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净土宗脉络 中国财富出版社 9787504745415
全新正版书籍,书友们可以放心购买。如图片与标题不一致以标题为准,如不了解的可以联系客服。
¥
9.4
2.5折
¥
38
全新
库存123件
作者陈探宇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ISBN9787504745415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8029693
上书时间2025-01-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念佛一举,人人能行,但行中又有信心的强弱、坚持与不坚持、一心与散心等诸多差别,依据个人具体的行持,往生也会有品位高低之别。所以念佛看似简单,细细推究却包含着复杂深刻的内涵。净土宗给出的不是廉价的虚幻承诺,而是可以让信仰者毕其一生仍觉得未尽其旨、边走边学、趣味无穷的真正的修行之路,所以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居士、学者来学习经典、修净土法门、研究探讨、著书立说等,也才有了净土宗漫长的历史,陈探宇编著《中国净土宗脉络》专门来介绍净土宗的脉络。
作者简介
陈探宇,湖南长沙人,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讲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史、中国哲学史,雅好传统文化,倾心佛法智藏,愿尽有涯之生,自利利他圆满。
目录
第一章 导言——佛教信仰中的极乐净土
佛教略说
中国佛教八宗中的净土宗
净土的含义
形形色色的净土
1.弥勒净土
2.阿閦佛净土
3.药师佛净土
4.文殊净土
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净土
第二章 源天竺净土奠基(传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
净土思想渊源的要素
1.本生与本愿
2.大乘佛教的十方佛土
3.念佛与生天
龙树菩萨与极乐净土
诸经所赞,尽在弥陀
第三章 传经典始播中华(公元2世纪—4世纪)
《般舟三昧经》
净土三经一论
1.《阿弥陀经》
2.《无量寿经》
3.《观无量寿经》
4.《往生论》
其他经典
第四章 结莲社慧远初祖(公元4世纪—5世纪)
早期的净土信仰者
初祖庐山慧远大师
庐山慧远的净土思想
白莲社与十八高贤
东晋的净土行者
第五章 持名号善导立宗(公元5世纪—7世纪)
昙鸾
1.昙鸾的一生
2.二道二力说
3.往生即无生
4.称名念佛
5.弥陀为咒
隋朝的大师们
1.净影慧远
2.智顗
3.吉藏
道绰
1.圣道门与净土门
2.净土为报
3.极乐殊胜
4.称名为正
善导
1.善恶凡夫同沾九品
2.净土与往生
3.定善与散善
4.安心、起行与作业
5.地狱思想
6.净土仪轨
净土称“宗”
第六章 绍前贤唐代诸祖(公元7世纪—9世纪)
唐代祖师
1.三祖承远
2.四祖法照
3.五祖少康
唐代大德
1.迦才
2.怀感
3.慧日慈愍
4.飞锡
融合的序幕
第七章 融禅净万善同归(公元10世纪)
永明延寿
百八佛事与禅净四料简
禅净圆融
万善同修
第八章 广弘扬两宋为盛(公元10世纪—13世纪)
祖师大德
1.七祖省常
2.慈云遵式
3.长芦宗赜
4.龙舒居士
净土文献
1.《乐邦文类》
2.往生传
诸宗融汇
1.禅净融汇
2.台净融汇
结社念佛
元代大师
1.中峰明本
2.普度大师
3.天如惟则
4.楚石梵琦
第九章 至明清家家弥陀(公元14世纪—19世纪)
明代祖师大德
1.八祖莲池袜宏
2.九祖藕益智旭
3.紫柏真可
4.憨山德清
5.袁宏道与《西方合论》
清代祖师大德
1.十祖行策截流
2.十一祖省庵实贤
3.十二祖彻悟际醒
4.二林居士
明清净土信仰的传播
第十覃兴净宗印祖鸿业(公元20世纪上半叶)
清末民初净土宗的衰落
杨文会居士
印光法师
1.生平事迹
2.净土法门
3.儒佛相合
4.重视女教
夏莲居居士
弘一大师的净土思想
第十一章 启胜境人间净土(公元20世纪—21世纪)
人间净土思想与实践
1.太虚大师阐释人间净土思想
2.印顺导师论净土
3.证严上人的人间净土实践
4.圣严法师、星云法师论人间净土
当代庐山东林寺的净土宗弘传
第十二章 济群生蔷流寰宇(视角下的净士宗)
日本净土宗教
1.早期日本净土信仰
2.法然上人与日本净土宗
3.亲鸾上人与净土真宗
4.融通念佛宗与时宗
西方世界的净土信仰
净土宗与普世宗教
1.积极的标准
2.消极的标准
结语
