大加快多种公共项目的完成和实现。由于双方合作的公共项目在较长时期内仍由来自民间的合作伙伴负责,私营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往往高于平均水平。同时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关系项目的优化融资结构,还意味着这种实施方式可能会比传统的公共采购更具经济性。在这种伙伴关系中,官民双方关注的焦点是合作项目的效率优势、运营成本优化和投资收益。德国学界认为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更快、更有效地实施,这也是德国政府大力推进实施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关系项目的主要原因。在德国地方政府层面,目前合作项目主要发生在学校、体育、休闲、旅游以及公共建筑等领域内。因为这些领域跟选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他们的切身感受将会直接表现在选票上。地方政府在不用增加公共开支的前提下,依靠来自民间的资金支持和治理能力,可以为地方民众提供更多数量、更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肯定会得到多数选民的信任和拥护。执政者的地位将因此得到巩固和强化,而在野的政党也希望在相关领域有更高水平的施政计划和安排,这种良性的政治竞争都保证了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关系项目在德国的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升。在未来,德国的城市和乡镇政府有意愿在文化、幼儿教育、城市发展和环境等领域内继续扩展实施合作伙伴关系项目。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以所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08
  • 版次 1
  • ISBN 9787522721910
  • 定价 8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作为推行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后发国家”,德国民间部门的发展路径与英美存在较大差异,它既能与政府确立相对密切的关系,又能保持自身独立性,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德国政府拥有悠久的地方自治传统,常以实现和谐有效的社会治理而著称于世,较为成功地引进并推广PPP发展模式即为其中的标志之一。PPP在德国的推行并非畅通无阻,自始至终伴随着诸多方面的批评和质疑。尽管中德两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本质不同,但在政府与民间合作领域存在颇多相似之处。本书系统性地从历史角度全景式地总结分析德国的理论探索、经验教训,观察其实操步骤和演进路径,对正在寻求中国问题解决方案的我们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李以所,1973年出生,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学第二学士学位。2002至2010年在德国留学,先后获德国萨尔大学民商法硕士学位和欧洲法硕士学位,2010年获德国国家行政学院(Speyer)管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中央编译局政治学博士后出站。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中心副主任,从事德国法、欧盟经济治理研究。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德国人所理解的OPP:一个跨学科的分析

  第一节  引论: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第二节  谁和谁合作:OPP伙伴的确定

    一  至少各有一个参与主体分别来自政府或民间部门

    二  伙伴式的合作需要社会信任机制的配合

    三  合作伙伴本来的身份性质不改变

  第三节  为何合作:德国OPP伙伴的目标

    一  合作伙伴之间没有目标冲突

    二  合作伙伴要完成某项公共任务

  第四节  怎么合作: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和风险分担

    一  德国OPP的形式化

    二  持续性的调整需求

    三  合作具有“长期性”

    四  合作伙伴统筹组建风险共同体

  第五节  德国的OPP与新公共治理的关联性

  第六节  小结

第二章  OPP在德国发展的基础:政府资产管理的民营化

  第一节  德国政府资产管理的制度和理念支撑

    一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和“担保国家”

    二  政府资产管理的分级和分类

  第二节  德国政府资产的治理结构

    一  德国政府所属企业的形式和治理结构

    二  德国政府资产的治理结构特点

  第三节  德国政府资产管理的民营化

    一  关于民营化的理论基础

    二  德国实施民营化的法律框架

    三  德国政府资产民营化的缘由和方式

  第四节  原民主德国区域内政府资产的托管和转让

    一  政府资产托管局的设立

    二  政府资产托管局的法律基础和目标

    三  托管局实施民营化的具体做法

    四  托管局推行民营化的工作成果

  第五节  小结:借鉴和思考

第三章  德国政府的考量:OPP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背景:德国政府公共债务问题的治理

    一  1949年、1969年《联邦基本法》和现行《联邦基本法》关于公共债务的规定

    二  德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

    三  欧盟法对公共债务的限制

    四  对德国现行公共债务立法的争议和批评

  第三节  OPP和传统公共项目建设方式的比较

    一  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关系的特征

    二  较之传统方式OPP所呈现出的不同

  第四节  德国OPP的经济性比较

    一  OPP经济性分析的法律依据

    二  经济性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三  经济性分析的变化

  第五节  有关OPP经济性的调查结果和相关经验

    一  德国审计部门的调查结果

    二  来自国际的经验

    三  交易成本

  第六节  作为规避预算法限制手段的OPP

    一  预算限制

    二  后续谈判

    三  防治手段

  第七节  小结

第四章  民间合作伙伴的选择:竞争性对话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民间合作伙伴选择的法律渊源

    一  德国的公共采购法

    二  欧盟的公共采购法

  第三节  德国公共采购法和OPP

  第四节  竞争性对话在德国OPP项目中的应用

    一  应用竞争性对话的法律依据

    二  需要应用竞争性对话的公共采购

    三  德国应用竞争性对话的流程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德国审计系统对OPP经济性的再分析

  第一节  引言:从德国审计视角切入的中国背景

  第二节  经济性审查:德国审计系统的看家本领

    一  德国特色的审计模式

    二  德国审计系统视野中的OPP

  第三节  德国远程公路建设的OPP模式

    一  “穷政府”从民间融资的新模式

    二  F模式和A模式

  第四节  来自德国审计系统的批评

    一  花钱并不少:不可避免的额外成本

    二  好处并不多:很有限的效率优势

    三  政府债务的隐身衣:与“债务刹车”机制的实质冲突

    四  偏袒了垄断:对整体经济产生不利

    五  政府偏爱OPP:经济性审查的缺陷

    六  在其他领域产生的问题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世界金融危机中的德国OPP:政府角色的变迁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分析的框架:德国政府的角色变迁

  第三节  德国政府角色演进的飞跃:担保国家理念的提出

  第四节  责任分配的实现:政府和民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一  可持续发展目标视角下的OPP

    二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OPP

  第五节  回到问题本身:大政府还是OPP

  第六节  小结

第七章  OPP在德国的构建与战略:从历史视角的考察

  第一节  导论:为什么选择历史的视角

  第二节  OPP的概念和界定:德国学者的贡献

  第三节  德国的法治国原则在构建OPP中的意义

    一  OPP的合法性以及公民的法律保护

    二  德国OPP的法律框架

    三  德国OPP合同模式的构建与变体

    四  履行公共任务时民间部门所受的约束

    五  公共任务未被如约履行时的解决方案

  第四节  基于德国的国家理论对OPP的分析

    一  基于担保国家理念的OPP

    二  OPP在德国取得新发展的原因

  第五节  OPP在德国发展的前景

    一  法律革新的必要和必然

    二  德国OPP的发展步骤和战略

  第六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