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理—乡村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
  • 农理—乡村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理—乡村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

8 2.1折 39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君、廖星臣 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2

上书时间2024-05-10

书语书屋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君、廖星臣 著
  •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8
  • 版次 1
  • ISBN 9787501993192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8页
  • 字数 261千字
【内容简介】
《农理—乡村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本书共分为五章。内容包括:第一章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第二章乡村建设实践的概述;第三章乡村建设实践的案例分析;第四章乡村建设实践的目标、方法与路径;第五章乡村建设实践的理论探讨;第六章乡村建设实践模式评价与展望。
 世间有道,万物有理。
 《农理》主要介绍“北京绿十字”乡村建设的案例,是一部理论与实践之书,是用践行在验证乡村建设的方法与理论。
 新农村建设或城镇化如何建设,用什么样的方法,针对中国众多的不同形态的村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北京绿十字”从2003年“五山模式”开始在全国各地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理念,在不同的村庄印证着乡村建设的道理,关键是这些实践是以农民为主体,以村庄为载体,修复乡村文化为目标。《农理》说的是生活与生产,说的是农民的一些生活小事,村规民约,修谱建祠,男耕女织,田人合一,用农民的语言与民俗建设他们心中的家园。
 中国农村,千家万户,家族不同,性格各异,可是又是同宗同缘的熟人社会。在这样复杂而又统一的村落中,做好乡村建设,修复孝道文化,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显得尤为有价值。
 《农理》全书贯穿着“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思想,观点定位在“三农不是问题是希望”,结果体现着让农民自己建设自己的家园,这就是我们这些践行者的乡村建设的想法。
                                   
【作者简介】
 孙君,男,1961年生,祖籍安徽马鞍山市,就安徽师范大学与中央美院毕业。2003年,创立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2011年与李昌平等成立中国乡村规划设计院。
 部分荣誉:2006年,入围“中国最具有行动能力三农人物”评选;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2009年,被评为“200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主要理念: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财力有限,民力无限。
 1999年开始进行乡村建设实践,在中国多个省的不同类型的农村进行农村系统性研究与实践。内容包括:乡村文化修复、生活中的乡村生态修复、平民性的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乡村不同人群心理与行为研究、镇村组二级管理与运作实践、艺术与农耕文化的对接。
 孙君带领着他的团队在中国的大地上,进行10多年乡村建设实践的总结与梳理。他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一个公民的责任来重新描绘中国的乡村,为中国的乡村建设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发人深省。
 代表作:五山模式(襄阳谷城县)、郝堂茶人家(河南信阳)、湖北樱桃沟(十堰郧县)、湖北桃源村(随洲广水市)、新县梦.英雄梦(河南信阳)、道行远安(宜昌远安县)、四川灾后重建(四川汶川、雅安)、古典中国(丽水市松阳县)、百年陈家沟(河南焦作市)等。
 不成功案例:北京延庆碓臼石村、襄阳市尹集田园城市、襄阳市牛首镇熊营八二组、山东临沂市方城镇诸满村、512遵道镇秦家坎村、淅川毛堂乡桥沟村。
 出版书籍:《农道——没有捷径可走的新农村之路》(被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馆收藏)《五山乡村日记》《新农村建设方法与实施》《农理——乡村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给我三个春天——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国乡村民居设计图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等9本。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北京绿十字参与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农村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焦点
   1、乡村社会是中国的国家和社会的根基
   2、“三农”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3、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特点
   二、乡村建设的复兴与新农村建设的兴起
   1、中国有重视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
   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
   3、新中国成立后的乡村建设运动
   三、非政府组织(NGO)在中国公益事业建设中异军突起
   1、NGO组织的形成
   2、NGO组织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3、社会大转型为“绿十字”参与乡村建设提供了契机

 第二章:绿十字乡村建设实践的概述
   一、走进“碓臼石”村——乡村建设实践的起步阶段
   二、立足襄樊——乡村建设实践的探索阶段
   1、襄樊地区的乡村建设实践
 2、北京的周边区县的乡村建设实践
 3、江西鹰潭龙虎镇的乡村建设实践
 4、广西阳朔地区的乡村建设实践
 5、浙江安吉“生物圈C(三号)”项目的策划
   三、问道枝江——乡村建设实践的发展阶段
   1、襄樊的乡村建设实践
   2、四川德阳、成都地区的乡村建设实践
   3、湖北枝江问安镇的乡村建设
   4、山东临沂方成镇的乡村建设
   5、河北迁安地区的乡村建设实践
   6、河南信阳平桥区的乡村建设实践

 第三章:代表性的乡村建设实践
 一、五山模式
 1、“五山模式”的形成的背景
 2、“五山模式”实践的目标和发展阶段
 3、“五山模式”的具体内容
   4、“五山模式”的主要理念和方法
   5、“五山模式”实践的路径
   6、“五山模式” 的实践价值
 二、和谐王台
   1、王台乡村建设实践的目标
   2、王台乡村建设的主要的内容和方法
   3、王台乡村建设实践的主要理念
 三、绿色问安
   1、问安乡村建设的宗旨和目标
   2、问安乡村建设的基本理念
   3、问安乡村建设的内容和实践的步骤
   4、问安乡村建设实践的方法和路径
   5、问安乡村建设实践的路径

 第四章:乡村建设实践的目标、方法与路径(上)
   一、乡村建设的目标:重建生态,培养民力
   1、重建生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2、培养民力——“新干部、新农民”
   二、乡村建设的方法:调查、培训、合作和复制
   1、走进乡村,开启民智——参与者观念的转变与方式的创新
   2、倡导环保,还原艺术,实现乡村环境的改造与改良

 第五章:乡村建设实践的目标、方法与路径(下)
   3、提振精神,重塑信仰,实现乡村秩序的重建与转型
   4、相信民力,依靠政府,实现乡村实践者工作方式的转变
   5、注重总结与培训,强化复制与推广,实现乡村建设方法上的突破
   三、乡村建设的路径:农民参与,三方合作
   1、参与式合作理念的提出
   2、差异化社会分工使参与式合作理念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3、参与式合作的理念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

 第六章:乡村建设实践中的理论探讨
   一、乡村建设的定位与规划、目标的设定
   1、乡村建设定位的依据
   2、的乡村建设定位与目标设定
   3、乡村建设规划的原则与依据
   4、乡村建设实践的切入点
   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
   1、人的思想观念因素
   2、乡村的发展环境因素
   3、乡村的精英人物因素
   三、农民、NGO组织及政府在乡村建设中的关系及作用
   1、农民、NGO组织及政府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2、农民、NGO组织及政府在乡村建设中的关系

 第七章: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评价与未来展望
   一、乡村建设模式的特点
   1、目标定位的独特性
   2、实践方法的独特性
   3、实践方式的独特性
   二、乡村建设模式的价值
   1、促进了乡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
   2、促进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创造了新的收入机会
   3、促进了乡村历史文化价值观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了农民的自尊感
   三、乡村建设模式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
   1、制约“绿十字”乡村建设模式的瓶颈
   2、“绿十字”乡村建设模式的内生性缺陷问题
   3、瓶颈与问题的解决路径。
   四、乡村建设的未来希望
   1、乡村建设的未来方向
   2、对未来乡村建设方向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