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与文化政治:90年代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球化与文化政治:90年代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

中外文化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31.6 6.4折 49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旭东 著;朱羽 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0823521

上书时间2024-02-19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作者基于《改革时代的中国现代主义--作为精神史的80年代》一书对"8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所作的分析,在本书中讨论"90年代"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和优选化转向,主要关注思想文化领域迥然不同于80年代的表现和应对,包括以北京为中心的回旋曲折的思想论争、关于上海的文学想象和叙事,以及在真正的靠前空间里表述民族情境和民族自我认同的艺术电影,理论化诠释与具体的文本解读相映生辉,呈现了一幅有关20世纪很末十年中国的专享而又细致入微的图景。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旭东 著;朱羽 译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21723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4页
  • 字数 4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批评理论与文学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批评理论与文学研究丛书·全球化与文化政治:90年代中国与20世纪的终结》中讨论“90年代”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转向,主要关注思想文化领域迥然不同于80年代的表现和应对,包括以北京为中心的回旋曲折的思想论争、关于上海的文学想象和叙事,以及在真正的国际空间里表述民族情境和民族自我认同的艺术电影,理论化诠释与具体的文本解读相映生辉,呈现了一幅有关20世纪最末十年中国的独一无二而又细致入微的图景。

【作者简介】

  张旭东,纽约大学(NYU)比较文学系、东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兼职),纽约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国际批评理论中心(ICCT)主任。中文著作包括《批评的踪迹》、《纽约书简》、《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对话启蒙时代》、《我们时代的写作》等。译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启迪》。编有《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逻辑》、《后现代主义与中国》(英文)、《中国何处去——当代中国思想论争》(英文)、《在全球化时代反思启蒙》(英文)等。

【目录】

致谢
访谈:从“现代主义”到“文化政治” (中文版代序)
导论 90年代中国的文化政治

第一部分 思想话语:民族和全球的规定性
第一章 政治的回归:90年代思想场域的形成
第二章 90年代的民族主义、大众文化与知识策略
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社会思想:“新时期”之后的文化政治

第二部分 文学话语:全球化时代的叙事可能性
第四章 上海怀旧:王安忆90年代文学作品中的悼亡与寓言
第五章 城市偶像批判:上海、“小文学”,与现代中国神话的消解
第六章 “妖精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酒国》中的语言游戏、自然史与社会寓言

第三部分 电影话语:普遍性、独一性与日常世界
第七章 民族创伤与全球寓言:田壮壮《篮风筝》中的集体记忆建构
第八章 叙事、文化与正当性:《秋菊打官司》中的重复与独一性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