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佛教略说
要说净土宗,必须先简要地说说佛教。离开佛教来说净土宗,对净土宗的表述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读者漫无所归,理解不到净土宗这朵奇葩是在怎样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又究竟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殊胜之处。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是著名的世界性宗教之一,发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的古印度。它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境)的王子,关于他的具体生卒年月有不同说法,如南传佛教认为是公元前624-前544年或公元前623-前543年,北传佛教则推定为公元前565-前486年,总之一般认为生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他俗姓乔达摩(旧译为瞿昙),名悉达多,“释迦牟尼”是人们对他的尊称,“释迦”是他的族名,意为“能”,“牟尼”意为“仁”“儒”“忍”“寂”,所以释迦牟尼译成汉语有“能仁寂默”的意思,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
释迦牟尼还有诸多其他称号,如佛陀、世尊、如来等,其中“佛陀”这一称号需要特别解说一番,因为佛教之名即由此而生。“佛”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佛陀”就是觉悟的人,意译觉者。所以佛陀并不是特指释迦牟尼,而是对觉悟者的通称,如净土宗推崇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也是佛陀,只是加上了特定的名。按照佛教的说法,在我们生活的娑婆世界辽阔深远的时空之中,释迦牟尼是唯一的觉悟成就者,所以很多书中提到佛陀就是专指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母亲为摩耶夫人。摩耶夫人梦六牙白象左胁人胎,而后有孕,临分娩时途经蓝毗尼园,生下释迦牟尼佛。佛陀出生时有诸多吉祥景象,他甫一落地,周行七步,步步生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开口言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七日后母亲摩耶夫人逝世,释迦牟尼由其姨母摩诃波阁波提养育长大。释迦牟尼天资聪颖,从小便接受婆罗门的传统教育,展现出在兵法、武艺、骑射击剑等诸多方面的过人能力,成年后娶同族耶输陀罗为妻,生下一子名罗喉罗。
优裕无忧的贵族生活并没有阻碍释迦牟尼探索人生奥秘的脚步。他目睹世间生老病死的忧悲苦恼,感叹无论贫穷贵贱都难逃生死大患,立志求道,从无常生死的轮转中解脱出来。但他的志愿并没能得到亲友的理解与支持,几经周折,二十九岁的他毅然抛开家庭的束缚,舍弃王族的生活,夜出皇宫,开始修行之路。
离家后,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边的林中修苦行六年,身体消瘦,形同枯木,雕塑、壁画中常见的佛陀苦行相便是描述他当时的样子。如此辛苦绝伦的修行仍然没有得到解脱,于是释迦牟尼开始反省自己的修行道路,最终放弃了苦行,在尼连禅河中洗净身体,接受牧羊女供养的乳糜,待身体恢复之后,来到伽耶城外的荜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静坐七日七夜,夜睹明星悟道。释迦牟尼悟的道究竟是什么呢?简而言之便是四圣谛、十二因缘、缘起性空、中道的道理,也就是后来佛教的核心思想。
……
精彩内容
念佛一举,人人能行,但行中又有信心的强弱、坚持与不坚持、一心与散心等诸多差别,依据个人具体的行持,往生也会有品位高低之别。所以念佛看似简单,细细推究却包含着复杂深刻的内涵。净土宗给出的不是廉价的虚幻承诺,而是可以让信仰者毕其一生仍觉得未尽其旨、边走边学、趣味无穷的真正的修行之路,所以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高僧、大德、居士、学者来学习经典、修净土法门、研究探讨、著书立说等,也才有了净土宗漫长的历史,陈探宇编著《中国净土宗脉络》专门来介绍净土宗的脉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