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补生命的洞:与内心的小孩对话,与童年创伤和解,与原生家庭和解
  • 修补生命的洞:与内心的小孩对话,与童年创伤和解,与原生家庭和解
  • 修补生命的洞:与内心的小孩对话,与童年创伤和解,与原生家庭和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修补生命的洞:与内心的小孩对话,与童年创伤和解,与原生家庭和解

正版书品相干净无笔记划线,见图片实物拍照为准

69.8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胡展诰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1-14

廖姐互惠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胡展诰
  •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 2021-07
  • 版次 1
  • ISBN 9787512513099
  • 定价 42.8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192页
  • 字数 123千字
【内容简介】
许多父母并不觉得嘲讽、批评、贬低、辱骂、情绪化、冷漠、刻意忽略、操控以及拿孩子与他人比较是对孩子的暴力与伤害,这些带給孩子的伤,往往包裹在“我爱你”“我都是为你好”的甜美外衣里,所以伤害不易察觉,却在孩子心中形成一座座牢狱。这是一本接地气的探讨原生家庭对孩子伤害的书,一本为童年疗伤的书,书中的每一段对话、每一则例子,都是随处可见却经常被轻忽的互动。拥抱、治愈自己的童年伤痛,不是为了怪罪父母,而是要找回完整的自我,不再让伤害传递到下一代,特别是那些以爱之名,却对孩子伤害至深的行为。
【作者简介】
胡展诰,心理咨询师,出生在中国台湾屏东沿海渔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骑车、到处乱晃。因为喜欢旅行,热爱这块土地,所以立志将工作的足迹遍及台湾地区。先后毕业于中正大学社会福利系、屏东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现为崑山科大兼任心理师、风传媒专栏作家、爱心理合作心理师、永龄希望小学咨询委员、新竹市新住民服务中心外聘督导。工作之余热衷演讲与写作,著作有《遇见,生命真实的力量——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修练笔记》《别让负面情绪绑架你——30个觉察 8项练习,迎向自在人生》《摆脱边缘人生──25则人际攻略,打造有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人生》。
【目录】

第一章隐身在幸福童年背后的秘密

一、我们都可能带着伤长大

二、我们的童年是如何受伤的

三、父母给孩子的伤害常常隐晦难辨

四、为何要检视早年的伤口

第二章被剥夺自信的孩子

一、总是被拿来跟别人做比较

二、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肯定

三、满满的批评与贬低

四、错误的设定:我是不值得被爱的人

第三章被忽略情感的孩子

一、禁止表达情绪

二、“小大人”训练班

三、无微不至的安排—你不懂,所以必须听我的

四、错误的设定:我是不重要的人

第四章被控制行为的孩子

一、踩地雷般的亲子互动

二、关系的撕裂

三、充满矛盾的信息

四、错误的设定:我是一个没用的人

第五章展开求生的行动

一、“求生”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二、为求改变而对抗

三、因为无力而逃跑

四、摆脱无力感,寻找有效的行动

五、想要改变,你必须有的三个心理准备

第六章为伤害设停损点:改变的前奏曲

一、改变,必须从自我觉察开始

二、拒绝缺乏同理心的廉价劝告

三、停止重复无效的行动

第七章启程:重新找寻回家的路

一、重新调整你与家庭的关系

二、练习欣赏自己:采用正向的新视角

三、练习尊重自己:采取新的应对姿态

结语为生命创造正向涟漪

后记你,看得见自己吗?

内容摘要
你是否经常期待着回家,但回到家没几天就痛苦得想逃走?你是否因痛苦而找借口离家,而后又感到自责、内疚与不舍?你是否总觉得在父母面前怎么做都不对,怎么说都不是?每逢节假日来临前,你是否总在回与不回家之间徘徊?当你试着为自己发声时,是否总是被说成自私自利?当你试着表达自己的委屈时,是否常被指责软弱、没用?这是一本为童年疗伤的书,也是凝聚作者多年工作心得的书。书中的每一段对话、每一则例子都是随处可见却经常被忽略的家庭中的互动。拥抱、治愈自己的童年伤痛,不是为了怪罪父母,而是要找回完整的自我,不再让伤害传递到下一代,特别是那些以爱之名,却行控制、贬抑、嘲讽之实,对孩子伤害至深的行为。

主编推荐
1.这是一本为童年疗伤的书,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凝聚多年工作心得所写。
2.本书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真实、鲜明的案例,用心解读原生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带给孩子的童年创伤,疗愈原生家庭的伤痛,帮孩子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中解脱,找回完整、真实的自己,让自己和下一代拥有更加完美、幸福的人生。
3.本书共分为三部分,读者可以视自己当前的需求选择相关的章节阅读:前四章探索童年是如何在家庭中受伤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窥见自己的受伤经历。第五章则是引导读者检视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习以为常用来“求生”的“行动”。最后两章,作者利用实际工作经验,与读者分享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与方式,走向更健康的关系与生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