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与书评:1890-1910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章与书评:1890-1910

外国哲学 本卷相当完整地反映了胡塞尔在19世纪90年代初紧接着《算术哲学》发表之后的思想状态。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41.38 6.9折 60 全新

库存7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著;高松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04

装帧平装

货号1201700343

上书时间2024-02-22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 著;高松 译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18-04
  • ISBN 9787100158466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页数 502页
  • 丛书 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原典译丛
【内容简介】
本书为“胡塞尔全集”第22卷,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算术哲学》和《逻辑研究》之间胡塞尔文献方面的空缺。它囊括了胡塞尔1890—1910年间在杂志上发表的所有文章,并添加了胡塞尔遗稿中在本卷中首次发表的若干文字。原则上,只有胡塞尔自己希望发表在杂志上的手稿,或者是与他实际发表的著作有直接关系的手稿收入了“出自遗稿的增补文本”部分。本卷相当完整地反映了胡塞尔在19世纪90年代初紧接着《算术哲学》发表之后的思想状态。
【作者简介】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1886年起在哈勒大学以导师身份教授哲学,1901-1916年分别在哥廷根大学及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直至1928年退休。退休后仍继续从其“现象学”( phenomenology) 研究。他将现象学定义为对意识本质结构的科学研究,指出意识总是朝向某个客体,不管它是物质的,还是跟数学一样是“观念的”。要获得现象学的观点,必须透过一连串的现象“还原”,描述意识的本质特征 (即意识的“意义”)。他认为这些意义(与康德的范畴相同)是普世与必然的。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