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讲稿 易中天 美学入门 易中天武汉大学美学课精彩收录 西方美学 中国古典美学 艺术审美
¥
34
5.0折
¥
68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易中天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33977023
出版时间2024
装帧平装
定价68元
上书时间2024-11-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9787533977023SS
编辑推荐:
☆豆瓣高分,易中天美学代表作,“美学三部曲”之一
☆易中天武汉大学美学课精彩收录
☆保留风趣口语,补充大量页边注,完整介绍美学史核心人物及理念
☆美学的入门保姆级书籍,很好懂!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易中天在武汉大学讲授美学。在以自由著称的武大,他的精彩课堂吸引了各个院系学生慕名来听,流连不去,终成一座难求的传说。《美学讲稿》便是这一传奇课程的讲稿集结,根据易中天多年教学经验以及课堂实况加工撰写,保留了风趣口语的同时,补充了大量页边注。体系井然清楚,观点自成一家,兼具专著、教材、演讲之特点,引人入胜,可供广大文学、艺术及美学爱好者阅读、赏析。书后附有《西方古典美学史纲》《中国古典美学史纲》和《西方现代美学史纲》,实际上是三部浓缩的美学史,三张脉络明晰的美学地图。
相比其他大家如朱光潜、宗白华、叶朗等的美学作品,《美学讲稿》因成书较晚,故而更加全面;因面向大学生,故而更有条理;因是课堂实录,故而格外轻松易懂。
作者简介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
目录
第一讲
性质与方法
第二讲
美的研究
第三讲
审美的研究:康德
第四讲
审美的研究:审美心理学
第五讲
艺术的研究:黑格尔
第六讲
艺术的研究:一般艺术学
第七讲
美学问题的历史解答
附录一
西方古典美学史纲
附录二
中国古典美学史纲
附录三
西方现代美学史纲
附录四
推荐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讲美学。照例,先讲绪论,就是讲“什么是美学”。大家觉得有点可笑是不是?我也觉得可笑。因为这很老套,而且有点呆气。现在不时兴这个了。现在时兴的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做学术有点像“谈婚论嫁”。谈婚论嫁嘛,就得把对方的家底都弄清楚了。比如姓甚名谁,何方人氏,有无兄弟,家财几何,等等。要不然,嫁错了人,可得后悔一辈子。老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当然,这是老话。现在不怕了。选错行可以改行,嫁错郎可以改嫁。不过改嫁总归是件麻烦事,再说,学术上嫁错了郎,也没人付你青春赔偿费。
学术为什么是“谈婚论嫁”呢?因为学术是这样一种工作,它主要是人类文化的积累与传承。当然,学术研究也是要创新的。但它首先是积累与传承,在积累与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如果只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那么,有技术就行,用不着学术。技术当然也有一个积累与传承的问题。不过对于掌握技术的人来说,这个过程是可以压缩或者省略的。比如我们用手机,有iPhone Ⅹ就用iPhone Ⅹ,用不着从第一代iPhone用起。这是技术和学术的不同。人类之所以要有学术,就因为人类有文化,而文化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一代一代传承的。学术要做的,主要是这个工作。所以它不能只求“曾经拥有”,还得追求“天长地久”。
同学们或者要说,你老先生有没有搞错?我们并不是要搞学术,要跟着你研究美学。我们来上美学课,是为了“学以致用”。比方说,学会买衣服、挑对象,至少也要学会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和雕塑什么的吧!我们用不着搞清什么是美学,也用不着知道美学的来龙去脉,你把结论直接告诉我们就行了,用不着那么麻烦啦!
如果是这样,如果你学美学,只是为了学会买衣服、挑对象,那么,我想你是走错门了。因为这个我不会。不光是我不会,我想其他的美学家,比如鼎鼎有名的朱光潜老先生,大约也不会。我见过朱先生的一张照片,衣服扣子都扣错了,他哪里会买什么衣服,挑什么女朋友?当然,朱先生是有太太的,但这和他是不是美学家没有关系。历史上最伟大的美学家康德就没有太太,一辈子单身,也不会欣赏女人或者艺术品。你要是向他打听这个,那可真是问道于盲。
至于看电影、听音乐、欣赏绘画和雕塑,这个事情,美学倒是要管一管的。不过它的管法,和电影学、音乐学、美术学不一样。比如一幅画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这里头就有个标准问题。这些标准往往是很具体的,比如中国画的“笔墨”。很多人主张看国画要看笔墨。我们知道,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是毛笔和水墨。笔可钩、勒、皴、点,墨有烘、染、破、积。笔立形质,墨分阴阳,这样就构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视觉形象。所以中国画很讲究笔墨。如果你学会了看笔墨,那你就算是多少懂点行了。
但也有人反对,说“笔墨等于零”,也就是不要笔墨的意思。另一派立即反唇相讥,说“没有笔墨等于零”。这样一来,笔墨就成了一个学术问题。可以争论,也应该争论。但这个问题不是美学的,而是美术学的。为什么不是美学的呢?因为美学不管这些具体问题。它不管国画要不要笔墨,也不管西画要不要笔触。它甚至不管色彩、线条、构图这些中西绘画都有的“共性”的问题。它不管这些“琐事”,只管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艺术标准是否可能和怎样可能。说得白一点,就是艺术品的鉴赏到底能不能有一个标准?如果能,那么,这个标准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设立?
还说笔墨。前面说了,一派说“笔墨等于零”,另一派说“没有笔墨等于零”。不管他们怎么争,都是美术学范围内的事。但是,如果有个人忽然跳出来说,你们说的这些都等于零!因为一幅画画得好不好,根本就没什么一定之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觉得好就好,觉得不好就不好,哪有什么标准?比如达·芬奇——顺便说一句,我们这位大画家的名字,准确地说应该是莱昂纳多·达·芬奇。因为“达·芬奇”的意思是“来自芬奇”或“芬奇人”,“莱昂纳多”才是他的名字。所谓“莱昂纳多 ·达·芬奇”,也就是“来自芬奇的莱昂纳多”,有点像我们中国把项城人袁世凯叫作“袁项城”,南皮人张之洞叫作“张南皮”。那时人们都这么叫,比如“佛罗伦萨来的米开朗琪罗”。所以,把莱昂纳多·达·芬奇叫作达·芬奇是不对的。要么叫莱昂纳多,要么全称莱昂纳多·达·芬奇。
不过大家这么叫惯了,约定俗成了,就不讲究了。我们还是回到刚才那个问题。比如有个人说,艺术根本就没什么标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看就是狗屁!至少被杜尚画了胡子以后就是狗屁了。杜尚这人大家知道吧?他是法国的艺术家,达达派的大师。1919年,杜尚在巴黎买了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用铅笔在那个美人儿的脸上画了两撇翘胡子和一撮山羊须,再题上几个缩写字母,就成了他的一件作品,叫《L.H.O.P.Q》,又叫《带胡子的蒙娜丽莎》。1939年,杜尚又画了一幅单色画,画面上没有蒙娜丽莎的脸蛋,只有上次画在她脸上的胡须,叫《L.H.O.P.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1965年,也就是杜尚去世前三年,他在纽约又买了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这回画家连胡子也懒得画了,只是标了一个新的题目:《L.H.O.P.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剃掉了》。于是,他又“完成”了一幅“传世之作”—— 《剃掉了胡子的蒙娜丽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