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的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67517554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禅的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67517554

全新正版书籍,书友们可以放心购买。如图片与标题不一致以标题为准,如不了解的可以联系客服。

13.5 5.2折 26 全新

库存56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圣严法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17554

出版时间2014-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23443972

上书时间2024-11-17

湘财特价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介绍了禅的本质和禅修的方法,以及如何看待财富、人生。现代人大多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通过禅进行心理、生理的调节,可以缓解精神的紧张,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活乐趣。看淡金钱,面对生活,保持平常心,就会多一分快乐。本书从圣严法师在国内外演讲录音整理出来,内容晓畅明白,很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圣严法师(1930—2009),出生于江苏南通,世界著名的佛学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台湾著名道场法鼓山的创办人。
  他以中、日、英三种语言在亚、美、欧各洲出版著作近百种,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近四百万册;译本最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语言。还有《佛学入门》、《学佛群疑》等影响深远的著作,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圣严法师被誉为台湾第一高僧,稳定人心的力量。门人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既有政界人物,也有活跃在海峡两岸的著名艺人、学者等,确为近几百年对台湾影响*的人物之一。

目录
目录
  自序
  禅坐的基础方法/001
  四念处/008
  日常生活中的四念处观/013
  禅修方法的演变/017
  禅是什么/027
  禅的智慧/035
  智慧与福报/045
  禅———自我的提升/054
  禅———自我的消融/063
  禅与人生/072
  禅与生活/079
  禅的心灵环保/087
  禅的知与行/095
  禅与艺术/105
  生命的圆融/112
  生命与时空/120
  理性与感性/129
  提得起 放得下/150
  提起与放下/158
  无常与无我/169
  提升人品的佛教/174
  积极的人生观/182
  现代佛教与生活/193
  现代佛教青年应有之人生观/201
  人心清净 环境清净/209
  绿化大地 净化人间/213
  从佛教看我们的居住环境/219
  人间净土/233
  附录:圣严法师谈“禅的知与行”/242

内容摘要
本书介绍了禅的本质和禅修的方法,以及如何看待财富、人生。现代人大多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通过禅进行心理、生理的调节,可以缓解精神的紧张,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生活乐趣。看淡金钱,面对生活,保持平常心,就会多一分快乐。本书从圣严法师在国内外演讲录音整理出来,内容晓畅明白,很值得一读。

主编推荐
圣严法师(1930—2009),出生于江苏南通,世界著名的佛学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台湾著名道场法鼓山的创办人。
  他以中、日、英三种语言在亚、美、欧各洲出版著作近百种,发行量多的是《正信的佛教》,近四百万册;译本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语言。还有《佛学入门》、《学佛群疑》等影响深远的著作,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圣严法师被誉为台湾高僧,稳定人心的力量。门人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既有政界人物,也有活跃在海峡两岸的著名艺人、学者等,确为近几百年对台湾影响*的人物之一。

