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耳石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渔业生态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于耳石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渔业生态学研究

生物科学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64.59 6.7折 96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新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1868871

上书时间2024-02-22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茎柔鱼在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基于耳石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渔业生态学研究》利用耳石微结构、微化学信息以及生物学和渔业生产数据,开展对茎柔鱼的年龄、生长、种群、繁殖、洄游以及适合的产卵场和索饵场等生活史内容的研究,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耳石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渔业生态学研究》共分7章:第1章为绪论,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2章对不同海域茎柔鱼生物学进行比较;第3章对不同海域茎柔鱼种群形态差异进行比较;第4章为基于耳石微结构的茎柔鱼年龄与生长研究;第5章为基于耳石微化学的种群鉴定及洄游路线重建;第6章为基于繁殖特性及生产数据的产卵场与索饵场栖息地研究;第7章给出《基于耳石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渔业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新军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3
  • 版次 1
  • ISBN 9787030563712
  • 定价 9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60页
  • 字数 210千字
【内容简介】
茎柔鱼在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基于耳石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渔业生态学研究》利用耳石微结构、微化学信息以及生物学和渔业生产数据,开展对茎柔鱼的年龄、生长、种群、繁殖、洄游以及适合的产卵场和索饵场等生活史内容的研究,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基于耳石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渔业生态学研究》共分7章:章为绪论,分析靠前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2章对不同海域茎柔鱼生物学进行比较;第3章对不同海域茎柔鱼种群形态差异进行比较;第4章为基于耳石微结构的茎柔鱼年龄与生长研究;第5章为基于耳石微化学的种群鉴定及洄游路线重建;第6章为基于繁殖特性及生产数据的产卵场与索饵场栖息地研究;第7章给出《基于耳石的东太平洋茎柔鱼渔业生态学研究》的主要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目录】
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同海域茎柔鱼生物学比较
2.1  材料和方法
2.1.1  采样的时间和海域
2.1.2  生物学测定
2.1.3  研究方法
2.1.4  统计检验
2.2  结果
2.2.1  胴长组成
2.2.2  胴长与体重的关系
2.2.3  性别比例与性腺成熟度
2.2.4  初次性成熟
2.2.5  摄食等级
2.3  分析与讨论
2.3.1  种群结构
2.3.2  胴长与体重关系
2.3.3  性别比例与性腺成熟度
2.3.4  性成熟胴长
2.3.5  摄食特性
第3章  不同海域茎柔鱼种群形态差异比较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分析方法
3.2  结果
3.2.1  群体划分
3.2.2  群体结构差异性分析
3.2.3  耳石形态差异比较
3.3  讨论与分析
3.3.1  茎柔鱼群体结构差异
3.3.2  耳石形态差异
第4章  基于耳石微结构的茎柔鱼年龄与生长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数据采集
4.1.2  实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耳石微结构及其生长的研究
4.2.1  耳石微结构
4.2.2  耳石的生长
4.3  利用耳石微结构研究茎柔鱼年龄与生长
4.3.1  年龄
4.3.2  孵化日期推测
4.3.3  生长模型
4.3.4  生长率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第5章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种群鉴定及洄游路线重建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数据采集
5.1.2  实验方法
5.1.3  数据分析与统计检验
5.2  茎柔鱼不同生活史时期耳石微量元素的分析
5.2.1  微量元素浓庋及其与Ca元素的比值
5.2.2  不同生长期耳石微量元素与Ca的比值
5.2.3  不同产卵群体的耳石微量元素与Ca的比值
5.2.4  不同采样区茎柔鱼耳石微量元素与Ca的比值
5.3  基于生长初期的耳石微量元素分析茎柔鱼种群结构
5.3.1  产卵群划分
5.3.2  不同地理群体element/Ca差异
5.3.3  不同产卵群体element/Ca差异
5.4  利用Sr/Ca和Ba/Ca重建茎柔鱼的洄游路线
5.4.1  温度与微量元素关系
5.4.2  各生活史时期取样点的年龄及其对应日期
5.4.3  不同生活史时期耳石微量元素含量
5.4.4  不同生活史时期茎柔鱼的空间分布
5.5  讨论与小结
5.5.1  讨论
5.5.2  小结
第6章  基于繁殖特性及生产数据的产卵场与索饵场栖息地的研究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数据采集
6.1.2  数据分析
6.2  繁殖特性分析及产卵场推测
6.2.1  雌雄性别比例
6.2.2  性腺指标
6.3  利用two-stage GAM研究茎柔鱼的索饵场柄息地
6.3.1  影响因子的选择
6.3.2  模型拟合诊断
6.3.3  索饵场栖息环境
6.3.4  索饵场位置预测
6.3.5  模型验证
6.4  讨论与小结
6.4.1  讨论
6.4.2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7.4  下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基于Sr/Ca和Ba/Ca茎柔鱼洄游路线重建计算程序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