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

10 1.6折 63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立元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一2

上书时间2024-06-17

未来书店

十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立元 著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5877894
  • 定价 6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31页
  • 字数 5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计五篇20章(含“总论”),分历史、当下、艺术人类学的思考三个层面对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进行全面研究。历史层面含“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的回顾总结和理论反思”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研究”两篇;当下层面含“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当前文艺理论重大问题研究”和“信息化、消费化时代的审美文化与艺术产业”两篇;末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中国化问题的艺术人类学解析”为艺术人类学的展望层面。
“总论”从宏观上讨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五个基本问题:该命题的科学性、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关系、它与当代文艺学理论创新的关系、方法论问题和从文化传播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
第一篇“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的回顾总结和理论反思”分启蒙、奠基、十七年、“文革”、新时期五个时段,客观回顾和考察了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初步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对此进程中产生的标志性成果进行了总结和阐发,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失误的教训,并进行了理论的反思。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20世纪古代文学、文论研究”认真回顾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今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研究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曲折历程和具体方式,在革命进程与学术命运交织而成的总线索下重点揭示了在“左”的干扰下,中国文学、文论研究存在的革命化、政治化印迹,并以介入社会和学术本位、理论阐释型研究和实事考证型研究、中西古今之争三个维度反思了百年以来的中国文学、文论研究,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更好地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当前文艺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应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着重探究新现实、新语境中审美意识形态论、人文精神、全球化语境下文艺理论的实践应用三个重要问题。对审美意识形态论提出的背景、过程和重要理论意义和新世纪以来围绕该问题的新争论进行了再反思;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新阐释为价值坐标,考察了上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和新理性精神文论的深层内涵;对我国文艺理论教材体系和教学实践、文艺学的学科危机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第四篇“信息化、消费化时代的审美文化与艺术产业”对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实践中出现的重要现象——艺术产业建设——进行深入的研究,系统论述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要义及其后“西马”理论家的多方阐发,着重探讨了当代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规律,揭示出当代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明确提出新的社会语境中产业化艺术应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力量的主张。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中国化问题的艺术人类学解析”以全球性的人类学本土化运动为背景,重点评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基本话语的历史合法性及其艺术人类学价值,在完全本土化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交织的人类学语境中,追问新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中国化是否即是西方主流人类学所指证的“部分真理”之追求的理论问题。本篇提出的问题及其解答将有助缓解或克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面临的“既有理论的涵盖面在缩小,对新的世界性文艺现象的某些方面说服力在减弱”的挑战。
全球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我国大学文科教学和文艺学学科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有所削弱,然而当代文艺新现实、新现象、新问题又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给予应对和回答。本书或可为构建我国当代文艺学、美学的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健康、蓬勃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简介】
朱立元,1945年7月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术兼职: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97年1月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美学。著有《黑格尔美学论稿》、《接受美学导论》、《真的感悟》、《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理解与对话》、《美学与实践》、《美的感悟》、《善的感悟》等专著,主编《现代西方美学史》、《法兰克福学派美学思想论稿》、《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西方美学范畴史》(三卷本)等著作和《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美学》等教材。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
【目录】
总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科学的命题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关系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当代文艺学的理论创新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方法论问题
第五节从文化传播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
第一篇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的回顾总结和理论反思
引言
第一章启蒙时期(1898~1919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初识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中国知识分子初识社会主义学说
第二节1900—1911年: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热潮
第三节1911~1919年:影响的深入和新的契机
第二章奠基时期(1919~1949年):在偏离与错位中探索和建设
第一节艰难的探索——游弋在“武器”与“诗神”间际
第二节建设与错位——淹没在“武器”声中的“诗神”
第三节立足于中国实际——“武器”与“诗神”的联合
第三章十七年(1949~1966年):在曲折中前进
第一节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
第二节对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反思
第三节二元对立的斗争思维和实践模式
第四节苏联文艺理论的双重影响
第四章“文革”时期(1966~1976年):停滞与异化
第一节“文革”的基本政治语境
第二节“文革”时期文论话语概况
第三节文论话语中的“破”与“立”
第四节“文革”时期文艺实践与文论话语的互动相生
第五章新时期以来(1977~现在):在探索中大步前进
第一节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对新时期文论发展重大理论问题的反思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的进展
第五节留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20世纪古代文学、文论研究
引言
第六章陟历史唯物主义与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
第一节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
第二节社会历史批评的规范
第三节从社会历史批评到历史文化批评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域下的古代文论研究
第一节古代文论现代学科的建立
第二节政治化和规范化的制约
第三节新时期视野的多元开放
第八章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文论研究的问题意识
第一节问题意识初步推出:争鸣与融通
第二节问题意识曲折演进:泛政治化态势
第三节问题意识多元展开:潜浸与普适
第九章20世纪古代文学、文论研究三个维度之反思
第一节革命主题与学人主体
第二节学术范式与“实事求是”
第三节中西古今之争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当前文艺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引言
第十章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第一节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
第二节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影响视域中的合法性考察
第十一章人文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人学基础再阐释
第二节人文精神大讨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价值坐标
第十二章全球化语境下文艺理论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第一节全球化语境下的文艺理论的教材体系建构与教学实践
第二节疏离现实:全球化语境下文艺学的危机诊断305
第三节对三个传统的现代审视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第四篇信息化、消费化时代的审关文化与艺术产业
引言
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理论谱系与现实展拓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嬗变
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艺术生产思想
第三节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在当代中国
第十四章中国当代艺术产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社会转型与艺术产业的兴起
第二节当代中国的艺术产业状况
第三节艺术产业发展中的理论分歧
第四节艺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第十五章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平等策略
第二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节意识形态取向
第四节内在结构的逆转模式
第十六章劳当代中国的艺术产业与艺术生产力
第一节马克思的艺术生产力思想
第二节当代中国的艺术产业化趋势和艺术生产力的更新、发展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中国化问题的艺术人类学解析
引言
第十七章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
第一节艺术人类学的生成
第二节新式艺术人类学的基本含义
第十八章基本话语中国化问题的艺术人类学评估和展望
第一节基本话语的艺术人类学价值增量
第二节话语中国化与文化情境延展
第十九章话语中国化、本土化和真理性意味
第一节完全的艺术真理观:艺术人类学的核心理念
第二节话语中国化、本土化与真理指向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