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西传之云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787520381666
全新正版书籍,书友们可以放心购买。如图片与标题不一致以标题为准,如不了解的可以联系客服。
¥
48.8
5.0折
¥
98
全新
库存47件
作者章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81666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1245713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章媛,博士,英语翻译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安徽省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美国密西根宏谷州立天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英语学科、翻译学科各类课程的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道德经》西传误释问题研究”(2011)、“《道德经》海外传播史及影响力演进研究”(2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道德经》英译中误译误释问题研究(2010)”。担任2015年度安徽省翻译类课程教学团队主持人,出版译著3部,专著1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节 《道德经》西传误解问题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重点和基本思路
一 研究重点
二 基本思路
三 重点与难点
第四节 研究的新探索和结论创新
第二章 《道德经》西传概述
第一节 《道德经》西传译本概览
一 《道德经》不同语种的译本统计
二 《道德经》译本依据的版本
三 《道德经》译本的形式和体裁
四 《道德经》西语主要语种版本简介
第二节 《道德经》译本研究综述
一 西方《道德经》译本研究状况概述
二 国内《道德经》译本研究状况概述
第三章 多元化解读《道德经》的得与失
第一节 《道德经》西译本的四种类型
一 基督类解读
二 哲理类解读
三 语文类解读
四 演义类解读
第二节 《道德经》的基督类解读
一 基督类解读的源头
二 归化翻译策略中的基督特性
三 异化翻译策略中的基督特性
四 基督性解读的代表性观点剖析
第三节 《道德经》的哲理类解读
一 卡鲁斯的“原因”论《道德经》
二 巴姆的“自然智慧”论《道德经》
三 安乐哲和郝大维的“开路”论《道德经》
四 结论
第四节 《道德经》的语文类解读
一 拉法格“阐释学中”的《道德经》
二 阿迪斯和拉姆巴都“字斟句酌”的《道德经》
三 乔纳森·斯达“解剖刀下”的《道德经》
第五节 《道德经》的演义类解读
一 勒奎恩对《道德经》的解读“钟情大于忠实”
二 宾纳对《道德经》的解读“想象大于真相”
三 马丁对《道德经》的解读“推理大于真理”
第四章 《道德经》核心概念的翻译云变问题
第一节 “道”如何翻译
一 “大道”如何归本——译本首个“道”概念迷失及修正
二 “可道”能否归真——译本第二个“道”的语法病句
三 “常道”是否对等——译本第三个“道”的文化丢失
四 结语
第二节 “德”如何翻译
一 老子“德”之内涵
二 译者认知老子之“德”得失考
三 译者选词译“德”心理历程探析
四 结语
第三节 “自然”如何翻译
一 原文中“自然”概念之意义
二 各类译本如何解读和阐释“自然”
三 结语
第四节 “无为”如何翻译
一 老子“无为”概念本义求其真
二 译本“无为”概念考辨
三 “无为”内涵英译云变异探析
四 结语
第五章 《道德经》翻译与接受中的云变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 《道德经》西传翻译之云变问题
二 《道德经》西传接受之云变问题
三 《道德经》西传效果问题
四 《道德经》翻译、接受问题解决途径的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道德经>西传之云变》的研究思路是从译本及相关研究论著的收集、整理、归纳等方面入手,采用传播学、翻译学、历史学等方法、对《道德经》在西方世界的翻译传播做一较为系统的分析、比较、梳理,以探讨译本的误译误释问题,进而分析其中政治、历史、文化、宗教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原因,并试图找出应对之策。
译本中的问题讨论是《<道德经>西传之云变》研究的重中之重,并进而探求破解之道。
《<道德经>西传之云变》从老子核心概念“道”“德”“无为”“自然”等入手,通过几百种《道德经》译本中的翻译选词归类讨论和研究发现,译者的选词、造句一方面深受译者本人的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历史环境和政治立场的局限和影响,另一方面西方译者对“道”“德”“无为”和“自然”等老子核心概念的解读,缺乏共通的文化基础、历史环境的了解、辩证哲学的思维、“东方精神”的体验等,也是造成差异和误解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其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方历史文化根源,乃至政治经济军事等不同背景,探讨译本的得与失;并进一步通过相同或相近的选词思考,以及译者译介的心理路程,发掘产生理解和表达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得出普遍性问题产生的根源——话语权的归属。
整体上,西方人对《道德经》及道家思想的接受与传播是一种“创造性的误解”,“是西方这个主体企图征服东方这个客体的产物”。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寻找一种理想的翻译途径,而从中华文化的本源与话语权入手,对《道德经》核心概念的翻译采取“无限靠近原则”,提升《道德经》西译西传的准确性,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普遍价值与意义的西译文本《道德经》,则不失为可行之举。
精彩内容
本文从译本及相关研究论著的收集、整理、归纳等入手,采用传播学、翻译学、历史学等方法,对《道德经》在西方世界的翻译传播做一较为系统的分析、比较、梳理,将译本归纳为宗教类、哲理类、语文类和演义类四类。再从四类解读讨论《道德经》中的核心概念“道”、“德”、“无为”、“自然”及相关成语被误译误释问题,通过译本分析发现,整体上,西方人对《道德经》及道家思想的接受与传播是一种“创造性的误解”,“是西方这个主体企图征服东方这个客体的产物”。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寻找一种理想的翻译途径,而从中华文化的本源与话语权入手,对《道德经》核心概念的翻译采取无限靠近原则,提升《道德经》西译西传的准确性,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普遍价值与意义的《道德经》。
媒体评论
《道德经》作为一部在海外具有重大且广泛影响力的中国典籍,通过对它在西方传播中误译、误释问题的研究解决,必将带动其他传统典籍翻译问题的解决。本书具有的普遍学术意义就在于,它不但会纠正西译《道德经》之谬误,使之在西传中努力回归《道德经》与道家文化之本源,而且必将给其他中国经典文本的西译研究提供借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