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

    释放查看图文详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本书以改革开放时期现代中国社会科学界认识、接受西方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领域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斯.韦伯及其学说的历史过程为素材,具体分析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过程:从中国社会科学界在接受其学说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这一过程是一种“权力/真理/知识”复合体变容的历史。不是作为结论,而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将这一历史重新呈现出来,正是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必要条件,也正是本书的目标。

19.98 5.0折 40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无锡

送至北京市朝阳区

运费快递 ¥6.00

活动满48元包邮(快递)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永晶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1134036

上书时间2024-02-21

评价6666好评率 99.52%

  • 物流很快 1250
  • 发货速度快 1240
  • 包装仔细 1205
  • 品相不错 1161
  • 非常满意 989
  • 值得信赖 896
  • 价格实惠 841
  • 服务态度好 816
  • 物超所值 728
  • 品相超预期 710
查看全部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以改革开放时期现代中国社会科学界认识、接受西方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领域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斯·韦伯及其学说的历史过程为素材,具体分析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过程:从中国社会科学界在接受其学说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这一过程是一种“权力/真理/知识”复合体变容的历史。不是作为结论,而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将这一历史重新呈现出来,正是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必要条件,也正是本书的目标。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永晶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7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37255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8页
  • 字数 26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以改革开放时期现代中国社会科学界认识、接受西方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领域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斯.韦伯及其学说的历史过程为素材,具体分析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过程:从中国社会科学界在接受其学说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这一过程是一种“权力/真理/知识”复合体变容的历史。不是作为结论,而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将这一历史重新呈现出来,正是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必要条件,也正是《马克斯·韦伯与中国社会科学》的目标。
【作者简介】
  李永晶,1974年出生于吉林省梅河口市,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教授。1999年4月至2008年3月在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及人文社会系研究科学习,先后获得文学士、社会学硕士、社会学博士学位。出版译著(合译)两部,《斯宾诺莎的宗教批判》,华夏出版社,2013年;《福利国家的社会学》(合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发表论文《中日两国的东亚认识与东亚共同体构想》(《汕头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等十余篇。
【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斯?韦伯在中国
绪论  马克斯-韦伯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
一  问题意识与研究课题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三  研究构成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国韦伯研究史与研究资料概述
一  中国韦伯研究史及其问题意识
二  国外韦伯研究翻译中的“韦伯形象”
三  中国韦伯研究的问题点
第二章  “马克思与韦伯”问题与中国社会科学
一  引言:重新理解中国社会科学
二  中国社会科学的性格与品格
三  “马克思与韦伯”问题研究史概观
四  中国学者的“马克思与韦伯”问题研究
五  结语:“马克思与韦伯”问题再考
[附论]
作为方法的“价值中立”: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一  世界观、方法论与实践的关系再考
二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接受状况
三  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韦伯方法论的批判
四  知性的诚实与学者的成熟
第三章  中国语境中的韦伯政治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  引言:韦伯的“社会科学”与“政治哲学”
二  韦伯的政治哲学:施米特与施特劳斯的视角
三  中国韦伯研究中的韦伯“政治哲学”
四  结语:理解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意义
[附论1]
重新理解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  施特劳斯学派的韦伯批判与古典政治哲学
二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与古典政治哲学的“对立”
三  中国语境中的社会科学与古典政治哲学
[附论2]
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与社会科学
一  施特劳斯与中国政治哲学热
二  施特劳斯的自然权观念:自然与道德的回归
三  施特劳斯与中国政治哲学的转型
四  作为哲学的社会科学
第四章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的经验研究
一  引言:韦伯的政治社会学与官僚制研究
二  中国“政治成熟”话语的现状与陷阱
三  韦伯的政治观念与“政治成熟”的三重结构
四  韦伯视角下古典中国的政治特征
五  结语:政治社会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
第二部分  比较的视点:马克斯?韦伯在日本
第五章  日本的韦伯研究史与日本社会科学的建构
一  引言:韦伯研究与战后日本的社会科学
二  战前日本的韦伯研究:韦伯、马克思与社会科学
三  战后日本韦伯研究(前期):“韦伯与马克思”问题与现代化理论
四  战后日本韦伯研究(后期):现代化之后的社会科学
五  结语:思考社会科学的存在样式
第六章  知性的诚实:日本韦伯论争与日本的社会科学
一  引言:日本韦伯论争与学者“知性的诚实”
二  日本韦伯论争的经纬与主要当事者
三  日本韦伯论争中关于《伦理》论文的主要观点
四  日本韦伯论争与“知性的诚实”的结构
五  结语:日本韦伯论争与社会科学的根本性格
第三部分  比较的视点:马克斯?韦伯在俄国
第七章  苏联解体的科学分析:韦伯“俄国革命论”的视角
一  问题:何谓“苏联解体”?
二  韦伯的“俄国革命论”:预言未来
三  俄国历史的必由路径:官僚制、民主制与人性
四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社会科学的视点
五  结语:韦伯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的距离
结论  马克斯?韦伯体验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未来
一  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问题的结构
二  反思中国社会科学的性格与品格
三  再论中国学者的韦伯体验意义
附录[1]
知识社会学方法论
――知识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与话语分析
附录[2]
韦伯研究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配送说明

快递:
默认使用快递,邮费6元。只配送中国大陆,不配送港澳台和海外区域!

   为你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

满包邮

活动内容

满48元包邮(快递)

包邮地区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广东省、广西、福建省、海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

活动时间
从2025-01-03 09:22:54开始,到2025-12-31 23:59:59结束
活动说明
满48包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