精彩内容
禅坐的基础方法
  一、如何使用方法
  (一)放松身体
  1.头部
  (1)眼睛不用力就是放轻松,无论是睁眼或闭眼,不用眼球看,不用眼珠想。
  (2)脸部肌肉松弛,从心里有股安定的喜悦生起,表现在脸上,有松弛的感觉。如果脸部的表情僵硬或者拉长脸,乃至于故意假装笑脸的样子,都是紧张而非放松。为什么会紧张呢?例如:恐惧、忧虑、动脑,或用脑过度、兴奋、得意。若能心平气和,就不会紧张。
  (3)头不紧张,特别是前额。脑门要放轻松,不用头脑想或注意,而是以轻轻松松的态度数呼吸。
  2.身上肌肉、关节、神经、骨骼,要全部放松,除了臀部有重量的感觉以外,没有其他地方觉得有重量,任何地方都是非常的轻松。
  3.腰挺直以后,小腹放松,腰也没有紧张或重量的感觉。
  (二)用方法的目的
  用功打坐是将心中的妄想杂念沉淀下来,一心一意地用方法。什么是方法呢?就是能使我们身心放松、安定,妄念渐渐减少的手段。什么是妄念?就是胡思乱想或是杂念。例如:不要想的事情偏偏在想;不希望出现的念头又不听使唤地出现;念头混乱不统一,这就是妄想。要达到没有妄想杂念确实不易,因此必须使用方法:,注意鼻孔呼吸的出入;第二,从一到十,数呼吸出入。如此用方法,心才有所寄托,杂念才会愈来愈少。
  (三)数息的方法
  1.注意呼吸:仅注意呼吸从鼻端出入的感觉而不数数目。这种注意呼吸的出入,尚会打妄想,因此须数呼吸的出入。
  2.数呼吸的出入:
  (1)先感觉呼吸是从鼻孔出入。
  (2)气从鼻孔出去时,就数一个数字,吸气时不管。
  (3)当数目出来时,心念就贴在数目上,一直跟随到第二口气出去时,再数第二个数目;如此一口气一口气地数,数到十再从一数起。
  (4)数呼吸时不要经常去注意呼吸。仅仅是在呼吸时,知道鼻孔有气息的出入,然后就不注意鼻孔,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数目上,将心念贴在数目上。
  (5)数数目时,可以有声音的想像,不可有数目“字”的形象。
  (6)不用头脑很紧张地数数目,而是用“有心无心”的心去数。
  (四)数息易犯的毛病
  1.不易数好。
  2.有些人数不到几个数字,数目就数乱了,甚至数忘了。
  3.有些人数数超过十还不知道已经数过头了。
  凡是类似以上情况者,须从“一”再数起。
  4.数呼吸时,产生胸闷、头痛,其主要原因是:
  (1)用头脑想。
  (2)呼吸忽长忽短。
  (3)控制呼吸的速度(快、慢),以防杂念出现。
  (4)闭气。
  (5)腹部肌肉紧张。
  (五)数息的益处
  1.数息安心。
  2.数息去妄念。
  3.数息能逐渐将杂念、妄想、散心很快地平静、安定、稳定下来。
  4.数息能使心一片清净、明朗。
  (六)对初学者的忠告
  1.不可好高骛远、起贪心,不可希望一下子就没有妄想、杂念。
  2.必须付出耐心练习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将混乱的心安定下来。
  (七)数数念佛
  1.念佛时不注意呼吸及其他任何事物,只注意自己在念佛。
  2.念一句佛号,数一个数目:南无阿弥陀佛一,南无阿弥陀佛二,南无阿弥陀佛三……南无阿弥陀佛十,再从南无阿弥陀佛一念起、数起。
  3.数数念佛时,会依然伴随着妄念,没有关系,知道有妄想是正常的,不跟妄想跑就好。
  4.心不要急躁,一发觉有妄念,赶快将注意力放在念佛的数目上。
  5.头脑里不要出现数目“字”的形象,但可以有默念佛号及数数目的声音。
  (八)何以要数数念佛
  1.佛号单纯易念,不似数息复杂。
  2.数息时,若控制呼吸,则会产生胸闷、头痛的现象,数数念佛不注意呼吸,所以没有这种问题。
  3.一般人的心较混乱,可以一方面念佛,另一方面胡思乱想,易于养成散乱心念佛。若数数念佛则较易发现妄念。但是如果和数息比较,则数息又较数数念佛更易于察觉到妄想杂念的浮动。
  所以不会数息,又感觉到数息数得很痛苦的人,可以改用数数念佛的方式;否则,还是以数息方法较好。
  二、如何处理打坐引起的身心反应
  打坐时,身体上一定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能不注意它是好的办法。背痛或许是感冒引起;腿痛、腿麻、腿酸,乃练习不足之故;腰酸、颈痛等,都是正常的现象,好不要管它。如果没有办法不管时,可以轻轻地动一下,但不可有太大的动作,更不能时常移动身体,否则是愈动愈痛,造成心里不安。因此,要随时练习着注意方法,而不管身体上的感觉。方法就是上面所提的:放松身体、放松头部、数呼吸或数数念佛。这些方法用上力,就没有身体不舒服的感觉来扰乱你打坐了。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禅修
  
