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释与批判: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研究
  • 重释与批判: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研究
  • 重释与批判: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研究
  • 重释与批判: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研究
  • 重释与批判: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重释与批判: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研究

55 八五品

仅1件

天津南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劲松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6

羽翔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劲松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7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15118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68页
  • 字数 23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重释与批判:鲍德里亚的后现代理论研究》用崭新的视角重新梳理鲍德里亚前后期理论,将“拟像”、“拟真”和“超现实”等作为贯穿鲍德里亚整个理论的核心概念,从而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家。
【作者简介】
  张劲松,男,福建惠安人,哲学博士。曾先后求学于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现任教于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哲学研究,曾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导言

一、鲍德里亚是谁?

二、“后现代主义牧师”

三、批判理论家

第一章拟像、拟真与超现实――鲍德里亚后现代理论的

关键词

第一节西方哲学史中的拟像概念

一、理念论中的虚假影像

二、“偶像的黄昏”

三、表征的危机

第二节拟像与历史进程

一、仿造阶段

二、生产阶段

三、拟真阶段

第三节后现代的“超现实”世界

一、“超现实”概念的缘起

二、超现实的技术生成

三、超现实的特征与本质

四、超现实概念的意义与局限

第二章消费社会批判――一种后现代的视角

第一节消费社会的符码体系

一、符号学方法的运用

二、功能性体系与符号体系

三、消费的定义

第二节消费社会与超现实

一、媒介操控的“伪现实”

二、从生产到再生产

三、从物品到符号

四、制造“虚假需要”

第三节消费社会、生活方式与经济危机

一、从生产者到消费者

二、满足手段:透支未来

三、消费社会理论与经济危机

第三章政治经济学的符号学解读

第一节符号政治经济学的三重语境

一、传统政治经济学: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二、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使用价值

三、象征交换的逻辑:解构交换价值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终结”

一、价值等式

二、价值的结构规律

第三节意识形态批判:消费、符码与超现实

一、消费:拜物逻辑的延续

二、符码:抽象形式的统治

三、超现实:意识形态终结之境?

第四章“拟真机器”――媒介批判理论的后现代话语

第一节媒介批判理论的语境转换

一、影像时代

二、景观社会

三、拟真世界

第二节作为“拟真机器”的媒介

一、媒介形成的超现实

二、超现实的“内爆”机制

第三节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

一、意识形态操控体系

二、媒介操控下主体的命运

第四节媒介拟真的后果――“沉默的大多数”与“社会性

的终结”

一、“沉默的大多数”

二、“社会性的终结”

三、简评与批判

第五章“拟真试验场”――政治与文化批判中的后现代

概念

第一节代议制对公众意志的拟真

一、表征与民主

二、民意测验:公众意志的拟真

三、两党垄断的民主选举

第二节“海湾战争发生过吗?”――战争与霸权主义

一、高科技的战争拟真

二、战争的媒介剧场

三、海湾战争的真实性

四、海湾战争与霸权主义

第三节超现实的美国文化

一、超现实的美国

二、地理与文化的沙漠

三、欧洲现代性的超越

四、文化批判的后现代视角

第六章批判理论的溯源与转向:从马克思到后现代主义

第一节马克思的批判理论

一、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特征

二、理性形而上学批判

三、对资本逻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二节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一、从启蒙精神到工具理性

二、大众文化批判

三、技术理性批判

四、基于文化和技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三节何谓“后现代转向”

一、后现代社会面貌

二、后现代主义范式

第七章批判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基于鲍德里亚理论的

一种阐述

第一节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

第二节现代主义批判

一、反本质主义

二、消解主体

三、拒斥历史进步观

第三节经济哲学批判的后现代路径

一、从生产过程到消费活动

二、从物化到拟像化

三、从生产方式到意指模式

第四节后现代批判理论的局限

一、技术决定论

二、虚无主义

三、宿命策略

结语多元、激进而软弱的后现代批判理论

一、多元的视角

二、激进的立场

三、软弱的批判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