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人文社科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研究/博士论丛 袁同成 著作 著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正版图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校人文社科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研究/博士论丛 袁同成 著作 著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正版图书

大中专文科社科综合 新华书店全新正版书籍

21.66 6.8折 32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无锡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袁同成 著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201090373

上书时间2023-02-09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商品描述
暂无。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袁同成 著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2
  • 版次 1
  • ISBN 9787312034930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54页
  • 字数 20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博士论丛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完善了包括《著作权法》在内的一整套与世界接轨的著作权法律制度体系。然而,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实际运行效果却并不理想,在学术人中,抄袭、剽窃、盗版等侵害著作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术知识生产的正常秩序,损害了学术人从事创新性知识生产的积极性。
  《博士论丛:高校人文社科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研究》主要通过深度访谈、文献研究和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人文社科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现状与原因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学术场域的量化考评机制造成了知识生产动力机制的失灵和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异化,因而我们只有用充分发挥“沟通理性”的同行评议制度取代蕴含工具理性的量化考评制度,并充分尊重学术场域的自主性,才能使学术人生成珍视自己著作权、尊重他人著作权的著作权惯习。
  《博士论丛:高校人文社科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研究》可作为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供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参考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文献回顾
第四节主要理论工具与核心概念
第五节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安排

第二章权力场域与学术场域:学术自主性与著作权及学术评价制度的互构
第一节我国学术场域的模糊与重建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著作权制度的曲折发展
第三节学术评价机制的转型与量化考评制度的确立
第四节著作权制度及学术评价制度与学术场域自主性的勾连

第三章阶层差异:量化考评制度下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特征与流变
第一节越来越远的学术人梦:硕士生著作权惯习的淡化
第二节昂贵的入场费:博士生的论文博弈与著作权惯习的形成
第三节青涩的学徒工:讲师的学术生涯与著作权惯习
第四节漫漫学术梯上的积累与攀爬:从副教授到教授中的著作权策略
第五节在象牙塔顶能否超越:教授著作权惯习的变迁
第六节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阶层内一致性与阶层间差异性

第四章无声的博弈:学术人的资本拥有状况与著作权惯习的关联
第一节文化资本与著作权惯习的差异
第二节社会资本与著作权惯习的不同
第三节经济资本与著作权惯习的关联
第四节符号资本与学术人的著作权惯习
第五节“马太效应”:学术场域资本兑换的逻辑
第六节资本数量与结构的复杂组合:著作权惯习的丰富性

第五章著作权惯习何以异化:知识生产动力机制与创作发表动机的契合
第一节“共同体承认”与“期刊承认”的内涵
第二节量化考评机制下的“期刊承认”与我国学术人创作动机的互构
第三节我国学术知识生产动力机制的失灵

第六章结语与讨论
第一节符号暴力:量化考评制度与我国学术人著作权惯习的亲和性
第二节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

附录一两所地方性大学的人文社科院系及其学术评价制度简介
附录二访谈记录编码表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新华文轩网络书店 全新正版书籍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