  (一)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脚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身心不可分离,身心一致。例如:
  1.在厨房中烧水、挑水、拣菜、切菜、洗菜,心就放在动作上,心中不起其他念头。
  2.如果在炒菜,手在动,心也要专心地在炒菜,头脑里没有其他的杂念。
  3.如果喂小孩食物、饮料,则一心一意地只想到喂小孩牛乳等食品,而没有其他的念头。自己的头脑非常地清楚、轻松、愉快。
  先计划要做什么,如果已经计划好的事情,在做的时候就不须用头脑想了,特别是在平常生活中经常性的动作,譬如漱口、刷牙、刮胡子、洗脸、穿衣服等,不知做过多少次了,就不必用脑思考。但是要思考的事就必须思考,若不须思考的事则不必用脑想了再做。
  往往有些惯性的动作,不须加以思考,一般人就胡思乱想地想其他的事。其实根本不用乱想,只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譬如:扫地时,一扫把一扫把地扫,而且扫得很清楚,洗碗筷、吃饭等都应如此。
  但是,次做的动作或处理事情,或者是对动作及事情根本不熟悉,首先必须思考,然后再想一想怎么做。正在做的时候,如果不清楚时,还是要想。这样就不会动妄念,而且是一心一意地在做工作。
  例如:一位母亲剪了一株花拿在手上,思考着将花插在什么位置较适宜,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插好,在此过程中就是心无二念,不是在打妄念。反之,如果对剪花、插花的动作太习惯,结果手上拿了花,心里却在想着:“小孩在那边做什么?嗯!奇怪呀!为什么他那么安静,到底他在干什么?咦!小孩在动了,他走路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地响呢?”请问这是不是妄念呢?是妄念。所以做任何一件事,均应将心放在那件事情上,心为那件事在做,就是正念而非妄念。因此,要经常保持身体的动作和心的念头合一的状态。
  (二)心口一致
  譬如:我正在说话,一句接一句地讲给你们听,结果我脑中却又在想另外一件事,请问我是不是会语无伦次?当然会,因为口说心想,根本是两回事。如果正在讲这一句话,心里却在想刚才讲的句、第二句话,这也是在胡思乱想。
  因此,说一句话就是这一句话,说什么事,就是什么事,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讲完一句,下一句话自然出来,不过在讲话以前,先考虑要说些什么,不是想讲什么就随便脱口而出,那就变成胡说八道,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或许也没什么话可讲,就是想用嘴巴不停地讲,这就是妄想,不是心口一致。
  心口一致必然知道自己要讲什么,表达出来以后也是清清楚楚的,这是修行人对自己身体的动作、语言的行为,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如此就不会做错事、说错话了。
  (三)心眼一如
  胡思乱想的人可从其眼神窥见,因为眼神飘忽不定,心中无主。不知看什么,表面上好像什么都看,事实上没有集中焦点的对象,更不明白自己的眼睛为什么要看,就是不知道将眼睛定在何处,只是脑中的思想不断地动,所以眼神也似幽浮般地飘动。因此,可从人的眼神中,观察出此人是否思想集中、稳定。
  在日常生活之中,要对自己的任何一个动作全部负责,也就是“一步一个坑”,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走路步步为营,讲话也是步步为营,任何动作都该步步为营。不是杂乱无章,不是东一榔头西一锤,而是要身心合一、心口合一。
  少一些妄想,加一点正念,则智慧日增,可开慧眼。慧眼开了,必然是烦恼和困扰的消除。唯有心得稳定,才能减少烦恼。唯有练习身心合一、心口一致,则心中的烦恼必然日减。当外在的境界扰乱时,你只要注意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眼睛在看什么,耳朵在听什么,如此注意观看、听闻等,烦恼就不存在,结果是该听的听到,该看的也看到。
  譬如:对方打来一拳,如果注意对方打出来的动作以及自己被打的感觉,那么心里就不会起烦恼。如果听到别人骂你,清清楚楚地听到声音在骂,也知道自己是被骂的人,这时心中没有烦恼。但是如果你心中起了波浪——我为什么被骂?他为什么打我?如此想的话,烦恼一定会展现出来,因为注意对方的缘故。反之,清清楚楚地注意自己的心念,则烦恼必定不存在。
  1993年10月10日禅坐会开示,圣严修订成稿

媒体评论
痛苦的压力,迫使人们去思想;思想的结果,便是智慧的出现;智慧的功用,乃在引导人性的升华。
  步步脚踏实地,时时忍受痛苦,从痛苦中求取经验,以经验来建设自己,那岂不是走向成功之路的好方法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追求快乐,正如狗在兜着树桩追逐它自己的尾巴;逃避不幸则如在阳光下行走的人逃避他的影子。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