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风险与金融科技:传统与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融风险与金融科技:传统与发展

财政金融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31.11 6.8折 46 全新

仅1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邱志刚 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3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202329053

上书时间2023-02-11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本书试图梳理金融风险背后的机理,探讨金融风险模式的变化,在金融学原理的基础上梳理历史,利用传统金融理论分析当下,并针对新型金融风险模式探讨金融科技发展的背后逻辑。针对传统金融风险,本书阐述了各种类型的金融风险及金融产品的特点,对股票风险、利率风险、期权风险、风险价值、信用风险等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应用基础知识,本书在内生性风险的框架下对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LTCM)、1998年的套息交易、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15年的中国股市异常波动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美股多次熔断进行了分析。同时,在面对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本书也分析了以互联网金融为背景的新型金融风险,并对金融科技发展背后的逻辑进行了剖析。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邱志刚 著
  •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3
  • 版次 1
  • ISBN 9787522010694
  • 定价 46.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185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分析了传统和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风险,介绍了金融风险的发展历程。针对传统金融风险,本书阐述了各种类型金融风险及金融产品的特点,对股票风险、利率风险、期权风险、风险价值、信用风险的基础知识进行了介绍。本书在内生性风险的框架下对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长期资本管理(LTCM)、1998年的套息交易、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2015年的中国股灾及新冠疫情下美股熔断进行了分析。同时,在面对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本书也分析了以互联网金融为背景的新型金融风险,并对金融科技发展的背后逻辑进行了剖析。
【作者简介】
邱志刚,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副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代理投资组合管理、资产定价理论及金融科技。邱志刚在东北财经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在利兹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从2011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讲授资产定价理论、金融风险分析、金融主文献、金融专题及投资学等课程。曾在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独立作者)及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传统风险度量模式:方差和贝塔系数1 

一?期望—方差分析1 

二?CAPM模型10 

三?附录18 

第二章 利率风险21 

一?固定收益证券及其风险21 

二?利率?收益率与债券估值26 

三?久期?凸性与利率风险对冲32 

四?风险管理中可能的误用:以资产负债管理为例38 

五?附录40 

第三章 期权导论42 

一?期权42 

二?选择权相关的证券47 

三?期权平价理论47 

四?期权价值49 

五?套利空间50 

六?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52 

第四章 期权定价54 

一?期权定价的理论基础54 

二?离散情形下的期权定价——二叉树模型56

三?连续情形下的期权定价——Black-Scholes模型64 

四?期权定价方法的应用67 

五?附录68 

第五章 Delta对冲与投资组合保险71 

一?Delta对冲和投资组合保险概述71 

二?期权的风险72 

三?投资组合保险79 

四?黑色星期一83 

五?附录84 

第六章 内生性风险86 

一?金融风险86 

二?英国千禧桥87 

三?1987年股灾:黑色星期一89 

四?LTCM 91 

五?1998年套息交易95 

六?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95 

七?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97 

第七章 风险价值100 

一?风险价值概述100 

二?风险价值上界104 

三?一致性风险度量104 

四?期望损失107 

五?VaR的事后检验108 

六?VaR的估计方法110 

七?附录112 

第八章 信用风险114 

一?信用风险概述114 

二?评级模型118

三?结构模型124 

四?简约模型134 

五?新的发展135 

六?附录135 

第九章 《巴塞尔协议》139 

一?《巴塞尔协议》概述139 

二?《巴塞尔协议Ⅰ》141 

三?《巴塞尔协议Ⅱ》145 

四?《巴塞尔协议Ⅲ》148 

第十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科技153 

一?金融风险与金融科技概述153 

二?金融科技的发展154 

三?新型金融风险158 

四?P2P具体案例164 

五?大数据信贷的经济解释169 

六?思考与小结176 

参考文献17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