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平等与差异之间:女性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 在平等与差异之间:女性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在平等与差异之间:女性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

16 2.5折 65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付翠莲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6

书语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付翠莲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46899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3页
  • 字数 29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在平等与差异之间:女性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是笔者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在平等与差异之间——女性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在考察女性主义和主流政治思潮自由主义在历史上的复杂关系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传统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范式,打破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史唯一正宗和主流传统的观点,系统地挖掘女性主义的思想脉络,试图超越差异与平等的二元对立关系,寻求建立以多元差异作为平等的基础,并在女性主义对自由主义的传承、冲突、批判中寻找二者融合的可能,从而涉及当代政治哲学中的一些重大论题。
  女性主义本身是一种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理论思潮,自形成以来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群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各种政治思潮提出了批评和挑战。而自由主义理论作为西方社会占主流地位的政治思潮,其核心价值理念如二元模式的传统、契约论思想、平等与中立原则及正义理论等无不受到女性主义的质疑与批判。笔者在掌握大量国内外研究女性主义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政治哲学的理论,从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和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西方女性主义各流派的平等与差异观的比较与整合,发现平等与差异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对平等与差异二元对立关系逐步否定、不断扩展“平等”“差异”概念的内涵、动态理解性别差异、试图走出“差异困境”的过程;并试图超越单一静态的两性差异,理解多元动态的全面差异,提出应超越西方传统的男女两性之间的程序平等、形式平等、机会平等的认识,实践一种争取结果和条件平等、实质平等的目标,即思考“如何超越差异,建构平等的共识”。
  女性主义认为,虽然自由主义在历史上对女性获得选举权、受教育权、平等就业权及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但其传统二元模式的本体论和知识论、其性别缺失的基本主张对女性地位进一步全面提升仍有强大阻力。若要建立起女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话空间,其中关键在于厘清平等与差异的辩证关系,承认不同群体间的差异,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主张并予以尊重和关照,这与女性主义的以多元差异作为平等前提的主张是相通的。
【作者简介】
  付翠莲,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副教授,2007年在天津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徐大同先生。现在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女性主义思想、乡村治理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规划办项目等十余项,出版专著《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引论:女性主义与自由主义
第一节女性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女性主义的含义考证及其主要特征
第三节女性主义各流派及主要主张
第四节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遭遇女性主义的挑战与批判
第五节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第二章女性主义对自由主义传统二元模式的批判
第一节西方思想史上女性被边缘化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女性主义对公私两领域二元对立的批判
第三节女性主义对文化与自然二元对立的解构

第三章女性主义对自由主义契约论及平等与中立原则的质疑
第一节古典自由主义社会契约论的演变
第二节女性主义对社会契约论性别缺失的质疑与挑战
第三节自由主义的平等与中立原则
第四节女性主义对自由主义平等与中立原则的质疑与批判

第四章女性主义对当代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挑战
第一节道德观的性别底蕴的区分:正义道德观与关怀道德观
第二节当代自由主义正义理论中家庭的缺席
第三节正义、关怀与性别平等和差异

第五章女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平等与差异的辩证关系
第一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等同论”的平等观
第二节女性主义第二波中“差异论”的平等观
第三节女性主义第三波中“多样化”的平等观
第四节女性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平等与差异观的辩证整合

第六章从差异迈向和谐: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本土化的一条可行之路
第一节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及性别平等的进路
第二节我国对西方女性主义平等与差异观的借鉴
第三节新时期的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