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3革命的反革命 j
  • 1913革命的反革命 j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13革命的反革命 j

28 全新

仅1件

天津南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晓波、周绍纲 编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8

羽翔书店

十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晓波、周绍纲 编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14-06
  • 版次 1
  • ISBN 9787101099058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177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1913年中国的革命和政治充满了变数,革命党、立宪派和北洋集团,这三支主要的政治力量在政坛上进行着一次次的纠缠和交锋。可以说,从1911年清帝退位到1913年“二次革命”,这三种力量在国家统一、五族共和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但对于统一国家政权正当性的基础和国家如何运行等问题有本质的分歧。
  《1913:革命的反革命》以1913年重要历史时间发展的时间顺序为主线,讨论“大选与大决裂”、“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以及“1913,革命与政治”四个主题,深刻反思1913年的革命与政治,探讨百年中国的革命之路。

【作者简介】
  迟云飞、冯天瑜、高全喜、陆建德、秋风、瑞贝卡、杨天宏、杨天石、袁伟时、章开沅 张华腾、张永、章永乐
【目录】

 

1913:一个走向破碎的共和国

 


 

大选与大决裂

 

1913年,北洋集团还不懂民众政治,他们在1913年大选中比较消极,结果国民党胜了。国民党胜选之后,宋教仁等开始根据宪法,正大光明地与北洋集团竞争政权。于是,通过南北各方妥协而产生的民国政治结构到了无法依靠“政治化妆术”维持下去的地步,决裂势不可免。

 


 

1913大选与“大决裂”/章永乐

 

危机四伏的“大妥协”

 

必然的“大决裂”:从《临时约法》到实力政治

 

1913年的选情与变局/张 永

 

没有北洋的大选 

 

民国政体的破裂 

 


 

宋教仁遇刺

 

1913年3月,沪宁铁路车站的三声枪响击杀了正欲问鼎民国政坛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民初鼎沸的议会政治与政党活动也随之如昙花一现,就此归于沉寂。宋教仁遇刺,只是历史大势的一种偶然表现形式,还是由此造成了民初政治的最终转向?民国初年的中国,是更需要一个高度集中、强有力的政府,还是本来能够沿着民主政治之路一道走下来?

 


 

民初刺杀宋教仁案及其政治波动/迟云飞 

 

道路之争: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政治背景 

 

民初政局:当传统政治遭遇民主宪政 

 

宋教仁遇刺与民初政治/高全喜 

 

民初政治的转向 

 

革命的退场与重启 

 

宋教仁:“暗杀时代”的牺牲品/陆建德 

 

历史充满悖论:主张暗杀的人死于暗杀 

 

从建立有效中央集权的角度看袁世凯称帝 

 

宋教仁之路与民初时政/章永乐 

 

晚清国家能力的削弱 

 

政治美德不常有 

 

关于袁世凯的谜团 

 

袁世凯或与刺杀宋教仁案无关/张 永 

 

刺宋案始末:袁世凯到底参与了多少? 

 

缺乏制衡:袁世凯个人局限导致中国丧失建设良机 

 


 

“二次革命”

 

随着宋教仁遇刺案的展开,刺杀元凶直指袁世凯及北洋政府。是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此事件,还是动用武力进行“二次革命”?革命党人的观点发生了分歧。 孙中山力排众议发起的“二次革命”,是民国初年从议会政治到武力斗争路线的转折点。“二次革命”的南北之争,是制度之争还是权力之争?是革命的继续还是对革命的反动?

 


 

正义但仓促的“早产革命”/杨天石 

 

专制皇权与民主共和之争 

 

抉择与争议:政治斗争与武力革命 

 

制度缺席的“二次革命”/袁伟时 

 

“二次革命”先天不足 

 

“二次革命”的历史教训 

 

“二次革命”与“不断革命”/杨天宏 

 

“二次革命”师出无名 

 

革命党的背离 

 

“二次革命”,唯一的选项?/张华腾 

 

斗争与妥协 

 

理由充分吗? 

 

“二次革命”与时局转型 

 

帝国主义,共同的后台/瑞贝卡 

 

“二次革命”只不过是参议员之间的风波 

 

戊戌变法比辛亥革命还重要 

 

1913年,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个延续 

 

北洋的帮闲政客黎元洪/冯天瑜 

 

渔父遇刺,风云暗涌 

 

湖北兵变,反遭血洗

 

霸王请客,被调入京

 


 

1913,革命与政治

 

从1911年清帝退位到1913年“二次革命”,革命党、立宪派和北洋集团在国家统一、五族共和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但对于统一国家政权正当性的基础和国家如何运行等问题有本质的分歧。革命党、立宪派和北洋集团,民国初年的这三支主要政治力量,随着在政坛上一次次的纠缠和交锋,开始分化、蜕变……

 


 

民初社会治理秩序崩溃导致立宪失败/秋 风

 

民初立宪,忽视了北洋与清廷

 

地方士绅与清末立宪派

 

1911—1913:共和理念深入人心

 

从“南北议和”到“二次革命”/章开沅

 

财政困难是“南北议和”的一个原因

 

法统之争与“二次革命”

 

1911—1913:革命与“革命的反革命”/高全喜

 

1911—1912,从革命到国家建构

 

1913,政治的转向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